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2006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
一方面,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据估计,2006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了10.7%,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均为历史新高。
又据WTO发表的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全球商品进出口总额,中国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一切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正以其强劲的增长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但是在这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有的国家却坐不住了。
他深深感到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这个国家正是现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2006中美贸易顺差达到了1442.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
于是美国便以中国工人抢去了美国工人的饭碗,巨额贸易顺差造成其损失为理由,对中国进行经济“敲诈”,妄图使人民币升值。
为了调节和缓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及几乎要开打的经济“战争”,2006年12月份,中国和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作为两国元首的特别代表共同主持此次对话。
正如会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人民币升值成为了这次对话的焦点问题。
当时美国财政部一位高级官员就说,人民币汇率是本次对话的核心部分。
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当时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中国更有效地分配资金,“全世界都不会忍受中国以如此慢的速度来调整人民币汇率”。
其实美国参议院已经通过一个决议,当然现在是推迟表决。
它的内容是什么呢?非常简单,如果人民币到今年(2006年)十月还不明显升值,所有来自中国的产品统统加征27.5%关税。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好在美国参议院留了一些余地,推迟表决,它的意思就是留一些时间来看看中国的态度。
2005年7月21日,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也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饿外部环境,中国政府终于做出了人民币升值的决定。
1美元兑人民币从8.27~8.28先后突破了8.2、8.1、8.0关口。
人民币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截至目前为止,1美元兑人民币已突破6.84关口。
可见,人民币升值已经开始驶入了“快车道”。
未来的趋势怎么样,谁都不敢说,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还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的。
那么人民币的升值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一、人民币升值之利:(一)人民币升值可能意味着人民币地位的提高,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升。
1、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一升值,老百姓手里的钱就更值钱了,中国的人均GDP全球排名也可以往前挪一挪。
2、中国外债压力的减轻和购买力的增强等等。
例如:谁在掏钱维持号称“全球老大”的美国政府的日常运转?想当然的回答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广大纳税人。
这个回答并不全对。
因为当前的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巨大,只靠纳税人的贡献还不够开销,因而不得不大量举债。
而最大的债主是谁?是日本和中国。
中国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很大一部分买的是美国政府公债。
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强大的帝国的最大债主之一。
这个事实本身显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对全球贸易增长的贡献,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靠经济实力说话的人民币自然而然也就获得了更大国际事务话语权,这是好事。
3、有利于进口产业的发展:中国石化副董事邵金扬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人民币升值,海外资产对我们来说会较便宜。
”如果人民币升值5%,中国石化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的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逾1亿美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前景还是越来越清晰的。
这是因为,正如1994年以前人为高估人民币币值的政策被迫放弃一样,人为低估人民币币值也是难以持续的,因为在汇率的问题上,政策干预,虽能一时起作用,但最终还是市场说了算。
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升值,成为区域乃至世界货币将为时不远。
而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在不远的将来突然停步;中国的货币当局也一再表示,人民币将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已经开始,起点就是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
这一年,人民币官方汇率向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
从那时起到去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情况是,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升值分别为18.5%、39.4%和62.9%。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的结果也反映了同样的趋势。
虽然如此,但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不具备现实条件。
二:人民币升值之弊:(一)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
表现在三个方面:1、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
