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修改稿题目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姓名王宁教育层次本科学号1237001267339省级电大山东电大专业土木工程市级电大淄博电大指导教师耿佃宏教学点桓台电大浅谈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1工程造价概述1.1工程造价的含义1.2工程造价控制内涵1.3工程造价的重要性2项目投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2.1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2.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2.3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项目建设的全过程3.1建设项目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3.2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4.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4.1成立精简高效的组织机构,强化系统管理4.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1建筑业发展格局和现状经过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未来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态势将是使这一格局固定化。
这一过程中,各类所有制和不同规模企业的经营模式的差异性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各自业务范围的边界轮廓将逐步明显,尤其在东部建筑业发达地区,各类企业的市场分工将逐步明确,企业间等级区分分明。
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类企业的市场地位也将随之确定,等级间相互难以跨越。
大型民营企业将加速推进多元化经营方式,以经营和股份结构调整为核心,非建筑业产值将在企业经营中逐步占有主要地位;中小型民营企业仍将以延续目前的经营方式为主,力争扩大产值规模并获得更高一级别的资质,同时聚焦专业细分化以求占有局部的优势;大型国有企业仍将维持目前的发展方向,以建筑业为基本发展领域,进一步巩固在各自专业领域的垄断地位,朝更加专业化高技术化的方向发展;而以地方国有为主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其经营方式将不得不向民营建筑企业经营方式靠拢。
1.1数字分析建筑行业的聚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为10.9%,全年增幅预计不低于10%。
而且,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工业生产、建筑、零售销售等基本面情况总体保持良好,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未来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潜力很强。
据专家预测,截至2010年的未来几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有望超过官方制定的7.5%的目标。
根据我国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对未来建筑行业需求总量做出的预测是: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营业额)预计将超过90000亿元,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
具体说来,未来建筑业热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十一五”期间将是中国大规模铁路建设时期,铁路部门计划续转和新安排建设项目达200多个,其中客运专线项目28个,建设总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
今年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铁路建设已经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局面。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国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1.9倍。
其中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613.64亿元,同比增长2倍。
可以预见,我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即将展开,随着铁路投资的放开,以及参与铁路建设项目资质限制的松动,铁路建设市场将成为建筑企业另一个充满机遇的细分行业市场。
按照交通部已经确定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2020年以前的具体目标和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国道主干线和国家重点公路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建成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网和西部地区八条省际间公路通道,45个公路主枢纽和96个国家公路枢纽;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万多公里;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250多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7万公里以上。
因此,未来10-20年,应是我国路桥建设持续、稳定发展的时期。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目前,在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
在“十一五”规划中,未来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投资总额超过2000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港口、特别是沿海港口建设,一直保持着一个较快的发展趋势。
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港口建设相继开工,呈现出一片港口建设热潮,而且投资规模都以百亿元、千亿元人民币计算,水运港口建设方面逐渐呈现出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丰富等特点。
据了解,未来5年,交通部将进一步拓展资金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加大对长江航道和内河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大规模的水运港口建设,以及对现有码头泊位的大型化、专业化改造,将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市场。
1.2房地产满足国家调控政策首先,从城市化率来看,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根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中国人口增长的综合分析,可以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这意味着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约1.5个百分点。
其次,从我国城市的功能分区看,我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区并不合理,为了使城市土地价值最大化,必将对功能区重新划分,而这将导致现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近两年,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投资增速过猛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过热的购房需求有所降温,但从投资总量上看,房地产市场的建设需求仍是建筑行业企业应重点关注的细分行业市场之一。
参照我们过去二十余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可能达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户现有城镇居民还要增加10平方米多。
因此,可以大胆断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尽管房地产商可能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产业将处于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能源建设和能源调度工程。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经显现,未来包括火电、水电、核电在内的能源建设仍将持续,水、电、气等的能源调度工程也将全面展开并继续投入。
同时,“十一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大国内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稳妥地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积极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增加和保障供应,以保障“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除了上述种种之外,高速的经济增长态势及“十一五”期间国家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还会更多建筑市场热点,例如冶金、化工、电子工程等等。
未来几年,施工企业将会在建筑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显身手。
建筑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从业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要想在时代舞台大显身手,还需要正视它。
建筑业的增长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即行业发展主要依靠外部经济要素投入的拉动,其中特别依赖资本投入的拉动。
客观地说,三十年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效应,而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亦不是通过企业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现的,因而这种增长和成长缺乏与之相对称的价值内涵和可复制性。
在我国建筑业854万正式职工中仅有178万技术人员,其比例仅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业的四分之一。
另外,由于大量农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业就业人员达到了3893万,这使得建筑业的技术人员比率仅为4.6%。
建筑业较低的收入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征。
2010年职工年收入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业的39%(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
我国国民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由于长期供给不足以及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造成了通用基础设施、普通工业及民用建筑供应的巨大的缺口。
因此,建筑业至今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满足社会对此类建筑的巨大需求为主。
形成产值的建筑产品中,主要为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对从事建筑施工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较低。
建筑业资本含量低,表现为典型的非资本密集型行业。
2005年建筑业人均固定资产为2.8万元,仅是第二产业平均水平11.24万元的四分之一。
根据2004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建筑业人均资本水平是所有非农产业中最低的行业。
2010年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1.99万元,仅是工业平均水平22.13万元的十一分之一(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建筑业的效益和收益状况,同样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点。
低效是针对建筑业运行效率和社会贡献的评判,对建筑业内部企业来说,行业的基本经济状况则更多地表现为效益低下和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维持在2%~3%,属于国民经济中的低利行业,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在低利润的同时,负债率却高居不下,以2005年数据为例,建筑施工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5%。
建筑业企业面临和感受最为深刻的状况,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状态,而局部市场则表现出竞争不足。
在工程数量大、竞争最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程领域,直观的竞争现象就是建筑企业数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业内规模相当、业务相类似企业的同类同质竞争,竞争手段主要以价格竞争为表现形式,并伴有为项目业主方垫付部分工程款项的融资条件竞争。
由于环境因素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基本构架、格局和基本形势不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长远看,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投资额占国民产出的比率不断上升,建筑施工面积和建筑施工领域就业均呈现显著增长。
尽管2011年中央政府打击高房价政策会动摇房地产商的投资热情,但是拉动内需的要求,以及国家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大量开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显火热。
短期看,建筑业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就业这两大任务仍旧不会改变,因而其支柱产业地位不会变化。
在行业地位难以出现本质性改变、当前经济政策和经济环境不会出现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建筑施工企业总体上很难改善自身处境。
建筑施工行业虽然低效,但效益体现在建筑业价值链的其他部分及相关行业,从宏观经济整体而言,外部要素对建筑行业的投入,仍然很好地拉动了经济发展,在这一拉动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很好的转泊平台。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领域,以及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在这个进程中,如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大量经济社会稳定问题的关键。
根据过去十年的新增就业统计,建筑业成为最稳定的吸纳就业的领域之一。
大型国有施工企业,成为承接各地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的主力,尤其在铁路、公路、隧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以及奥运、世博等标志型工程的承建方面表现尤其突出,占有产值份额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