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庄镇新农村建设村级工作统计表 一

安庄镇新农村建设村级工作统计表 一


提高两委依法行政的能力,逐步使本村 走向依法治村的轨道,组织健全协调工 作,达到大事小事有人管,为群众的生 产生活等各方面搞好服务。
张 埠 村
种植调整, 发展有机蔬菜 200 亩, 扩 大劳务输出,发展畜禽规模养殖。
村内道路建设 500 米,加强村庄规划、 环境卫生整治。完成路宅分家,改厕, 建沼气池。
发展农村公益事业
完善自来水主干道的供水设施;加强 学校和幼儿园的设施管理和维护;加 强卫生所的建设,组织好合作医疗的 有关工作,参合率达到以 90%以上; 做好五保老人供养,低保户和特困户 的扶持工作和残疾人的补助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
已硬化路搞好建设配套,加强管理,全 部亮化,搞好绿化,搞好排水设施,保 持清洁卫生; 2006 年完成向阳街和南环 的开通建设工作,到 2010 年再修 8000 米;改厕 2006 年内完成每分村 50 户的 试点工作; 沼气试点推广先进 50 户, 明 年全部推广;加大新村规划力度,加快 拆旧翻新建设新村庄的进程;搞好环境 整治和管理,建立专门队伍,实行分段 包干,明确责任,常年保持主要路面和 街道的卫生,不出现三大堆,管好用好 垃圾箱、垃圾场,杜绝垃圾乱倒,乱堆, 不准经营摆放货物, 杜绝乱涂乱画广告, 杜绝乱搭乱建和随便开荒种菜栽树,制 止主要街道面上堆放建筑材料等物。 06 年搞好村内规划, 把村内空闲地采取 集体补偿或按平方收款方式征收,在三 年内达到小康村标准,实现五化:卫生 清洁化,搞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 建设排水系统,配套好卫生管理体系, 保证村道路、 巷内卫生整洁, 环境优美, 花园式新农村。
和谐农村创建
创建和谐社会平安村居,加强精神文明 建设和文体设施建设。年内建设好一定 面积的娱乐场所和器材,丰富农民的文 化生活。
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管 理,为群众搞好服务,抓好村规民约落 实,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治保调解健 全有效,抓好新农村建设。
马 洼 村
冯 楼 村
自来水早在十多年前已完成,文体活 动中心设在村委,村级卫生室一处, 新型合作医疗完成 90%以上,社会救 助每年都拿一部分资金照顾困难户。
维护好现有本村的主要道路的畅通及维 修,2006 年争取绿化一条柏油路,五年 内争取把村内的主要街道全部都进行绿 化,2007 年本村开始新一轮村民规化, 划楼区,争取五年内新规划达到 50%, 改厕、改沼气率达到 50%。
自 2006 年开始, 村要加强利用远程教育 设备,组织群众多学习收看政策法规节 目,提高群众的政治、法律意识,力争 在五年内使本村群众在计划生育、尊老 爱幼、团结互爱等各方面都要有明显提 高,五年内要达到市级精神文明先进单 位标准。 平安村居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经常召 开道德评议会。
争取班子队伍达到五好,使干部与群众 关系更为融洽。
安庄镇新农村建设村级工作统计表
类 别 项 目 类 别 工作 村 内 容 名 称
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
搞好种植结构调整,2006 年有机蔬菜 达到 300 亩,2007 年达到 500 亩,3 年 达到 1000 亩以上;增加暗管 1 万米; 2006 年新增植树 4 万棵,以后每年增 加 3 万株;每年引进一个工业项目;继 续发展沿街开发,经商户每年增加 50 户;做好劳务输出,2006 年外出劳动 达到 2080 人,比 2005 年增 11%
搞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道德评议会的 职能,建立老年文体大院一处,民主理 财、村务财务张榜公开。
搞好支部班子自身建设,接受群众的监 督管理,成立一支机电服务队。
南 赵 村
五年内有线电视入户率由现在的 20% 扩大到 95%,保持村级标准卫生室一 处。并维护好教育阵地建设,为群众 生产生活服好务,保证群众正常吃上 自来水,并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 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合作医疗参保 率要达到 95%以上。 搞好卫生室建设和新型合作医疗。
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加 强支部班子建设,把支部班子建设成为 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战 斗保垒;发挥各组织的作用,在党组织 的领导下努力工作;抓好三级联创和递 进工程,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力量;搞好 服务,努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中急需 解决的问题。
安 庄 村
一 类 村 共 19 个
村庄道路建设东西大街南北一条大街 5 成立平安村领导小组,设立了表扬栏, 条,已完成硬化 5 条,明年完成一条绿 曝光台,政务、财务公开栏,成立了道 化,一条东西大街亮化,路宅分家完成, 德评议治保调解组织。 重点完成卫生整治, 三改责任到人管理、 改厕、沼气完成 50 户。 加快村改造, 年 30%的户住上小康楼, 06 人均面积 30 平方米, 年 60%的户达到 08 标准,村主要干道 06 年硬化 50%,08 年全部硬化,并解决好五化问题。2010 年 80%的巷道全部硬化, 重点治理五乱、 三堆,抓好三改一建,06 年改厕率达到 20%, 年达到 70%以上, 08 建立专业卫生 清理队伍,保证人员到位。 对村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倡树新风, 破除迷信, 大力推进文明户的评选活动, 坚持本村两年一评制度。落实村务、财 务公开制度,确保 100%,保证村民的知 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与监督权,建设 平安店子,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08 年建一处文化大院, 一支文艺演出队伍。
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
加强蔬菜基地建设, 与亚细亚公司密 切合作抓好种植作物及结构调整, 劳 务收入全村人均增收 200 元, 村级收 入 3 万元, 扩大畜禽养殖规模, 加大 植树造林力度, 转移劳动力及劳务输 出,增加农民收入。 种植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面积 140 亩,规模养殖小区 4 个,发展优质小 麦、玉米良种,发动村民植树面积 120 亩, 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完 成大井配套设施。 搞好种植结构调整,优化 180 亩果 园, 巩固蔬菜面积 400 亩, 完善有机 基地管理制度, 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提 高机械水平, 利用科普宣传栏向群众 推广新技术,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水 浇面积达到 95%以上。 大力发展植树 造林,明确产权,增加集体收入;巩 固全村小麦、玉米、豆角制种,形成 东有有机蔬菜, 西有制种场的农业种 植局面, 发展定单农业, 确保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
村两委班子团结,两委成员包小组,引 导农民什么挣钱就种什么,每月最少召 开一次党员会,五天一次干部会议。
一 类 村 共 19 个
店 子 村
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普及 率,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改善医疗卫 生条件,到 07 年卫生室达到标准化 卫生室,出台优惠政策,确保参合率 达到 90%以上,改善吃水问题,到 06 年底全村吃上放心水,解决好无房、 危房户的住房问题,建立高标准老年 公寓,保证五保户的供养资金资金及 时到位,解决好生活困难。
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深入实施“三级 联创”和农村党组织“递进培养工程” , 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系统性 教育,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健 全村服务体系,完善永保先进性的长效 机制,提高政治素质、治村能力,发展 本领成为致富的带头人。 继续增强党的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落实三级连创和递进培养工程,使村支 部达到 5 个好标准, 发展生产提供服务, 确保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建设一支素 质高,本领硬的党员队伍,开展经常性 系统性教育培训,永保先进性教育的长 效机制。
大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取 平安村,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抓好村民最关注的财务问题,及时对村 财务公开,完善好人民调解组织,发挥 好道德评议会作用,大力推进十星级文 明户、文明生态村创建,建立文明一条 街,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文明 村。 依照村庄规划,村内南北四条、东西四 开展平安建设活动, 实施法制宣传教育。 条主街已各硬化三条,现有的南北东西 增强群众的法律法制观念,弘扬传统美 各一条街,因涉及农房屋、计划在 06 德,破坏封建迷信,倡树科学新风,完 年内修复好东西 600 米左右的路基,09 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落 年硬化、08 年通南北路一条 600 余米, 实民主决策、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 在 2010 年硬化计划打岩心井, 根据情况 适事配套,硬化大街合理安排,做到绿 化、净化等。
打深水井 1 眼, 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 幼儿入院、儿童入学达到 100%,建标 准化卫生室一处,新型合作医疗达到 95%,对五保老人村供养。

