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善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机制
中央银行要综合法律、经济、行政、调整利率、信号宣示等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控。
目标是维持外汇市场的秩序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汇率的合理水平。
我国可考虑设立外汇平准基金,通过平准基金的运用,将中央银行稳定汇率与管理外汇储备的两种职能相对分离开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出现并进入我国开始发挥作用,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迅速增加,这些金融衍生工具具有极强的融资隐蔽性和市场风险,使我国外汇管理难度大大加大,对我国的外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切实加强外汇管理,一是加强经常项目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骗汇、逃汇、套汇行为,严禁非法外汇交易;二是加强资本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管理法规,严格资本项目外汇结售汇,防止扩大外资本币化,影响人民币货币供给;三是加强外债口径管理,根据东南亚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谨慎原则提出的口径,逐步改进外债规模统计;四是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监督管理,提高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外汇管理政策的意识和能力,发挥柜台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同时我国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联系,学习借鉴其干预外汇市场的经验,联手建立干预外汇市场波动机制,共同干预可能出现的外汇市场波动,防范和化解外汇风险。
2. 推进人民币可兑换
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我国加入WTO 后对世界的承诺。
借鉴墨西哥和东南亚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国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上,应以维护汇率稳定,确保金融安全为前提,本着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原则,采取谨慎稳妥的态度,逐步推行。
可考虑先放开对资本流入的限制,然后放开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先放开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再放开对间接投资的限制;先放开对银行贷款的限制,再放开对证券投资的限制;先放宽对金融机构的限制,再放宽对居民的管制;先放开对外汇指定银行的限制,再放开对非金融机构的限制。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之下,资本帐户的必要管理是有管理浮动汇率能否成功的条件。
为了保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就必须使资本帐户的开放处于适当的程度。
因此,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后,按照国际惯例,我国还应对资本帐户实
行必要的管理,对一些资本项目,如短期投机性资本的流动等,给予必要的限制,待条件完全成熟后,再取消限制,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
3.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协调汇率政策
除了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货币政策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压。
从直接的政策手段应用中,中央银行也可以考虑降低存款利率或者提高贷款利率。
从间接的政策工具应用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以公开市场业务代替再贷款作为主要的中和政策手段,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国中央银行长期以来,为减少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投放的影响,采取再贷款手段,在汇率稳定的前提下,中央银行外汇占款变动是随机的,与再贷款收回计划并不能够确实保持一致,使得这两个政策变量很难协调,当这种不协调出现时,就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偏离货币供给目标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方向应转为加强对于流动性的管理,特别是建立以公开市场操作为核心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再贷款收回计划与央行资产运用计划的协调;二是增加政策性贷款的计划性,逐步改变政策性贷款的资金来源;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扩大公开市场业务。
4.协调汇率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
汇率政策的实施必须以本国的基本经济情况为依托。
就我国而言,灵活汇率政策的实施必须同合理的产业政策相配合。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若没有符合国际市场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作为一种经济杠杆,汇率的调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很不合理,二元经济结构依然突出,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互补性差,产业间的分工协作联系松散。
产业内部产品加工链条短,并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等问题,制约了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因此,应加快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把我国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上来,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和出口的提高;改善出口产品
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充分发挥汇率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
5. 调整外汇储备政策适当减少贸易顺差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一国保持货币和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说,充足的外汇储备就能充分保证一国的货币安全。
一国的货币安全的条件不仅在于要保持较高的外汇储备,同时还要保持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提高经济实力。
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不应该单纯追求外汇储备大幅度的持续增加,并试图以此来换取对外均衡的实现,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观念,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管理,使外汇储备能真正符合交易性需求,干预性需求,预防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这四个目标,而不是单纯规模扩张,从而避免外汇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也为中央银行主动干预外汇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也应考虑为国内巨额居民储蓄在国外寻找投资场所。
事实上,最近几年中国居民储蓄始终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又苦于找不到合理投资渠道。
一旦资金拥挤在国内某一两个行业(例如房地产业),很容易造成经济局部过热。
也可以考虑在允许范围内将部分储备当作基金使用,其形式可以是中外合作基金或委托基金,用这些基金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进行债券,股票投资在保证交易性干预性、预防性需求的同时,增加外汇储备的赢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