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介绍、基本操作(仪器介绍)、实验重要步骤、实验中应注意事项。
见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病例分析等的教案内容可参照理论课教案内容编写。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2《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3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系统解剖学》、《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引出新课内容二.再与临床病例结合,提出血液对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三.图示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理化性质,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
四.结合临床病理,讲解血细胞的特性。
例如贫血等《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4《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5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五、心肌生理特性有哪些生理特性?六、教学小结与检测: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特点和各期产生的机理。
2、什么是心肌电生理学特性?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心肌自律性?心脏自律性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4、简述心电图各波、各时段和各时期所代表的生理意义。
5、试述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心室容积、瓣膜开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
七、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预习教学后记:1、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2、学生对内容感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互动活跃而效果好。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6课题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三、四、五节)课时6节任课教师授课日期2011 年12月12-16日授课方式理论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知识点血压、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器官循环重点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难点微循环的调节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动脉血压及其正常值,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熟悉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冠脉循环的特点和调节;微循环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了解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特征、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化学感受器反射对心血管的影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教学过程: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二、新课教授1、由逐年上涨的高血压人数及高血压的危害,引起学生对血压的兴趣和重视2、重点讲解动脉、静脉不同的血管生理特性及动脉压和静脉压的差异(形成和影响因素)血压的不同测量法3、微循环、组织液生成和淋巴回流4、重点讲解心血管的体液调节由图示详解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详解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调节三.教学小结和检测1、什么是动脉血压?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影响效果?2、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作用。
教学后记:1、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2、学生对动脉血压内容感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互动活跃而效果好。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7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教学过程: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二、新课教授1、由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呼吸运动引出呼吸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2、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部的结构特点;重点掌握肺泡壁、肺泡隔的结构特点;3、重点讲解:1)、肺通气原理: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必须克服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2)、肺通气的动力:直接动力和原动力3)、详述胸内压的性质、形成原理、在呼吸运动时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4、简述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气量、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及肺总容量的关系,简介每分通气量、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8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内科学》《病理学》教学过程: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二、新课教授1、从多种排泄组织、器官引出肾脏提出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的作用和意义2、复习肾脏的解剖知识3、重点讲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滤过作用、列表对比血浆、原尿的成分,引出肾小球的滤过功能2)、结合图示细解滤过膜3)、板书详解有效滤过压,突破难点4、影响有效滤过压的因素引用肾小球肾炎病人出现蛋白尿和血尿的临床实例,讲解肾小球滤过膜在保留负电荷物质,如RBC 和白蛋白等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力求深入浅出,突破难点三、教学小结和检测1、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三层结构、三种孔、两个屏障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三者代数和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三因素教学后记:1、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2、学生对动脉血压内容感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互动活跃而效果好。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9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内科学》《病理学》教学过程: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二、新课教授1、从原尿量和终尿量的对比引出重吸收结合板书简介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方式2、引用各种离子对机体活动的重要性,展开各种离子在肾小管重吸收中的部位、方式和特点;3、设计葡萄糖重吸收的动态演示图,并提出糖尿病的临床危害性和难治性1)提问为什么糖尿病人尿中会出现葡萄糖?接着深入分析葡萄糖重吸收的过程,2)介绍肾糖阈的概念,要求学生课堂掌握《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0小管液溶质浓度的影响——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2)神经调节肾交感神经兴奋,使尿量↓3)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ADH)、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心房钠尿肽(ANP )三、教学小结及检测总结本章已学知识,将尿生成过程三个环节喻为尿生成的“三部曲”: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尿的浓缩和稀释1、试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尿生成的调节作用。
2何谓血浆清除率?有何意义?5、支配排尿反射的神经有哪些?它们对排尿的作用是什么?教学后记:“肾小管和集合管对H+、K+和NH3分泌作用、尿的浓缩和稀释、尿生成调节”内容繁琐、难于理解,尽管结合临床实例讲解分析,仍发现部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应把握难点内容的处理,才有可能在课堂中提高吸收率。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1课题第九章神经系统(神经元与神经纤维功能)课时2节任课教师授课日期2011 年5月23日授课方式理论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知识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突触、反射中枢重点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突触生理、神经递质的概念及分类难点突触结构、兴奋传递过程教学目的、要求:《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2《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3《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4《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5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本科(第6版)教材、人卫版《内科学》雷寒主编教学过程:一、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复习提问二、新课教授1、内分泌定义的提出,图示简介人体主要内分泌腺2、复习已学过的信号转导通路,展开对激素作用机制的讲解,用彩色图举例展示激素的作用机制。
3、用口诀“一黑二生双控,三促单控”助记忆下丘脑与垂体关系。
4、从视频甲亢病症的描述引出甲状腺和甲状腺素5、重点讲解甲状腺素的种类和生理作用对比个子矮小的人其智力可能不同谈到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特别提到对脑的作用,如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对比6、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机能轴(2)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三、教学小结与检测1、激素的作用具四个一般特征。
2、下丘脑和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3、侏儒症和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各自病因?4、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5、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各自病因?教学后记:1、本次授课内容多,在安排时间内难于完成授课任务,只能宣讲重点内容。
2、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复杂,涉及的激素种类多,应概括性或用口诀帮助记忆。
3、尽可能联系临床实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6《生理学基础》教案编号:17(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