清理街道乱搭乱建和荒片,06 年 07 年 硬化路面 1560 米, 两条主要大街达到绿 化、美化、亮化,到 2010 年村各条街道 全部硬化,各街口设置垃圾池一个。
西 岭 村
我村 05 年集体纯收入 14000 元,在此 基础上发展有机蔬菜种植面积 118 亩, 提高剩余劳动力增收,计划 06 年村集 体纯收入 26000 元,07 年 38000 元, 09 年 69000 元, 2010 年达到 86000 元, 人均收入达 6700 元。
坡 庄 村
加强社会化供水力度,搞好管理服 务,06—08 年建设幼儿院一处,标准 卫生室一处, 年新型合作医疗参加 05 95%,06 年达到 100%,三年内社会养 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85%,三年内对 70 岁以上老年人给予每人每年 600 元补 贴,解决好五保户残疾人的生活保障 问题。 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大力发展经济 继续推进社会化供水,加强供水管 作物,扩大植桑养蚕面积,使粮经比例 理。落实教育政策,巩固提高九年制 达到 3:7,加快畜禽业生产,扩大养 义务教育水平。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 殖户数量,扶持大户养殖,可开发林业 务,强化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加 生产, 搞好植树造林, 发展工副业项目, 强村卫生室设施建设,完善困难群众 搞好市场物资流通,扩大劳务输出,转 及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 移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搞好沿 线开发、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带动第三 产业发展,村办企业落实招商引资措 施。 本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有机蔬菜 200 亩, 土豆 200 亩, 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 农田林网化,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 500 余人。 本村绝大部分用户用上自来水幼儿 入学率达到 100%, 参加合作医疗人数 达 90%以上,对病残弱老人社会化救 助,做到老有所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