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单项选择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2.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3.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
4.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
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
6.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不是
..
()
A.私有制发展的结果B.阶级对立的产物
C.历史的进步D.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
7.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8.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分封制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D.任人唯亲
二、综合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知识坊:
周朝诸侯国的类型
周朝的诸侯国,就其起源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开国之初,王室把新征服或取得的土地,分给宗亲姻戚或功臣而建立的。
第二类是开国许久之后,王室划分畿内的土地赐给子弟或功臣而建立,例如郑、秦。
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占夺其地,别建新国(在今河南中部黄河以南新郑一带)。
第三类是拿商朝原有的土地封给商朝后裔的,属于此类的只有宋。
第四类是商代原有的诸侯国或独立国,归附于周朝的,例如陈、杞等。
旧说周朝诸侯,爵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其中所称及的诸侯公爵的只有宋,男爵的只有许(今河南许昌);属于第一类的多数为侯,亦有为伯的;属于第二类的秦、郑皆为伯;属于第四类的大抵为子。
——张荫麟《中国史纲》
(一)
一、单项选择1—8:CBDBD DBA
二、综合题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2)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
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
不能仿效,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