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江红 秋瑾

满江红 秋瑾


二、反对封建压迫
秋瑾前期诗歌的另一重要内容, 是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 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权的思 想。
咏琴志感
泠泠七弦琴,所思在翠岑。 成连奋逸响,中散叹销沉。 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 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谢道韫 咏絮辞何敏, 清才扫俗氛。 可怜谢道韫, 不嫁鲍参军。
三、忧心祖国危亡
从事革命后,她更加努 力宣传妇女解放,而且 把争取妇女解放和革命 救国事业联系起来,号 召妇女起来,肩负起救 国的重任。
满江红·肮脏尘寰
肮脏尘寰,问几个、男
儿英哲。算只有蛾眉队
里,时闻杰出。良玉勋
名襟上泪,云英事业心
头雪。醉摩挲、长剑作
龙吟,声悲咽。 自由 香,常思熬,家国恨, 何时雪?劝吾侪今日,各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二、宣传用武力推翻清帝的统治。
宝刀歌
汉家宫阙斜阳里,五千余年古国死。
一睡沉沉数百年,大家不识做奴耻。
忆昔我祖名轩辕,发祥根据在昆仑。
辟地黄河及长江,大刀霍霍定中原。
痛哭梅山可奈何?帝城荆棘埋铜驼。 殿前一击虽不中,已夺专制魔王魄。 几番回首京华望,亡国悲歌泪涕多。 我欲只手援祖国,奴种流传遍禹域。 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 心死人人奈尔何?援笔作此《宝刀歌》。 白鬼西来做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 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 主人赠我金错刀,我今得此心雄豪。 宝刀侠骨孰与俦?平生了了旧恩仇。 赤铁主义当今日,百万头颅等一毛。 莫嫌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 沐日浴月百宝光,轻生七尺何昂藏 愿从兹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兮,铁聚 誓将死里求生路,世界和平赖武装。 六洲。
有魅力的女人 秋瑾——最豪气的女人
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 的时候,巾帼不让须眉 的一代女侠秋瑾,抛家 弃子,女扮男装,东渡 日本,去追求另样的生, 去追求民族振兴的方法, 把“最有豪气的女人” 这样的称谓献给这样的 女英雄的确是实至名归。
坚 毅 之 美 ︱ ︱ 秋 瑾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
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 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 亡。
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 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
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
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 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 腻”,又有男儿的“豪迈 劲爽”,刚柔相济,阴阳 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 之美”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冲富绅之子王廷钧,字子芳。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娆的女人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万贵妃(明宪宗妃子)——最
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
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 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 云志向。
候总是要受尽痛苦折磨的。在这个迷茫的社会里,我要 去哪里寻觅知音?(我的)泪水浸湿了衣裳。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
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与其决 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先写中秋佳节 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为篱下,黄花开遍”, 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 苦的心理。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 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 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 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 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 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的喜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 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
巾帼英雄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1877-1907)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 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 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1877-1907)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 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 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 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 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 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 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时年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
不观荆轲作秦客,图穷匕首见盈尺。 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澄清神州。
上继我祖黄帝赫赫之威名兮,
一洗数千数百年国史之奇羞!
三、宣扬妇女解放,主张男女平权。
秋瑾在去日前就对男尊 女卑的封建礼教不满。 她从来不甘心做低人一 等的女子,不甘心居于 男子之后,认为女子一 样能掌管国家大事。因 此对于封建的礼教,她 藐视,她憎恨,从不屈 服。她希望妇女能和男 子平等,为此她多次在 诗歌中表示女子有着超 男子的智慧与勇力,英 雄中也有女子。
表现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忧
心国家民族前途,渴望戎装
杀敌与难酬报国壮志的爱国
情怀,是秋瑾前期诗歌的又
一重要内容,它是整个前期
诗歌中思想性最强的部分。
黄金台怀古
杞人忧
幽燕烽火几时收,
蓟州城筑燕王台,
闻道中洋战未休。
招士以财亦可哀。 多少贤才成底事,
漆室空怀忧国恨, 难将巾帼易兜鍪。
黄金便可广招徕?
后期创作
途的深切忧虑。
词作翻译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
花遍地盛开,(我的)容颜却是那么的憔悴。刘邦用四
面楚歌战胜了项羽,我漂泊了八年还想着那个家作什么。
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呢,离开也没有什么 难的!
我虽然不是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有志气的 文人肝胆相照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理解的。那些心胸 狭窄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的心意?自古英雄衰弱的时
前期创作
一、不满黑暗世俗
秋瑾前期的诗词中写花、 草的很多,但它们大部分有 所寄托,具真挚感情,表
现一定的社会内容。如
《秋海棠》
栽植恩深雨露同,
一丛浅淡一丛浓。 平生不借春光力, 几度开来斗晚风?
秋瑾诗中的花意象不同于 一般深闺怨女的缠绵悱恻, 而是表现出一种独立不倚、 刚骨自强的性格,英姿飒爽, 不让群芳,与秋瑾其人“生 平亢爽明决,意气自雄”的 风格一致。它们是诗人人 格的再现。这首《秋海棠》 也是借海棠来喻自己不借 人力,独自奋斗的气概。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 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 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 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 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 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 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 她叹息道:“琴瑟异趣, 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 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 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 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 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 “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 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 弱:“我要去寻求真理, 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 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词作赏析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 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所以能 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办?这是摆 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虽以肝胆相照, 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 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 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 的秋瑾来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 途和事业。特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 究竟能得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 到“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致琴文 书》)。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 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 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国前
“责任上肩头”的女国民 意识,国破山河在的民族 忧患感,使秋瑾的人格气 质中喷射出英风豪气。于 是,在她的后期诗文中,早 期表现春愁、闲情、寂寥、 思亲、咏物等闺阁幽怨、 小桥流水的婉约诗风不见 了,代之而起的是刀光剑 影、金戈铁马等杀敌雪耻、 复兴中华、力挽乾坤、气 贯长虹的悲壮诗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