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日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以三种文化现象为例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姓名:马子涵学号:06523103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年级:2006级完成日期:2010年4月30日指导教师:孙卫华摘要日本之文化软实力乃当今世界之奇迹,而日本对于发展其自身的创意产业有特有的一条路线、方法。
本文以跨文化传播理论入手,借当今风靡于世界的几个日本文化现象为例子,从日本人文化思想内核研究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成功之因。
并得出了相关观点和结论,并留有特殊的结尾,以供大家共思之。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跨文化传播文化思想内核AbstractSoft Power of Japan is now the world miracle, and Jap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unique route, and methods. In this pape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starting by some of today's popular in the world the example of the phenomenon of Japanese culture, Form the way that Japanese culture ideological content find the reason that success of Jap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draw the relevant viewpoints and conclusions, and leave the end of a special order for you were thinking of.Key word: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ideological content目录一、引言 (1)二、文化创意产业兴起背景 (1)三、以三种文化现象看日本创意产业 (3)(一)Kawaii——又一颗日本本土原子弹 (3)(二)听着Sony随身听吃便当的日本人 (5)(三)日本奇迹——动漫 (7)四、日本的成功并不简单 (9)五、小结 (10)参考文献 (12)一、引言日本——当我们提到这个令所有中国人感情为之矛盾的字眼的时候,当我们试图讨论、研究、理解日本人或者日本文化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能摆脱“战前”和“战后”,这样一个分界点。
可以说,日本人的投降与战后生活,是从美国人扔下两颗原子弹的恐惧中开始的。
这也使日本人首次品尝到了战败的痛苦。
然而纵观日本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外来文化和本土特有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日本人形成了探索和创新的开拓精神。
在经历了战后的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之后,日本奠定了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
在笔者看来日本可以飞速发展,原因大致可总结为:1、日本人善于学习和并拥有勤奋、努力,独立、爱国等等优良的人格和传统。
这就是其民族的文化性格之使然,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民族文化精神。
2、美国为了在远东牵制苏联,把日本从战后一片瓦砾当中扶植起来,给予大量经济、技术、军事等等的援助,此乃政治原因,此处暂可不提。
3、日本非常注重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重视本国文化软实力的建立和发展,并把它作为立国强国的根本。
《菊与刀》中有这样的阐述:正如美国一向信奉强大,日本总是强调非物质资源。
日本跟美国一样,得竭尽全力进行生产;但日本这样做的基础是他自己特有的一些前提。
他说,精神是一切,而且是永久的;物质的东西当然重要,但是次要的,而且渐行渐灭。
“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日本电台以前经常说,“理性告诉我们,物质的东西维持不了一百年。
”这种对精神的依赖被原封不动地用在战争的日常行动之中。
他们的战争手册中有一个口号,一个传统的口号,不是为这场战争定制的——“以吾等之训练有素对抗彼等之人多势众,以吾等之血肉对抗彼等之钢铁。
”①而笔者在本文中要讨论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正是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而如今日本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成就,正是日本人崇尚精神因素所致。
每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中,文化软实力涉及的相关产业都会贡献相当大的一部分,而这一大部分的对象并非只是对于本国人民,而更多的还是面向全世界的其他国家、地区的人们,由此可见,日本当今的“文化入侵”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而且接收者已经欣然接受。
二、文化创意产业兴起背景①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著, 北塔译,菊与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①国内普遍认为英国是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的国家,早在1997年英国就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并加之重点政策以支持,同时成立了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而小组组长正是时任英国首相的布莱尔,提出了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英国振兴经济的聚焦点。
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工业路径文件》中更明确地提出了“创意工业”的概念。