人民币升值,就会提高中国产品的价格,加大资本投入的成本,带来的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一国货币的升值,带来的是该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从而引发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是有血的教训的。
在1985年,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
此后,从1985~1996年的10年间,日元兑美元比率由250:1升至87:1,升值近3倍。
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
现在日本无非是想把这一悲剧转嫁到中国。
2、还会影响到我国企业和许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因为尽管“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主要产品,但中国产品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主要依赖中国产品价格的低廉,在竞争中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竞争力受到打击是很可怕的。
《中国企业家》这次调查的最大发现是:82.4%的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对于正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活动着的企业来说,人民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
例如: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宏生,这位中国彩电出口大户的老总面对升值的前景忧心忡忡,他认为,中国出口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产品很少。
人民币如果升值,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许提高了,但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将逐步丧失。
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人民币升值10%,就等于出口价格提升了10%,而中国国内制造企业好一些的利润也只有5%左右,加上一些财政贴息,中国企业盈利水平平均也不到3%。
平均3%的利润率怎么可能调节10%的升值压力?肯定会出现大面积亏损。
黄宏生以创维为例,勾划出中国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最高心理底线:“现在我们在美国市场很难有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其他世界工厂产品跟我们的价格一样低。
比如来自墨西哥的彩电、欧洲土耳其的产品很便宜,我们提一美元都不可能。
我们今年在美国市场希望能提高三千万美金销售,但是如果人民币升值了,那么这个计划就流产了。
”3、还会破坏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升值业可能葬送我国多年辛苦造就的良好投资环境,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将被大大消减,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
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使我国的金融距爆发危机的边缘越来越近。
例如: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国家的政府均是以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以吸纳国内资金,但其效果却适得其反,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同时又产生了外资流入推高了本币汇率的矛盾,触发了经济结构问题的暴露,或出现泡沫经济或出现经济滑坡,从而被迫实行本币贬值政策,直接导致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的交易风险,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何为金融危机?这就好比是一户本来很穷的人家,来了一个巨富亲戚,为他们带来了暂时的“富裕”生活,因而外人便因其阔而借给这家人巨资,不料这户人家的富亲戚突然消失,留给这户人家的只有高筑的债台,并因此导致了借其巨债的朋友。
一时间危机四起。
可见,如果人民币升值,则会导致:由于内部资金乏力,又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使资金流向出现偏差而形成资金结构上的矛盾,埋下了货币危机的隐患4、还有,升值后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一些“泡沫”进一步膨胀或造就新的“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导致投机不可避免地盛行。
例如:美国许多散户投资者纷纷在当地开立人民币储蓄帐户,希冀有朝一日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会让他们受益。
当然,这些散户帐户并非是真正的人民币帐户,因为依照中国不可自由兑换的汇率体制,在海外开立人民币帐户是非法的。
他们开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储蓄帐户,帐户内的存款是美元,但基于人民币的现货汇率,这些帐户将因人民币兑美元现货汇率的波动而升值或贬值。
Everbank首席执行长Frank Trotter称,公司此举在一些客户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自一年多以前人民币汇率开始显示失衡迹象以来,这些客户一直在要求开立人民币计价帐户。
Everbank于7月1日推出了此类新帐户,并在随后的几周内将逾650万美元投入该类帐户。
5、此外,人民币升值之不利多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物价肯定会降下来,因为进口品的价格会下降。
人民币升值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尤其是现在的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的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以劳动力成本为优势的。
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很容易受到反倾销措施的限制,出口形势并不乐观。
如此时人民币升值则会是使目前这种状况更加恶化所以此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影响吸引外资,而且也会加剧当前就业形势的恶化。
那么面对人民币升值,社会公众应该怎么做呢?社会公众应当:调整储蓄、投资和消费三大结构一是调整储蓄结构。
多存人民币,少存外币。
目前亚洲有四大流通货币--人民币、日元、韩元和新元,人民币是亚洲的主体流通货币,占流通量40%以上,将来升值空间大。
此外,可尝试到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储蓄业务。
汇率放开之后,一些外国银行相继进入我国,今后可能从事居民的人民币储蓄业务,届时可以拿出一部分人民币储蓄到外国银行,通过多元化储蓄能分散风险。
相对说,外国银行坏账少、资金质量好,服务质量好。
二是调整投资结构。
过去储蓄的利率相对比较高,储蓄本身也相当于投资,而且获益稳定。
目前储蓄的利率很低,因此不能全依靠储蓄来保值和增值。
公众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人民币购买不动产,比如山林、土地、房产等,因为实物保值比货币保值风险性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