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课地域差异

说课地域差异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中国的地域差异》知识树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知识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我说课的依据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和2011年版的《地理课程标准》。

我说课的流程有三个: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教材的立体整合。

说建议包括说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说课程目标:根据修订的课程标准,地理课程的总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在过程与方法上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情感价值观目标是,了解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寄予课程目标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让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说内容标准:《中国的地域差异》这一章的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说明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性,会运用地图,使学生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知现象、分析判断、解决问题;学会运用综合法和比较法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在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说教材,说编写特点:突出地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地图查找地理事物的分布;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例如:课本第11页活动题中,水果架上的标签及四大区域中学到的旅游景点,丰富学生的阅历知识,开阔了视野。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节课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总结。

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安排先易后难,本章的学习就是先学四大区域的划分后学四大区域的具体知识。

教材内容的选择、结构的编排、活动的设计难易程度有层次。

改变知识的呈现和学生学习方式:旧课程是先学中国的地域差异,后学中国的主要产业,新课程是先学中国的主要产业,知识呈现更为合理,易于学生接受学习。

说编写意图:语言注意儿童化,与学生共鸣:教材中采用玲玲和贝贝的对话来展现问题,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内容的编排突出探究性:课本第12页
活动题中,“西电东送”的意义就具有探究性。

教学内容表达注意多样化:教材运用图片和阅读材料,让学生认识各区域的风土人情。

教学内容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课本第8页活动中的“暖房子工程“使学生深有感受。

说编写体例:教材采用先出本章标题-本章导读-节-框-正文、地图、图片、示意图、阅读材料。

让学生通过思考-活动-结论,教师通过启发-指导-评价。

教材的立体整合:八年级上册为八年级下册是由总到分奠定基础,八年级下册是八年级上册的细化和提升。

地理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互相渗透,层层递进。

世界地理中学到的世界气候为学习大洲、国家和地区气候打下基础,影响中国气候和各区域气候,世界居民和聚落为后面学的达州、国家地区的居民和建筑,区域的民居、建筑奠定基础。

层层递进,互相渗透,由此看出,每一个地理要素的学习都是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说建议:教学建议:利用表格文字材料对比分析;充分利用景观图,培养赌徒、填图、析图的能力;用好地图示意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利于教师版图和地理方法的需要。

小组合作活动贯穿始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讨论分析,合作交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纲要信号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增强知识逻辑性,找寻事物间的联系性,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价建议: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有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评价的指导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制作地理模型、电脑软件;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和教学时间场所。

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

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从而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乐园,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以上就是我今天知识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