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导论课件,北师大版
F∝r
-2
40
2)维恩位移定律(Wien定律) 黑体辐射最强处的波长λmax与温度之 间的关系为:
maxT 0.290cm K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所有的波长都发出更多的辐射; ②黑体辐射的峰值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高温黑体主要辐射短波 低温黑体主要辐射长波
41
黑体辐射:峰值波长由温度决定
58
59
3个温度的概念:
• 色温度 在某一波长范围内,将测得的辐射体的辐射能 量分布曲线与黑体的辐射分布曲线相比较,如 果辐射体的辐射分布与温度为Tc的黑体相近, 则称Tc为辐射体在该波长范围内的色温度。 测量方法:多色测光法,分光光度测量
随λ分布的辐射曲线 色温度)
60
•
(原理:测出各波长辐射
多普勒效应
24
25
谱线位移
• Doppler谱线位移 (Doppler shift) 由于辐射源在观测者 视线方向上的运动而 造成接收到的电磁辐 射波长或频率的变化。 远离(接近)观测者 辐射源发出的电磁辐 射波长变长(短), 称为谱线红移(蓝 移)。
26
谱线测红移
视向速度会改变光谱中谱线的位置
50
uvby窄带测光系统
51
Wavelength bands and effective wavelengths of UBVRI and uvby filters
Magnitude U B V R I u v b y Band width (Å) 660 940 880 1380 1490 300 190 180 230 Effective Wavelength (Å) 3600 4400 5500 7000 8800 3500 4110 4670 5470
2
“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照片”, 1927年10月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与会者 的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第三排)皮卡尔德、亨里奥特、埃 伦费斯特、赫尔岑、顿德尔、薛定谔、维夏菲尔特、泡利、海森 堡、福勒、布里渊;(第二排)德拜、努森、布拉格、克雷默、 狄拉克、康普顿、德布罗意、玻恩、玻尔;(第一排)朗缪尔、 普朗克、居里夫人、洛伦兹、爱因斯坦、朗之万、古耶、威尔逊、 3 理查森
42
例如: 不同温度上 的各种天体 的辐射
气体 云
年轻恒 星
太 阳
星团
43
同一天体的不同波段的辐射来自不同(温 度)的区域和物理过程。
44
例1: 太阳
光学 紫外
X射线
射电
45
例 2: 银河系
46
例3: 漩涡星系 M81
光学
中红外
远红外
X射线
紫外
射电
47
4.多色测光系统和色指数
1)多色测光系统 (multicolor photometric systems) 天体的色指数,色温度,巴尔末跳跃,绝对 星等,谱线等值宽度,等等
22
太阳的化学组成
元素 Hydrogen Helium Oxygen Carbon Nitrogen Iron Silicon Magnesium Neon 质量丰度 73.5% 24.8% 0.788% 0.326% 0.118% 0.162% 0.09% 0.06% 0.16%
23
2)确定天体的视向速度Vr
27
恒星远离我们:谱线都向波长长的方向
移动,即谱线向红端位移。
恒星接近我们:谱线都向波长短的方向
移动,即谱线向紫端或蓝端位移;
28
谱线位移
0
z
Vr z 0 c
λ0 :静止时的原波长,c :光速, Δλ=λ-λ0。 远离:Δλ> 0,Vr 取正,红移, z>0为红移量; 接近:Δλ< 0, Vr取负,紫移, z <0为紫(蓝)移量。
§3.2 恒星的光谱和赫罗图
1.氢原子光谱及其线系 2.恒星观测光谱的分析 3.黑体辐射和维恩位移定律 4.多色测光系统和色指数 5.恒星的光谱分类 6.赫罗图
1
1.氢原子光谱及其线系
1)原子的结构和能级:
汤姆逊:发现电子 卢瑟福:经典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 玻尔:原子结构理论(1913年), “波粒二象性”。 氢原子 近代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不同温度恒星的特征谱线强度
66
对某一特定元素: 温度电子能级分布 特征谱线强度
3
如对H原子,在~104K时电子 大量布居于第一激发态。 23的跃迁产生在可见光波 段强烈的Balmer线。
5urvey)测光系统
name u' g' r' i' z'
λ
FWHM
3543 567 4770 1387 6231 1373 7625 1526 9134 950
53
BATC多色测光系统
54
2)色指数(color index) 在不同波段测量得到的星等之差(短 波段星等减去长波段星等) 如: U-B, B-V等。
发射线的产生
11
吸收线的产生过程
12
连续光谱和发射线
13
连续光谱和吸收线
14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 有不同的特征谱线。
15
2.恒星观测光谱的分析
确定恒星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 难点:不同的光谱的复杂变化 →恒星的化学组成和不同的物理量。 温度、大小、质量、密度、视向速度、距离、 恒星的自转、磁场以及组成恒星的化学元素等。 光谱分析在天体物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16
1)确定恒星的化学组成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定性分析:确认恒星大气中的化学元素, 谱线的证认,即测定谱线的波长。
17
• 谱线与恒星的化学成分 不同元素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有不 同的特征谱线。
18
结果:
证认出元素周期表中90%左右的天然元素, 一些恒星谱线至今未证认出来。
问题: 如果某些元素的谱线在恒星光谱中不出现?
