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抓住特点写动物

抓住特点写动物

N7204抓住特点写动物一、目标导航:1、仔细观察动物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2、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动物。

二、作前热身:例文1牛我一直想不通,当年十二生肖排名竞选的时候,老牛竟然没有斗过耗子,屈居第二。

照我看,论本领,论贡献,牛占鳌头,当之无愧。

牛属于哺乳动物,身体一米来高,体重数百公斤至千余公斤不等,非常健壮。

它有一对镰刀般锋利的大角,既美观,又是保卫自己的武器。

在农村,我们经常看到“斗牛”及牛用角对付“侵略者”的精彩场面。

牛的趾端有角质的蹄,不但可以使走路时更稳健,而且能够减轻长途跋涉的劳累。

可尽管如此,牛却不像驴子那样乱踢人。

牛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夏天,牛常用它驱赶蚊蝇。

牛的上颚无门齿,胃分四室,因此也就有反刍的习性。

吃下食物后,并不立即消化,而是先贮于胃内,休息时再把食物送回嘴里细加咀嚼。

牛的种类很多,有水牛、黄牛、菜牛、乳牛,还有产于青藏高原的牦牛等。

牛的全身都是宝。

牛肉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节日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佳肴。

牛皮是制皮革的好材料。

此外,牛骨可制骨胶,牛毛可制成毛刷,牛角可做成精美的雕刻品。

哦,对了,我每天必喝的牛奶也是牛奉献出的……人们常用“力大如牛”形容人的力量大,这正好从侧面说明了牛的力气大。

正因为如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世代用人畜耕作的国度里,牛自然受到人们的重用。

说起人对牛的役使,当追溯到奴隶社会。

古罗马作家瓦罗把当时的工具分为三类,其中第二类就是“哞哞叫的工具”——牛。

牛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帮助人们搞运输;牛成年累月地在磨房里,低着头,步履艰难地走啊走,磨着豆浆;春耕秋播,牛要犁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战争年代,牛还是疆场英雄呢。

传说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火牛阵”,将尖刀绑在牛角上,在牛尾巴上系上鞭炮,驱使牛群冲向敌阵,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社会发展到今天,牛作出的贡献的确很大,可它依然默默地为人类服务着。

大文豪鲁迅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倡导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说到这里,我若有所悟。

看来,牛当年之所以不和耗子争“第一”,正是它甘于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表现。

这种谦逊美德还真值得我们学习呢!品味感悟:介绍牛的说明文很常见,弄不好会与一般的雷同;然而本文作者以个人的视角、感受和知识对牛作说明,不但内容有新鲜感,而且话语也有天真味。

本文先说牛的外形、体态,次说牛的种类,然后着重介绍牛的用途,最后点出牛的谦逊品质以呼应开头,想一想,这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的?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又有哪些益处?文中穿插的古罗马作家瓦罗把牛当作“哞哞叫的工具”,诸葛亮用“火牛阵”克敌制胜,以及鲁迅作为座右铭的诗句,它们除了丰富了文章的底蕴之外还有其他作用,你能体会出来吗?例文2可爱的小猫记得我在一篇文学作品里,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对于猫儿这种郁郁寡欢,好吃懒做的小动物,我素来是不喜欢的。

尤其是它那蓝而闪着冷光的眼睛,更是叫人厌恶。

……”其实不然,猫的性格是很活泼的,它昼伏夜出,捕食老鼠,是人类的一大功臣呢!猫儿的种类很多。

有全身金黄的金丝猫,有上身乌亮,四蹄如雪的“踏雪”,有白底黑花的“乌云盖雪”,还有一白一黑、花色相混的土猫……猫儿的种类虽多,但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却是相同的。

就拿我们家的小花猫来说吧。

这是一只全身金黄的金丝猫。

圆圆的脑袋,蓝蓝的、闪着温柔的光的眼睛总是向主人表示出友好。

尖尖的耳朵,二三厘米长的毛,钩形的利爪。

哦,对了,还有那令老鼠闻风丧胆的利齿呢!总之,它身上的一切都那么温柔、可爱,又不乏大将风度,给人一种威风凛凛的感觉。

不相信?那就看看猫的眼睛吧。

每当同主人或同类嬉戏的时候,它目光是那么亲切,温顺;而一旦遇上老鼠,它又是那么威严、凶狠。

难怪有人说,猫身上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它那一双宝石般镶嵌在脸上的眼睛了。

你可别小看猫的眼睛啊!猫眼的瞳孔可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放大或缩小。

当强光强射时, 瞳孔就变成一条细缝,使较强的光线透不进来。

但在弱光下,猫眼瞳孔又会放大,使大量光线进入,以便看清周围。

因此,猫的眼睛在清晨和夜晚时瞳孔是圆的。

当太阳慢慢向当空移动时, 瞳孔也逐渐变得狭长。

到了正午就变成一条细缝了。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猫白天黑夜都能够看清周围。

由此,你就不难想像猫儿为什么能如此迅猛准确地捕捉住老鼠了。

如果把猫儿的眼睛比作“扫描器”的话,那猫的耳朵大概是它的“雷达”了吧!经过细致观察,你会发现猫耳朵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呢。

