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共七大所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在A 大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3.毛泽东讲,马克思列宁主义要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其内涵是A 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探索B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摸索C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D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4.不同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 战争与革命时代B 和平与发展时代C全球化时代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5.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是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科学发展观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C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D人的全面发展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问题?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C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D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A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 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C 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D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A 提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理论指导B 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C 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D 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它们是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群众路线D 独立自主4.毛泽东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中国化的A 科学内涵B 正确途径C 奋斗方向D 基本原则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包括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包括:A 关于“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思想B 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C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D 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7.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A 经济建设B 政治建设C 文化建设D 社会建设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界定的文章是A 反对本本主义B 实践论C 矛盾论D 改造我们的学习2.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作出完整概括的是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3.“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是亡党亡国。
”这一句话,强调的是A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C 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 求真务实的重要性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A 无产阶级的立场B 共产主义的基本信念C 实事求是的思维态度D 独立自主的革命精神5.毛泽东把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比喻成“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指A 马克思主义B 中国斗争实际C 人民群众的支持D 政策和策略的正确二多项选择题: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 一切从实际出发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 体现时代性B 把握规律性C 富于创造性D 克服片面性3.在理论与实际的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是A 教条主义B 经验主义C 机会主义D 实用主义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C 旧民主主义革命D 新民主主义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A 武装斗争B 建设农村根据地C 土地革命D 统一战线4.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是A 农民革命B 资产阶级革命C 无产阶级革命D 民族革命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是A 革命对象不同B 革命动力不同C 革命领导阶级不同D 革命原因不同6.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 农民问题B 工人问题C 民族资产阶级问题D 党的建设问题7.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A 工人B 农民C 知识分子D 民族资产阶级8.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 八七会议后B 古田会议后C 遵义会议后D 中共七大后9.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是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D 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10.统一战线的运用中,最根本的经验是要正确处理好A 与农民阶级的关系B 与知识分子的关系C 与资产阶级的关系D 与工人阶级的关系11.毛泽东指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项“伟大工程”是指A 根据地的建设B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C 党的建设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多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 帝国主义B 封建主义C 民族资本主义D 官僚资本主义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 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B 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C 具有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性D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城市小资产阶级D 民族资产阶级4.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人口众多B中国共产党的发动C帝国主义的奴役与掠夺D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保护民族工商业C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6.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下的农民战争,因为农民是A 革命的主力军B 军队的主要来源C 农村的主要劳动者D 受压迫最深的阶级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 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C 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D 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8.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A 土地革命B 武装斗争C 统一战线D 根据地建设9.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是A 劳动者之间的联盟B 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C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联盟D 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10.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在实现自己的领导权,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A 对敌斗争的坚决B 不损害被领导者的利益C 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D 对敌斗争取得胜利11.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之间密切联系的内容是A 土地革命B 武装斗争C 统一战线D 根据地建设第四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A 完全资本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新民主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 和平赎买B 国家资本主义C 集体化D 没收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 独立的社会形态B 过渡性的社会形态C 长期存在的社会形态D 比较高级的社会形态4.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就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B 社会主义革命C 社会主义建设D 社会主义改革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社会主义工业化B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A 合作社经济B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C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 国营经济7.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8.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是A 统筹兼顾B 劳资两利C 公私兼顾D 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1.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因为A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B 土地改革完成后,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要求C 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经验D 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2.之所以能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改造,是因为A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B 长期存在的统一战线关系C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建立D 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存在3.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A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B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D 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B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C 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5.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是在集体化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实现A 机械化B 合作化C 现代化D 协作化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1.1956年,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其内涵是指A 找到在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B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C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D 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道路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A 突出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 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 突出强调共同富裕D 突出强调社会和谐3.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A 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B 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C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D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4.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 实现共同富裕D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5.公有制与按劳分配都属于社会主义的A 特征B 本质C 目的D 任务6.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回答了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问题C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问题D 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问题7.在邓小平看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着A 解放生产力的任务B 发展生产力的任务C 提高生产力的任务D 创新生产力的任务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劳动者B 劳动对象C 科学技术D 管理方式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B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C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D 正确认识当今时代1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