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内容摘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怎样把语文学习廷伸到现代生活中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展到家庭、社会,把课外阅读扩展到现代网络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水平。

关键词:创设激发教授指导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怎样把语文学习延伸到现代生活中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展到家庭、社会,把课外阅读扩展到现代网络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水平呢?
一、创设阅读环境
心理学表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好的环境可使人潜移默化地得到熏陶;同样地,好的阅读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
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好书介绍报告会,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后交流。

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把学生的读书笔记、作文等装订成集,借以肯定学生的阅读成果……环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从阅读中尝到乐趣,从交流中体会并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感受到“读书是享受”。

进而更自觉地融人阅读氛围。

更投入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学生在阅读中已经没有太多的文字障碍,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呢?
(一)结合课堂教学,激发阅读欲望。

为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结合教材、抓住时机,以富有激情的语言简介作品,这样有利于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利用其求知欲强、喜探索的心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

这样,在课内吊胃口。

能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和求索的欲望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

(二)制定阅读目标,激发阅读兴趣。

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有前进的动力。

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时,给学生制定了阅读的目标:时间目标,要求学生一天看半小时课外书,什么时间看,可根据自己习惯灵活安排;数量目标,每周阅读不少于一万字;书籍目标,开书目给学生,每学期完成哪几部书,平时阅读哪几本杂志,在阅读课中进行检查。

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能自觉地找书看了,在读书时就必然会发现能打动他们心弦的文章或令他们久久难忘的语段、情节。

这样便逐渐产生了阅读的兴趣。

(三)利用多样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把阅读教学指导与开展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交流,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又能检验阅读效果。

可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读书心得;可以朗诵一首小诗,发表自己的见解;可定期评选最佳选手,激发他们的读书荣誉感;可把他们选出的优秀文章贴在学习园地上;可开展诗句接力赛、讲水浒故事
比赛、红楼梦知识竞答、唐宋名篇朗诵会等等。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其过程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三、教授阅读方法
新课标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恩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为了使学生在少得可怜的课余时间能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必须教绘学生一些可行的读书方法。

(一)指导选择书籍。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证。

我们可以配合教材,推荐相应的参考书目给学生。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配有自读课本,所选篇目与教材相辅相成,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延伸。

指导学生用好自读课本,可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可以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直接进入广阔而明媚的阅读新天地。

(二)指导学会阅读。

想读书并找到要读的书,这是阅读教学得以优化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就是怎样读的问题了。

1、利用例文指导,初步掌握阅读方法。

教师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制定好阅读计划后,还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把学生引入阅读世界。

例如:指导初二学生读《琵琶行》,可利用阅读课时间,集体阅读欣赏。

第一步,播放音乐,教师朗诵,学生欣赏。

使学生在艺术、抒情气氛中听读感知。

第二步,让大家查阅资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仿读,即进行理解性阅读。

第三步,闭上眼睛,展开想像,再次听读,体味诗歌美的语言、意境,即鉴赏性阅读。

第四
步,进行创造性阅读,要求学生用语言描述优美意境,评点精彩片段。

这样最容易使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步骤,使学生学会借鉴此法阅读其他名篇。

2、指导深入阅读,进一步加深阅读效果。

学会了一般的阅读方法,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入理解作品的能力。

阅读不只限于熟悉内容、记住情节、人物。

还要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思想、艺术境界等等,教师应在学生初步阅读后及时指导深入阅读,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文章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可采用讨论式、交流式、研究式等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3、广泛阅读。

现今社会资讯一日千里,深入阅读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需要。

换言之。

中学生已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接受瞬息万变的世界。

所以,除了深入阅读我们也需要广泛阅读。

没有厚积,哪来薄发!不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就不可能了解各领域的内容。

阅读知识积累不够,必然导致知识面的狭窄,增加对文学作品理解的难度,结果必然冲淡阅读兴趣,进而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

4、交叉阅读。

“交叉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适时交换阅读的材料,使大脑神经的兴奋、抑制活动得到合理调节,使大脑的活动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的一种阅读方法。

”为什么要在阅读过程中适时更换阅读内容呢?因为“教材内容和题材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有新颖感。

有些内容如经过大量重复。

学生可能产生厌烦感。

”实验证实,交叉学习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比学习单一性质的内容效率更高。

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灵活多样,究竟哪种方法行之有效,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