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新四军

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新四军

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我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了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支援和苏,美等同盟国军队的配合下,彻底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这是中国人民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规模空前并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改变了中华民族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耻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

这里,我把自己珍藏的一本60年前的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出版的《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一书。

它是敌后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艰难困苦的斗争,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胜利的历史的记录和见证。

现在这里把它介绍给广大读者。

该书为32开本,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封面,封底已经失去,属于一本残缺本。

目前残存有出版者关于本书的说明,原编者的话,目录,正文,第1页到223页,插图13副。

繁体,5号,铅字印刷。

全书大约15万字。

由于它是一本残本,故其具体的印刷数量是多少,印刷地点等,都无法知道。

但是,从书里内容来看,其出版时间应当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在“出版者关于本书的说明”里写道:“本书原名‘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出版的,出版于一九四五年三月。

这次重印,基本上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只在文字上和史实上和作了个别的修正和补充。

”编者的话是:我们编辑这本小册子的目的,在于较有系统地介绍抗战八年来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作战的情形。

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的人民游击队每一年打几千几万次仗,而我们手边收集的材料有限,我们的能力也不够,要全面地反映这些英勇战绩还不可能。

我们目前还只能极为轮廓地反映若干侧面而已。

八路军,新四军不仅是英勇善战的军队,而且是新社会的开拓者,是敌后解放区的创造者,坚持者和建设者。

他们除了打仗以外,在政治,经济,文化工作上还有许多惊人的业绩,本书只简单地或附带地涉及,详细介绍只能让别的书来担负了。

这个小册子的取材,主要是截止一九四四年底为止,另外,加上了一九四五年初的一些统计,由于印刷条件困难,很可能当这个册子与读者见面时,抗战形势已经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那么,就请读者把它作为抗战史的一部分来读吧。

我们希望读者们,特别是参加创造这一伟大历史的同志们看过这小册子以后,把意见尽量告诉我们,以便将来修改与补正。

一九四五年三月。

该书目录有:第一章:回顾。

第二章:深入敌后,开辟解放区战场(一九三七年——一九四0年)。

一,大战平型关。

二,侧击南下忻口和太原的敌寇。

三,从后面拖住敌人。

四,由配合“反攻”太原到晋东南反九路围攻。

五,牵制敌兵三十万。

六,新四军开入大江南北。

七,武汉失守后的敌后形势。

八,冀中平原反“扫荡”。

九,模范的歼灭战在晋察冀。

一0,梁山泊古战场的袭击突围与歼灭。

一一,大江南北游击战的发展。

一二,广东东江与琼崖的游击战。

一三,震动全国的百团大战。

第三章:艰苦奋斗,坚持解放区的抗日战争(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

一,极端困难时期的敌后形势。

二,皖南事变与新四军发展的新阶段。

三,给冈村宁次的迎头痛击。

四,平原上开展“扫荡”与反“扫荡”血战。

五,骑兵在艰苦战斗中。

六,新四军的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及其他。

七,香港失陷后的华南游击队。

第四章:恢复和扩大解放区,发动局部反攻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九四三年——一九四五年)。

一,敌后新形势。

二,历时三个月的反“扫荡”与日寇“观战团”的毁灭。

三,山东反“扫荡”又创造奇迹。

四,围困,挤走敌人。

五,车桥大歼灭战。

六,里应外合收复莒县。

七,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书中有13副黑白照片作为插图,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红军抗日誓师大会;红军出师抗日誓师词;向华北敌后推进的我八路军之一部;我八路军之一部举行粉碎敌人九路围攻晋东南的动员大会;前哨出击常给敌人以重大损害的新四军游击队;战斗在洪泽湖上的新四军水兵;百团大战中我军攻克河北涞源东团堡据点;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军民以野菜和树叶充饥;军队自己生产以减轻人民负担;青纱帐里打敌人;活跃在青纱帐里骑兵游击队;我军解放华北重要城市张家口。