48
UBV宽带测光系统
U (ultraviolet filter) -紫外波段星等 B (blue filter) -蓝光波段星等 V (visual filter) -可见光波段星等
49
UBVRI宽带测光系统
R (red filter) –红光波段星等 I (infrared filter) –红外波段星等
多色测光法: 对除O,B型星以外的绝大多数恒星,光学波 段可用维恩公式,则有:
7200 Tc C 0.64
• 而对UBV三色测光系统,有:
7090 Tc ( B V ) 0.71
• 对温度4000─10000K的恒星,更好近似为:
8540 Tc ( B V ) 0.865
63
5.恒星的光谱分类
1)恒星光谱 (spectrum): 典型的恒星光谱由连续谱和吸收线构成。
64
2)恒星光谱的形成 • 恒星的连续谱来自相对较热、致密的恒 星内部。 • 吸收线来自较冷、稀薄的恒星大气。
65
3)恒星的温度与光谱 • 恒星的特征谱线强度提供了恒星的表面温度 的信息。
例如, A型星的H线最 强,温度比A型星低或 高的恒星, H线都相 对较弱。
55
恒星的温度和颜色
• 恒星的颜色反映了恒星的表 面温度的高低。 • 温度越高(低),颜色越蓝 (红)。
Betelgeuse
Rigel
56
• 由于天体的颜色和辐射谱的形状取决于 表面温度的高低,色指数的大小反映了 天体的温度。
57
恒星的颜色和温度
COLOR INDEX FB/FV 1.3 1.0 0.55 0.21 B–V – 0.28 0.0 0.65 1.7 SURFACE TEMPERATURE (K) 30,000 10,000 6,000 3,000
n1= 5
1875 1282 1094 4050 2630 7460
364.7
821
1460
2280
7
1 1 R n n 2 n 1
• 氢原子光谱
8
9
恒星形成区M17中的热气体辐射谱
太阳光谱
10
• 当电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原子释放光 子,产生发射线;反之产生吸收线。 • 吸收或发射的光子能量为 h En 2 En1
37
• 普朗克(Planck)定律 温度为T 的黑体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频率 内、向单位立体角发射的能量为:
2h 3 1 B (T ) 2 h / kT 1 c e
B (T )
2hc 2
1
5 ehc / k T 1
一些温度黑体的辐射谱
38
普朗克公式可改写为:
B (T )
29
对于z值大的情况,根据狭义相对 论,z与vr的关系要用洛伦兹公式:
vr (1 z ) 1 2 c (1 z ) 1
2
30
• 恒星光谱线大多有系统的位移, 通过谱线测定,可求出Δλ值, 从而计算出恒星的视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河外星系:只有红移而没有紫移,远离而去, 距离越远,红移越大,速度越大, 著名的哈勃定律, 宇宙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定律, 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有利证据之一。
5 ec2 / T 1
c1
1
其中: c 2hc 2 1.191 105 erg cm 2 s 1 1
c2 ch 1.439cm K k
•特定条件下,普朗克公式的近似: 1)维恩公式( T c2 ):B
c1
5
e
c2
T
温度T较低; 高温下波长较短
2)瑞利—金斯公式( T c2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