提出要以“创造性”价值导向和推进创意产业的国家产业政策,整合调整英国产业结构,全面振兴英国经济,增强英国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竞争力,推动英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师出有名,果必有因。
笔者认为英国提出“创意工业”的原因有两点:一、英国曾是世界工业化的先驱,是老牌的制造业大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
但战后,在全球化经济体制的冲击下和竞争中,英国就像一个久驰未憩的轮船一般疲态尽显。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英国人比谁都清楚。
于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思变的情绪开始蔓延。
打造一个“新英国”的构想开始付之于实践,可以说“思变”是“创意工业”产生的硬动力。
二、物质永远是精神的基础。
只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保障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对于涉及精神层面的东西饶有兴趣。
业界人士认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是爆发文化产业革命的临界点。
由此看来,英国提出之“创意工业”也有了软动力。
英国的先驱行为并非偶然,于整个世界亦是如此。
创意产业是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是推崇创新、推崇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一种新兴的文化理念。
创意产业是真正使“创意”生产实现产业化、系统化,发展创意产业,不仅可以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更主要的是可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当英国的创意产业成为几次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时,日本内阁提出了“创意日本”计划,并喊出了“创意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
日本政府从2000年后就开始①百度百科/view/70810.htm[OL]重视文化产业,首先由国会立法,批准通过了《形成高度情报通讯网络社会基本法》,2001年又批准通过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
其中重申了振兴文化艺术的重要性,这项举措充分表明了日本政府发展文化艺术的决心。
之后,内阁政府依据上述两法成立了“知识财富战略本部”,由首相亲自挂帅担任部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实施计划,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最终制定并经国会批准通过了“关于促进创造、保护及应用文化产业的法律案”。
现在该法已被广泛使用并初见成效,文化产业正以带动日本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而受到高度重视。
2003年,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就日本动画片《千与千寻》在国际影坛取得的成功及影响,提出要善于发现日本的“潜在力”,国家要予以支持。
并成立了“知识财富战略本部”,小泉首相任部长。
2004年,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向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做了关于“新产业创造战略”的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战略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并指出:通过新领域市场(宽带、海外市场)的建立、数码电影的普及、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流通途径的多样化,进行文化产业机构的改革,使文化产业得到飞跃发展。
由此,新的革命在日本铺展开来,笔者称之为“新时代的明治维新”。
三、以三种文化现象看日本创意产业(一)Kawaii——又一颗日本本土原子弹日本語の「かわいい」が英語圏、フランス語圏などに輸出され、そのまま定着しつつある。
「かわいい」を表現する英語には「cute(キュート)」があるが、これは気が利いてかわいらしいさまや、活発な女の子を形容することばで、日本製のアニメ・キャラクターの多くがもっている「幼さに根ざした愛らしさ」というニュアンスを含んでいない。
そのため、「カワイイ」をローマ字書きしたものがそのまま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りつつある。
英語圏などのアニメを紹介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のタイトルに、この「kawaii」がよく使われている。
①意思是:日语的Kawaii已经成为英语以及法语等国语言的规定用语。
英语中用cute来表达Kawaii,但只能表达出形容机灵、可爱以及活泼女子的意思;至于通常包括在日本动画人物中的有幼小、童真、幼稚、根深蒂固的可爱孩子气却一概流失。
正因此,用罗马字母拼写出来的Kawaii才有表达后者含义的存在价值。
① Yahoo辞書 http://dic.yahoo.co.jp/newword?ref=1&p=kawaii&index=2004000324[OL]Kawaii的出处,那必须要从日本古代的随笔文学开山之作——《枕草子》中需找答案。
平安时期的清少纳言就指出“凡是细小的都可爱”。
而在第二篇《可爱的东西》中不断以稚趣为例子:“三岁左右的幼儿急忙地爬了起来,路上有极小的尘埃,给他很细致的发现了。
他用很可爱的小指头搓起来给大人看,实在是很可爱的。
留着沙弥发的幼儿,头发披到眼睛上边来了也并不拂开,只是微微地侧着头去看东西,也是很可爱的。
”由此看出,日本传统美学观点中,早就把可爱鉴定为细小及幼稚的化身了。
所以当我们穿越时空回到现代后,如果试图从西方的cute角度去理解Kawaii时,就会显得非常困难。
我们会对于东京街头满是动漫人物而感到不解,我们会对日本航空公司将巨型的宠物小精灵作为波音747飞机上的涂饰而大为不解,对于一向仅以为Hello Kitty为女性专有的人们来说,肯定会对于其男装的成功而感到一头雾水。
女性在面对Kawaii价值观时,既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一方面以Kawaii为评语,同时也准备好他人以此来恭维自己;反之,男性则确认主体为男、客体为女的文化逻辑(当然今时今日有可能有质变),只会用Kawaii来置于女性身上。
①从上述的“恭维”二字,就可以看出Kawaii在日本人心中是何其的重要,又是多么的难以名状的一种暧昧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