当猫周围某一地方发出声响时,猫的耳朵就会警觉地转向发声处,根据发声点方向的不同,或直竖,或弯曲,迅速找到发声物的方向位置。

当猫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扑向老鼠时,你可别忘了这是猫耳朵的功劳啊!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你还会发现,猫爪子是由四个粉红色的肉垫组成的。

前面三个较小的肉垫组成了一个弧形,弧形内是一个较大的肉垫。

这种肉垫是由坚韧的结蒂组织组成的,能够经受得住脚掌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使得猫儿走起路来悄然无声。

这就无怪乎猫儿那惊人的捕鼠高效率了。

猫身上其它构造也是很奇特的。

我家的小花猫经常安然自得地蹲着,用爪子拂弄着长十厘米左右的白胡子。

有人说这叫“猫洗脸”,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当空气中有大量水汽时,猫胡子就会凝结着一些小水珠,需要猫经常除去,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猫洗脸”。

猫的胡子还能够测量出洞的宽度,是猫儿捕捉老鼠的得力工具呢。

猫的内脏更是奇妙无比。

它的肋骨是一个“高级避震器”,与四肢等避震结构一样,能把强烈震动消失在无形中。

因此,猫能够从很高的地方落下来而不死,难怪有人说“猫有九条命”呢!猫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除了有着高超的捕鼠本领外,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我相信,由于猫的启示,新的“气象仪”和“避震器”会相继出现,人们对猫的了解也将日益加深。

品味感悟:这篇说明文从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这几个方面来分别进行说明,同时,这些说明又都紧紧围绕着猫的“捕鼠功能”这一中心来展开,这样,文章就显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另外,本文能够在较为准确地运用说明性语言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些描述性的话语,从而使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既准确、精当又生动、活泼。

不妨仔细品读这类句子,加以揣摩。

较多地使用了过渡语句也是本文的特色之一。

把这类语句画出来,体会它们在谋篇布局方面的具体作用。

三、精妙导入:喜爱活泼有趣的动物是人的天性,鸡、狗、兔、鱼……不仅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大人们留意关心的“家庭一员”。

而每种小动物都有它各自的特征,如活蹦乱跳的猴子,憨态可掬的熊猫,乖巧的猫咪,忠实的小狗,老实能干的黄牛……正是它们的这些特征,才惹人喜爱。

那么,如何才能形象逼真地把你心爱的动物介绍给读者呢?四、选材聊天1、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介绍一种动物。

2、分组:(学习小组)要求完成:①每人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要生动,并说出其特征。

②小组对每位同学作出评介:好在哪里?欠缺在什么地方?③每位同学反思。

五、写作指津:(一)写介绍动物的说明文,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

一般来说,介绍动物多采用“外貌──习性──用处及其它”的顺序。

(二)方法指导:1、静态素描法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

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有鳞和鳍。

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

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

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

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2、总分结合法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

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

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

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例如,《松鼠》。

3、特征说明法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

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

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拟人法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

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

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

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

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

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动物自述法动物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写动物,因此文章中要把“我”当作动物来写。

在描写时,既要反映动物外形、动作、习性的特点,又要体现人的一些特点。

这样才能使文章既具有科学性,又显得生动活泼。

(三)怎样描写动物呢?1、要抓住动物的特征。

每种动物都有其显著的特点。

威风凛凛的老虎,活蹦乱跳的猴子,文质彬彬的熊猫,狡猾的狐狸,温驯的小羊,善解人意的狗,会唱歌的小鸟,能报信的鸽子……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逼真地栩栩如生地把动物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比如,你参观了动物园,要向小朋友介绍长颈鹿。

什么是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呢?跑得快,斑纹美丽,这些自然是长颈鹿独具的特点。

但长颈鹿最主要的特征是脖子长,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母鹿的身高4米多,公鹿5米左右,最高的记录是5.78米。

它有四条又长又细的腿,还长着一条特别长的脖子,令人惊奇的是,它的颈椎骨只有7块,数目和人的颈椎骨一样,长颈鹿的7块颈椎骨排起来,就是它的长脖子,每块颈椎骨的长度就可想而知了。

只有把这些写清楚、写具体,才算抓住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

又如,《七只小鸡》写了一群惹人喜爱的小鸡,它们就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有的娴静,有的好动,有的温柔,有的喜斗,甚至各有各的“绰号”,写得活灵活现。

小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小鸡写得如此生动逼真呢?一是因为小作者能够选择传神的细节去表现小鸟的外形与特点,二是小作者善于用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小鸡的性格?并且借用拟人的手法,写小鸡似通人意,把小鸡的不同性情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就要千方百计去熟悉动物,所以,必须细致观察,反复观察。

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把事物了解得一清二楚,进行准确具体的描写,达到写什么像什么。

比如写小鸟,就得从头到脚,从毛色,到神态,甚至生活习性,都加以仔细观察,既要看清它的一嘴一爪,又得留心它的一饮一啄,如此反复观察,下笔时才能历历在目;有时还要学会从视觉、听觉、味觉等方面进行观察,抓住其特征,辨析出描写对象的形态、声首、颜色以及生活习性等。

如《鸽客》一文,小作者描写鸽子的漂亮羽毛,写它颈上羽毛“好像能变换各种颜色”,写它“听到外面的哨声,就偏起脑袋听”,特别是写它“直往金鱼缸上飞,把头伸进水里洗了洗,还用嘴点点水洒到身上,擦了擦羽毛,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极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