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误以为电影《长征》中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就是红军长征时所高歌的一支歌。

但是,笔者在该书第一章回顾里发现,红军长征时真正唱的,而且已经载人该书的歌的歌词并不是《十送红军》,而是这样的歌:其一:目前的中心任务,要打日本兵,收复华北东三省,保卫民族。

红军越打越有劲,团结象一人,我们的伟大任务,一定要完成。

其二:同志们快快起来拿着枪,我们是人民的武装,要挣脱日本强盗的束缚,要创造民主的共和邦。

……本书对于我们今天借鉴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在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书以许多历史事实告诉了我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来说,确实是生死攸关的。

由于战前国民党长期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进行了十年的反共内战,致使本来就很贫弱的国家更加元气大伤,国力衰弱到了极点。

所以,当时日本法西斯狂妄至极,自以为能够稳操胜券,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

”但是,最后失败的不是中国,而是他们自己。

通观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尽管抗战初期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很小,但是同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比较,能够称得上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首先,主动提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是中国共产党。

当年日本之敢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就在于因为我们国家不团结,一盘散沙。

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们战胜日本侵略者,无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

“七七事变”以后,在怎样进行抗日的问题上,国共两党一开始就有严重的分歧。

国民党从维护其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出发,不敢发动人民群众,害怕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因此,实行的只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

而共产党却从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认为是兵民是胜利之本,要抵御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就必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而事实也说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的结果是:其担负的正面战场,战局每况愈下,愈打愈糟。

而共产党担负的敌后战场,则是愈战愈强,逐渐成为抗击敌人的主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等和地方军,民兵,游击队以及广大群众相结合,在犬牙交错,作战路线变化不断的战争中,以极其灵活,巧妙的伏击战,袭击战,破坏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各种奇妙的战术和独特手段,打击日本侵略者,使其愈来愈陷进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真正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战略方针上,一开始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思想十分混乱。

“亡国论”和“速胜论”成为当时两种十分突出的观点。

由于国民党当局长期不准备抗战,在芦沟桥事变,日本大举进攻面前,连正式的作战方案也拿不出来。

而中国共产党人则早就已经有所准备,在芦沟桥事变之前,就已经估计到抗日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争。

在抗日战争一爆发,中国共产党就立即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呼吁:“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

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捐弃前嫌,致电蒋介石,表示红军将士愿意“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到保土卫国之目的”。

还明确地把持久战作为战略方针提出来,反复加以宣传。

而毛泽东又根据马列主义的原理,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外各种关系,从而制定了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完整的政治路线,提出了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一九三八年五月,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毛泽东同志就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二部光辉著作。

在这二部著作里,毛泽东根据中日力量的对比和国内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这一切力量对比的可能变化,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必将是持久战,将经过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而获得胜利。

从而粉碎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毛泽东又根据这种情况,计划了中国共产党如何组织人民战争,如何经过人民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一个战略时期,再达到人民抗日正规战的另一个战略时期,而争取抗日战争发展为人民胜利的结局。

《论持久战》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纲领性文件。

就是连当时的国民党军队的副参谋长,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也称赞它是克敌制胜之道,并推荐给蒋介石。

而蒋也大为赞赏,把它作为全国抗战军民的必学教材。

八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也已经证明:上述毛泽东同志的伟大预见和计划,已经全部成为现实。

再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抗战的主要责任就由解放区敌后战场承担了起来。

抗战初期,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我们的军队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37年9月,八路军将军林彪指挥115师进行的平型关大战,一举歼灭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的坂垣师团三千多人,击毁日军汽车一百多辆,大车二百辆等。

平型关大战是八路军出师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同时也是中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它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军民的胜利信心,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本调整了侵华战略,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对国民党由军事打击转为政治诱降为主。

而把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就成为了抗战的主要战场。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抗击了半数以上的的在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根据统计,在八年抗战中,敌后战场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万余人。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功面前,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共产党这样的柱石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