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作业(1)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1)参考答案

教育学作业(一)参考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教育(狭义)——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

它包括作用干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3.教育目的——指通过教育过程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的一种规定,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5.个人本位论——指那些应当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认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6.社会本位论——指那些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以外,并无其他的目的;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

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教育由哪三大要素构成?各要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是何地位?答题要点:(1)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2)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

2.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答题要点: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主体性的教育要求与表现为客体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是推动教育过程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

3.对人的身心发展能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环境包括哪三个部分?答题要点:(1)经过人改造过的自然;(2)人以及人的关系;(3)社会意识形态。

4.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规律?答题要点:(1)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3)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答题要点:(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2)对待学生的道德;(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4)对待自己的道德。

6.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题要点:(1)对各种影响进行教育加工的能力;(2)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能力;(3)组织管理的能力;(4)自我调控的能力。

7.教师与学生之间具有哪些关系?答题要点:(1)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2)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3)师生之间的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8.教育目的具有哪几方面的功能?答题要点:(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3)揭示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普遍性,促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

9. 全面发展教育具有哪些组成部分?答题要点: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

三、论述题1.试阐述教育所具有的政治功能。

阐述要点:(1)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2)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法律人才,直接为政治制度服务;(3)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试阐述教育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阐述要点:(1)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2)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文化技术水平和改善其劳动质量,提高改善受教育者的经济收入。

3.试阐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原由。

阐述要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教育的外层和内层结构所决定的,是教育过程的一种客观规律。

(1)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具有主体地位;(2)教师体现着一定的社会要求;(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4)教师在知与不知等矛盾中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

4.试阐述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必要性。

阐述要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是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

这是因为学生是一个能动体、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价值,这一属性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性;教育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由外向内的传导过程,也是一个由内向外的主动作用过程。

教师的活动一定要与学生的主动活动相联系,教师的活动目的一定要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教师所施加的影响一定要构成为学生活动的手段和对象,教育才能产生它的作用。

5.试阐述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阐述要点:(1)人的发展是与生产的发展相一致的;(2)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片面发展;(3)机器大生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完全实现。

教育学作业(二)参考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2.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3.体育(狭义)——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培养体育道德品质的教育。

4.美育——是美学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5.知识——是事物属性和联系的反映,表现为对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也通过物化贮存于书本中或其他人造物中,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控制动作执行的合乎法则要求的行动方式。

7.智力——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

8.陶冶教育——是自觉地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的教育方法。

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智育对社会文明进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答题要点:(1)智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加强;(2)智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日益加强。

2.智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答题要点:(1)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2)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3)发展学生的智力。

3.实施智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题要点:(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2)记忆与思考结合;(3)教会学生学习。

4.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答题要点:我国中小学的德育任务大致包括:(1)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道德评价能力,使之能够识别和抵制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的思想和道德。

(3)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5.实施德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题要点:(1)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2)知行统一的原则;(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5)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6)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7)教育影响连续性与一致性的原则。

6.学校体育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答题要点:体育锻炼的全面性、经常性和适量性。

7.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题要点:(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8.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题要点:(1)培养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学习生产技术的兴趣;(2)初步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三、论述题1.试阐述智育过程的本质特征。

答题要点:智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其实质是把人类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活动的知识、技能和活的智力的过程。

智育任务的客观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智力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智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智育过程就是在教育者的组织指导之下,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加下,不断地从知识、技能、智力三个方面解决矛盾的过程。

2.试阐述德育过程的本质特征。

答题要点: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也是道德的社会继承过程或道德的社会传递过程。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方法以及教育活动等要素按一定关系结构而成。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德育任务)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教育学作业(三)参考答案一、名词术语解释1.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是学校最主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培养人材、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计划——是国家规定各年级学习科目的项目和范围的文件。

它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组成;规定教学科目、规定学科的顺序、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3.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4.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的组识结构。

二、简要回答以下问题1.教学过程包含有哪四种基本因素?它们各有何作用?答题要点: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内容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主要信息;教学手段是教师得以有效地传递信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2.支配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三条?答题要点:(1)教学认识过程简约性的规律;(2)学生的发展以认知教材为基础的规律;(3)教和学相互依存的规律。

3.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题要点:(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3)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统一的原则;(4)因材施教的原则。

4.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有哪几种类型?答题要点:(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加讲授法、谈活法、讨论法等);(2)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法、实验法);(4)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课外兴趣活动、教师为人师表)。

5.教师备课应注意做好哪几项工作?答题要点:(1)全面理解大纲与教材;(2)广泛阅读相关资料;(3)写好教案或讲稿。

6.教师上课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答题要点:(1)遵循教学基本原则,明确课堂教学目的;(2)选择有效教学形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3)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力求语言生动活泼;(4)善于调控课堂氛围,注意课后总结提高。

7.课外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什么作用?答题要点:(1)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2)可以适应学生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3)可以使学生经受各种实际锻炼。

三、论述题1.试阐述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规律。

答题要点:教学认识的简约性规律,是指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经过提炼了的、最经济有效的认识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