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和治疗


2012版指南 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
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DVT,在全身状况好,预生 存期≥1年,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 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进行系统性溶栓。
抗凝
溶栓治疗
手术取栓
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形 成,可考虑使用取栓术。
出现股青肿时应立即手术取栓,对于发病7天以内的中 央型或混合型DVT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重要脏器功 能障碍也可手术取栓。
利伐沙班:独特的作用机制
全球第一个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
利伐沙班通过抑制 各种状态的 Xa 因 子 ,在凝血级联反应的早期对其进 行干预,从而 阻断了凝血酶生成的 爆发 Xa 因子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 凝血途径中重要的作用靶点,是 共 同凝血途径的第一步 最终 抑制了血栓的生成 ,机体避免 了血栓的形成和可能造成的生命危 险
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并导致高额的医疗费用!
VTE:容易漏诊,重在预防
70%是发生致死性PE后才被发现 25%的会发生猝死
约80% DVT是临床无症状的
VTE诊断
多普勒彩超:无创,首选 静脉造影(CTV):“金标准”
对股静脉以上的血栓,敏感性98-100%,特异性94-100% 对于小腿血栓的诊断率仍较低
静脉滤器
对于大多数DVT患者,推荐不常规应用腔静脉滤器; 对多数DVT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下腔静脉滤器,对于 对于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者充分抗凝治 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或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 疗的情况下反复发作血栓栓塞症的患者,建议放置 仍发生PE者,建议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滤器。
和检测方法也有一定关系。
DVT和PE的临床可能性评分(Wells方法)
DVT评分
变量 恶性肿瘤进展期(治疗6个月内,或减轻) 瘫痪、偏瘫或下肢石膏固定 分数 1.0分 1.0分
PE评分
变量
DVT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鉴别诊断中,其他诊断的可能性均较PE低 心率>100次/分钟 近4周内的卧床和手术史 既往DVT或PE病史 喀血 恶性肿瘤
较小口腔科操作 继续使用VKA并同时使用氨甲环酸或氨 基已酸漱口水局部止血,或操作前2-3天 停用VKA;
较小皮肤科操作
继续使用VKA治疗,加强局部止血;
白内障手术
继续使用VKA。
抗栓药物围手术期使用
维生素K拮抗剂—— 术 前
推荐术前5天停药。
由于华法林的半衰期是36-42小时,停用华法林5天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 因子逐渐恢复至正常。(1C级) 若术前1-2天复查INR仍延长,可给予口服小剂量维生素K(1-2mg)。
(三)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
高危 中危
3月内发生VTE;严重易栓症; 过去3-12个月发生过VTE; 反复发生的VTE; 活动癌症(6个月内治疗过或缓解期); 不严重的易栓症 12个月前发生过VTE并且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危
严重易栓症:包括缺少C 蛋白、S蛋白或抗凝血酶、抗磷脂抗体、或多重畸形 (例如:V因子突变和凝血酶原G20210A多重杂合) 不严重易栓症:包括V因子突变、或者凝血酶原G20210A的杂合。
Chest. 2008;133:381S–453S.(美国VTE诊疗指南-8)
PE
远端
2
近端
0.4
症状性
0.2
致命性
<0.01
10~20
2~4
1~2
0.1~0.4
20~40
4~8
2~4
0.4~1.0
40~80
10~20
4~10
1.0~5.0
VTE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下肢不对称性肿胀
不明原因呼吸困难、低氧,患者能平卧 不明原因胸痛、咯血 不明原因低血压/休克或心脏骤停 不明原因心悸、心动过速 不明原因晕厥
下肢DVT按病理分3类:
周围型、中央型、混合型 两种特殊类型:股青肿、股白肿
脉和腓静脉,发生部位低于膝盖(腘静 脉以下)
股青肿:髂股V及其侧支全被白栓阻塞, 下肢高度水肿淤血,严重皮肤呈暗紫白, 有剧痛、高度水肿、全身反应重,可伴 近端DVT:包括腘静脉、股深静脉、 动脉痉挛。 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以及髂静脉(发生 股白肿:主要呈股V发生阻塞,数小时内 于腘静脉或以上) 浮肿达最高程度、肿胀呈可凹性及高张 力,合并感染时,动脉持续痉挛,表现 为全下肢肿胀,皮肤苍白和皮下网壮的 相对于远端DVT而言,近端 小静脉扩张。 DVT导致PE的风险更高

需换用华法林
长期应用有导 与许多药物、 诸多临床使用局限性, 致骨质疏松的 食物之间存在 风险 出血发生率高 相互作用 需要新型、可预知疗效、安全的口服抗凝剂 的血小板减少症
长期应用有导致 长期抗凝治疗
骨质疏松的风险
者需换用华法 林
Alban. Eur J Clin Invest. 2005;35(suppl 1):12.

