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髁间棘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定义]
胫骨髁间棘骨折又名髁间隆突骨折,是前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一种类型。
后一命名强调撕脱骨块不只是胫骨棘,髁间隆突占大部分。
[诊断依据]
一、病史
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和体征
(一)患膝疼痛,行走困难。
(二)膝关节活动受限,以伸直受限更常见。
(三)伤后膝关节肿胀。
(四)髌韧带后方关节线处压痛。
三、特殊检查
(一)浮髌试验阳性。
(二)前抽屉试验阳性,如患者因疼痛刺激,肌肉紧张,不能配合,必要时行麻醉下检查。
四、辅助检查
(一)X线检查
膝关节侧位片能够清晰显示骨折情况。
有时正位片显影不满意,可将球管向后下倾斜15~20度,行射线与胫骨关节面平行的正位片。
(二)CT检查
可以进一步了解骨折块的大小、粉碎及移位情况。
[证候分类]
1959年Meyers和Mckeever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I型:不完全骨折,移位很少。
II型:完全骨折,但后方有软骨或软组织相连,骨片前方1/3~1/2已经掀起离开下面骨床。
III型:骨折块向上移位或水平旋转。
Zaricznyi将粉碎性III型损伤增补为IV型骨折。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整复外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型骨折,不愿手术或皮肤条件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患者。
2、操作方法:给予膝关节屈曲20°~30°位前后石膏托外固定,若膝关节腔内积血严重,则行穿刺抽吸后适度加压包扎,然后石膏外固定。
通常在胫骨平台后外侧缘以及腓
骨颈的部位容易造成腓总神经的压迫致伤,因此石膏固定的时候一定在此部位多垫一些石膏棉。
固定期应注意石膏夹板的松紧度,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卧床制动4~6周后拆除石膏,行膝关节屈伸锻炼。
二、手术治疗
(一)切开复位钢丝或钛丝内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I型、III型及IV型骨折。
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膝关节前内侧入路,显露骨折端,清理关节内以及骨折端积血,1根钢丝绕经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后方按压复位骨折块,经两个骨洞于胫骨结节内侧结扎固定,分别缝合各层。
术后长腿石膏固定膝关节于轻度屈曲位4~6周。
(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法
1、适应证:Meyers分型的II型、III型骨折,骨折块较大。
2、操作方法: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切开复位方法同上,复位后用1~2枚可吸收螺丝钉通过骨折片向前内下方固定。
注意此方法不适用于IV型骨折,且螺丝钉应尽量避免固定于髓腔内而导致固定不牢靠。
三、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1、内服药
初期内服活血消肿止痛汤药,如活血灵、活血疏肝汤加牛膝、木瓜以及中成药三七接骨丸;继服养血通络止痛中药,如养血消痛丸;后期内服舒筋活络,滋补肝肾之品,如加味益气丸、六味地黄丸。
2、外用药
复位后外贴活血止痛膏,后期加强功能锻炼的同时,外洗苏木煎以通经活络,必要亦可用海桐皮汤、外洗药方熏洗。
(二)西药治疗
疼痛较明显时,可适当应用非甾体类药物,以缓解局部症状。
术前30分钟给予预防性抗生素应用,一般不超过3天。
四、康复治疗
(一) 功能锻炼
1、主动锻炼
术后早期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收缩锻炼,包括绷大腿、直腿抬高等。
外固定取除后,行膝关节活动度锻炼,主动最大力量屈膝,每次3分钟,休息数分钟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日数十次。
2、被动锻炼,
包括持续被动屈膝,膝关节抬高,足踝部悬空后以沙袋
持续压迫,力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准。
间断被动屈伸膝,借助于外力多次用力缓慢压迫,不可使用暴力,力量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准。
(二)物理疗法
1、电疗
电疗具有增强肌力、促进骨折愈合、镇痛和局部透热以加强循环等作用,目前常用的仪器有骨创伤治疗仪、KD-Ⅲ治疗仪等,效果显著。
2、其它物理疗法
其它物理疗法包括光疗、水疗、冷疗等,多结合有具体药物应用,需康复专业人员参与执行。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Lysholm评分法(王亦璁.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评估.中华骨科杂志,1997,17:536)
跛行:无5
轻及/或周期性3
重及持续性0
疼痛:无25
重劳动偶有轻痛20
重劳动明显痛15
步行超过2km或走后明显痛10
步行不足2km走后明显痛5
重及/或持续性0
支撑:不需要5
手杖或拐2
不能负重0
交锁:无交锁或别卡感15
别卡感但无交锁10
偶有交锁6
经常交锁2
体检时交锁0
肿胀:无10
重劳动后6
正常活动后2
持续0
不稳定:无打软腿25
运动或重劳动时偶现20
运动或重劳动时常现(或不能参加) 15
日常活动偶见10
日常活动常见5
步步皆现0
爬楼梯:无困难10
略感吃力6
跟步2
不能0
下蹲:无困难5
略感困难4
不能超过90°2
不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