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续箱梁浇筑作业指导书

连续箱梁浇筑作业指导书

连续箱梁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一、混凝土施工
本桥现浇箱梁混凝土采用C50商品砼,现浇砼采用泵送砼。

混凝土试件每1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留置二组做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除根据实际需要(3、7、14天,28天,)及砼强度达到90%时做为张拉条件进行外,用于结构实体检验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应按600℃.d(度.日)要求进行试压,其数量应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要求留置。

第一联混凝土施工适当增加试件留置数量,做不同龄期抗压强度试验,以获得经验数据。

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要求,结合工程的施工工艺需要,提前与商品混凝土厂家协商,进行配合比试验(强度、形变模量、收缩率等),相关资料,经监理部门确认后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配合比中原材料质量要求进行商品混凝土生产控制。

工程的每一部分混凝土的浇筑日期、时间及浇筑条件都应保有完整的记录,供监理工程师随时检查使用。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及钢筋上的污物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空隙或孔洞时,应堵塞严密且不漏浆。

应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性能进行检测。

二、混凝土灌注顺序
砼浇筑从一端向另一端全断面推进分两次浇筑完毕。

第一次浇注箱梁底板、腹板,第二次浇注顶板和翼板。

梁体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低处向高处进行浇筑,在横桥向宜对称进行浇筑。

连续梁逐孔现浇的纵向分段接缝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

现浇施工时,采用2套输送泵,以确保浇注过程中砼的对称浇注施工时,尽量保证两端灌注梁体砼重量接近。

(见附图:伏牛溪大桥施工顺序图)
浇筑混凝土详细步骤如下:
以P5~7现浇箱梁为例,第一次浇筑从7#横梁开始,顺桥向由大里程向小里程(由低到高)浇筑,由角往面逐步扩散布料,横梁浇筑完成后浇筑腹板,腹板浇筑至1/3高处后浇筑底板,然后再浇筑腹板至顶板与腹板倒角部位。

以下为横断面浇筑顺序示意图:
第一次浇筑至腹板1/3处
第一次浇筑底板
第一次浇筑至顶板与腹板倒角处
第二次浇筑顶板及翼缘板
箱梁纵向先浇筑10m长度(暂定),然后再从头布料,浇筑8m后再回头布料6m,依此类推,浇筑长度根据混凝土供应情况,以避免混凝土出现冷缝现象为原则。

浇筑顶板混凝土前,施工缝处必须进行凿毛处理并把钢筋上的混凝土用刷子刷掉,最后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尤其要检查锚具后,波纹管下的松散混凝土是否已清理干净。

浇筑顶板混凝土时,由7#向5#斜向分段,水平分层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标高,为达到表面混凝土平整和纵横坡的要求,采用水准仪每2.5m放一标高,纵横拉线控制。

现场人员认真检查锚具位置及钢筋较多的位置是否振捣密实,采用二次收浆,横桥向进行拉毛工艺,用木抹子进行第一次收面,整平,控制标高,在混凝土初凝前磨光机配合人工进行第二次收面,消除泌水和干缩裂缝,拉毛深度为2-3mm。

现场需准备好足够的彩条布,浇筑过程中遇雨天及时覆盖。

三、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是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工序,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责任心,并落实捣固人员区域负责制,确保各节段浇筑的顺利进行。

各混凝土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选用B50振动器,在钢筋特别密集的地方可采用更小一点的捣固棒。

振捣时振动棒插入深度为高一层混凝土10cm深,移动间距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下沉、冒泡,并轻度泛浆为宜。

腹板混凝土从腹板顶钢筋深入进行振捣,并观察混凝土振捣情况,振捣时如果操作人员需要下到腹板内,移动和切断的普通钢筋在混凝土埋入之前恢复,腹板与底板交界处加强混凝土振捣以防漏振,并严禁进行“拖棒”(即用振动棒从腹板(横隔墙)内拖出混凝土)。

混凝土振捣,应避免振动器碰撞预应力筋的管道、预埋件等。

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模板、管道等的稳固性,保证其位置及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接缝处理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0Mp以后,进行施工缝的凿毛,以凿出石子的1/2为宜,预留的搭接钢筋须顺直,预留足够的搭接长度。

五、防裂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主要是将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防止和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因此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测温的方法:
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
(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
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
(1)、测温导管的制作
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
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
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箱梁端头。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测温点设置在贯穿箱梁端头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混凝土面向下5-10㎝部位量取。

(3)、测温的时间
混凝土浇注完6至10小时开始测温。

2d内,每2h测温一次;龄期3-7d内,每4h测温一次,7天后一天测一次,14天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同时须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

(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考虑到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在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的重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高,在配合比设计时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适当增加粗骨料直径,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石子、砂子的含泥量不超过3%,且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3)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5)增加粉煤灰掺入量,以替代部分水泥用量,推迟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从而减少水泥水化热的不利影响。

粉煤灰掺量可取代水泥用量的15%-25%,细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6)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200±30mm。

六、混凝土养护措施
1、梁端头大体积混凝土应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在每次混凝土浇注完毕后,除应按普通混凝土常规养护外,还要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

(1)派专人负责保温养护工作。

(2)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

(3)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当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0C时,可全部拆除。

2、混凝土浇注完毕初凝前,要立即进行喷雾养护工作,初凝以后开始覆盖养护,在终凝后开始浇水(12小时后)覆盖物、麦秆、烂草席、竹帘、麻袋片、编制布等片状物,也可浇水养护。

3、夏季浇筑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

4、浇筑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层浇筑。

分层数目宜增加,每层混凝土厚度不宜超过30cm。

5、在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

6、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

7、在炎热天气,将浇筑场地进行遮挡避免阳光直射。

8、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