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是否无 法接受药物性血栓预防)
急性中风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 <75ⅹ109/L) 恶性高血压 (≥230/120mmHg) 未治愈的遗传性出血异 常(如血友病)

开始血栓预防治疗:依诺肝素4000IU qd或q12h 或普通肝素5000IU q12h
血栓预防治疗一般需要维持6-14天,同时应考虑其他临床因素或住院时间的长短 以确定血栓预防的疗程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 诊断和治疗
湖州市中心医院
马俊永
2017.3.8
VTE及其发病机制 VTE的临床表现
目录
VTE的诊断 VTE的治疗 VTE的预防
什么是VTE?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 VTE) 是 指 血 液 在 静 脉 内 不正常的凝固,使管腔部 分或完全阻塞
注射时疼痛且
2002 间接Xa因子抑制剂 皮下注射 ATIII+Xa
注射时疼痛且不
药物类型 给药途径
普通肝素 注射 ATIII+IIa,Xa 方便
直接Xa因子 抑制剂 口服
2008
作用靶点
Xa
注射时疼痛且不
不方便
能引起肝素诱
方便
长期抗凝治疗者
治疗窗窄 疗效不可预测 能引起肝素诱导
导的血小板减 少症
利伐沙班——优效抗凝,简便安全
起效快 (给药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
生物利用度高 (10mg, 80-100%) 无需注射,口服
无需能监测
预防TKR或THR术后VTE 的疗效显著优于依诺肝素
安全性与依诺肝素相当
不同情况下推荐使用的抗凝药物及适用人群
栓子
VTE 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 形 成 (Deep vein thrombosis , DVT) 和肺 栓 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PE
DVT
VTE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VTE分类
DVT中最常见的是下肢DVT。 下肢DVT按部位分2类: 远端DVT:包括胫前静脉,胫后静
中危
低危
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危险分级
(二)房颤患者 高危 CHADS2 : 5或6; 三月内发生过中风或TIA; 风湿性心瓣膜病; CHADS2 : 3或4 CHADS2 : 0-2
中危 低危
CHADS2 评分: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大于75、糖尿病 各1分;中风或TIA病史2分。
围手术期血栓栓塞危险分级
临床DVT可疑
低危病人 D-二聚体检测 高危病人 静脉超声检查 (+) (-) D-二聚体检测 (-) 排除DVT 诊断DVT 排除DVT (-) 排除DVT (+) 静脉造影 (+) 诊断DVT
VTE
诊 疗 流 程
(-)
排除DVT
(+)
静脉超声检查
诊断DVT
住院患者VTE预防治疗流程
危险因素评估(患者是否 属于高危人群)
预测可能性分级:低可能<1分 ;中可能性1-2分;高可能性 >=3分
Wells PS et al. Lancet. 1997 Dec 20-27;350(9094):1795-8
预测可能性分级:低可能 <2分 ;中可能性 2~6分;高可能性 >6分
Wells PS et al. Thromb Haemost. 2000 Mar;83(3):416-20
活动性出血(如创伤后)

随着病情的变化,或内科患者入院12h内,外 科患者入院6h内,对可能导致静脉血栓栓塞 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重新评估 禁止使用药物抗凝,考虑 是 非药物血栓预防方法
(如弹力袜,间歇式气压治疗仪,足底泵)
获得性出血异常(如急 性肝病) 同时使用抗凝剂增加出 血风险 腰椎穿刺/硬膜外和脊髓 麻醉后4小时或者前12小 时
VTE的发病机制
静脉内膜损伤 静脉血流淤滞
高凝状态
Rudolf Virchow (1821-1902)
Virchow三要素 & 血栓形成
VTE产生和形成的危险因素
外科手术 创伤(重大创伤或下肢骨折)
Chest. 2008;133:381S–453S. (美国VTE诊疗指南-8)
外科患者 VTE 的危险分级及发生率(%)
手术期出血风险评估
不同的手术类型出血风险不同
极大出血风险:肝脏、肾脏、脾脏 手术;
出血风险较大:泌尿外科、肠切除,结肠息肉切除(尤其大而无蒂的息肉);
手术创伤面积比较大:癌症手术、关节成形术;
特殊手术:心脏起搏器、复律器、除颤器植入术,颅内或脊柱手术。
抗栓药物围手术期使用
维生素K拮抗剂—— 术 前
DVT 危 险 度 低危 <40岁,较小的外科手术(30 min 以内),无 其他危险因素,长期卧床 中危 有危险因素的较小手术; 40~60岁,无危险因 素的非大手术;<40岁,无危险因素的大手术 高危 >60岁或有危险因素的非大手术;40~60岁之 间,有危险因素(既往VTE病史,肿瘤,高凝状 态)的大手术 极高危 >40岁,既往有VTE病史的大手术;髋、膝关节 置换术,髋部骨折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