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考模拟试卷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新华网2007年3月1日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下图)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国家竣工验收。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的是A .He Th U 422349023892+→B .n He H H 10423121+→+C .H O He N 1117842147+→+D .n Xe Sr n U 10136549038102359210++→+ 2.水的折射率为n ,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 ,岸上的人看到水面被该光源照亮的圆形区域的直径为D ,则点光源S 到水面的竖直距离为A .)1tan(arcsin 21nD B .)1tan(arccos 21n D C . )cot(arcsin 21n D D .)cot(arccos 21n D 3.2007年我国发射的绕月运行探月卫星“嫦娥1号”,假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
若已知该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T 、卫星轨道半径r 及万有引力恒量G ,由以上物理量可以求得A .“嫦娥1号”探月卫星的质量B .月球的质量C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D .月球的平均密度4.2007年4月,我国开始实施第六次铁路大提速,重点城市之间大量开行速度为200krn /h 及以上的“动车组”旅客列车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铁路提速要解决许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其中提高机车牵引力功率是一个重要问题。
已知列车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列车要提速,就需研制出更大功率的机车。
则当机车分别以120km /h和40km /h 的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时,机车牵引力功率之比为A .3︰1B .9︰lC .27︰1D .81︰15.如下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P 、Q 间装有阀门K ,P 中充满气体,Q 内为真空,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打开阀门K 后,P 中的气体进入Q 中,最终达到平衡。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气体对外做功,压强变小,内能减小B .气体体积增加,压强变小,内能不变C .气体温度降低,分子势能减小,内能增大D .Q 中气体不能自发地全部退回到P 中 6.-K 介子衰变的方程为0K ππ+→--,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带负的元电荷,0π介子不带电,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AP 。
衰变后产生的-π介子的轨迹为圆弧PB ,两轨迹在P 点相切,它们的半径-K R 与-πR 之比为3︰1。
0π介子的轨迹未画出,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K 的动量大小与0π的动量大小之比为A .1︰3B .3︰2C .4︰3D .3︰4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16世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
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的是A .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它或者拉它.这说明: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B .汽车关闭油门后总会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C .两物体从同一地点下落,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D .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受力8.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图像如下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这列波的波速是2.5m /sB .这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C .质点Q 将比质点P 先回到平衡位置D .经过s t 4.0=∆,A 质点沿x 轴负方向移动4m9.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减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 ,如图所示。
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当θ一定时,a 越大,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越小B .当θ一定时,a 越大,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越大C .当a 一定时,θ越大,物体对斜面的正压力越小D .当a 一定时,θ越大,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越小10.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等腰三棱镜玻璃ABC 置于空气中,两者的AC 面相互平行放置,由红光和蓝光组成的细光束平行于BC 面从P 点射入,通过两棱镜后变为从b a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对于这两束单色光A .b 光的光子能量比a 光的光子能量大B .b a 、两束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 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比a 光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大C .a 光在玻璃ABC 中的传播速度比b 光在玻璃ABC 中的传播速度大D .从b a 、两点射出的单色光,它们的出射方向与BC 面平行11.如下图所示,一正点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作用沿一圆周的圆弧ab 运动,已知该点电荷的电荷量q ,质量m (重力不计),ab 弧长为s ,电荷经过b a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 ,且它们方向间的夹角为θ。
则A .b a 、两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B .b a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C .b a 、两点的电势相等D .电荷在b a 、两点的电势能相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2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把答案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2.(8分)利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器材有:浓度为0.05%(体积分数)的油酸酒精溶液、最小刻度为0.1mL 的量筒、盛有适量清水的45cm ×50cm 浅盘、痱子粉、橡胶滴管、玻璃板、彩笔、坐标纸.则:(1)下面给出的实验步骤中,正确顺序为: 。
A .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形状画在玻璃板上B .用滴管将浓度为0.05%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1mL 油酸酒精溶液时的滴数NC .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为1cm 的正方向为单位,计算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算出油酸薄膜的面积SD .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浅盘内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从低处向水面中央一滴一滴地滴入,直到油酸薄膜有足够大的面积又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2)该实验测得的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 (单位:cm ) A .NS n 05.0 B . NS n %05.0 C .N n 05.0 D .Nn %05.0 13.(14分)现将测量某一电流表A 的内阻1r ,给定器材有:A .待测电流表A (量程300μA ,内阻1r 约为100Ω)B .电压表V (量程3V ,内阻12=r k Ω)C .电源E (电动势4V ,内阻忽略不计)D .定值电阻R 1=10ΩE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范围0~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F .开关S 一个,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块电表指针的偏转均超过量程的一半。
(1)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路原理图。
(2)电路接通后,测得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读数为I ,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电流表内阻1r = 。
四、计算题:本题共6小题,共90分。
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14.(12分)“蹦床”比赛是一项技巧性极高的体操运动项目。
2004年8月20日举行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蹦床女子单跳个人赛上我国选手黄珊汕勇夺一枚铜牌。
假设在做某个翻腾动作过程中,运动员从离蹦床7.2m 高的地方自由下落,落到蹦床上后弹起的高度离蹦床9.8m ,运动员与蹦床的作用时间为0.1 s 。
设运动员的质量为35 kg ,以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求:(1)运动员与蹦床作用过程中,运动员的动量变化。
(2)运动员与蹦床作用过程中,蹦床对运动员的平均作用力。
15.(12分)如下图所示,等腰直角棱镜ABC 放在真空中,AB=BC=d ,一束单色光以︒60的入射角从AB 侧面的中点射入,折射后再从AC 侧面射出,出射光线偏离入射光线的角度为︒30,(已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为c )。
求:(1)棱镜ABC 的折射率;(2)单色光在棱镜ABC 中的光速及该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
16.(12分)如下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0=y 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s T 01.0=,产生的简谐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s m v /80=。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1.2m 、SQ=2.6m .则:(1)求经过多少时间,P 、Q 两点第一次到达波峰;(2)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请在图上画出P 、Q 两点的振动图像。
17.(12分)如下左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缘管做成的圆环半径为R ,位于竖直平面内。
管的内径远小于R ,以环的圆心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xOy ,在第四象限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其他象限加垂直环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一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在管内从b 点由静止释放,恰能沿绝缘管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返回到b 点。
已知:小球直径略小于绝缘管的内径、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
则:(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若小球第二次通过最高点a 时,小球对绝缘管恰好无压力,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3)求小球第n 次通过绝缘管的最低点时的动能,并简要说明该装置的加速原理。
18.(20分)如上右图所示,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的轻弹簧的上端相连,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0x 。
一物块从钢板正上方距离为03x 的A 处自由下落,落在钢板上立刻与钢板粘连在一起向下运动,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
已知物块质量也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
(1)求弹簧初始时刻的弹性势能;(2)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即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求物块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的最大速度;(3)若物块质量为m 2,仍从A 处自由下落,求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的速度大小。
19.(22分)如下图甲所示,间距为L 、电阻不计的光滑导轨固定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在MNPQ 矩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磁场;在CDEF 矩形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斜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B 1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B 1的最大值为2B 。
现将一根质量为M 、电阻为R 、长为L 的金属细棒cd 跨放在MN —PQ 区域间的两导轨上,并把它按住使其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