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规划背景和意义一、规划背景近年来,中共中央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细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措施,做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把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

中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之际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特别强调要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2014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4〕17号)。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 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5〕127号),进一步推动了全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桂平市广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域,特别是优质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排在全区的第一位,水果、淮山、油料、蔬菜等也排在全区的前列。

近年来,桂平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总体要求,培育形成了粮油、水果、中药材、瓜菜、生猪、家禽、淡水渔、经济林等九大主导产业。

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围绕“三品一标”和建设富硒示范县的要求,抓好品牌农产品生产,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家(正在转换期),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家,获得无公害认证23家,获得富硒认证的2家,一批农产品商标列为广西著名商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全国和广西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谋划“十三五”期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并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桂平市厚禄爱美丽香蕉种植示范区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桂平市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一,是今后爱美丽香蕉种植示范区发展的蓝图,也是申报项目、获取示范区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规划依据1、《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4〕17号);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办发〔2014〕107号);3、《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 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5〕127号);4、《贵港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2016—2017年)行动方案》;5、《关于印发《贵港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贵港市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贵农村办发〔2014〕12号);6、《桂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7、《桂平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三、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

- 2 -第二章建设条件及现状一、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桂平市位于广西的东南部,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东经109°41ˊ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

地理位置优越,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南亚热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4度,相对湿度80%),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726.7mm)、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1700小时,全年无霜期长达339天以上),市境中部是黔、郁、浔三江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地,西北部和东南部横亘着大瑶山山脉的紫荆山和云开大山山脉的大容山,平地与山地之间是丘陵,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全市总面积4074.83平方公里,总辖21个镇、5个乡共412个村民委员会,7849个村民小组。

2016年末总人口203万人,其中乡(镇)村人口数170万人,是广西最大的县级市。

2、土壤养分桂平市土壤主有紫色岩、沙岩、沙页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河流中冲积物、洪积物、混合岩和石灰岩等十大类型,160个土壤品种。

2016年末全市有耕地面积176万亩,其中水田128万亩,旱地48万亩。

据土壤普查资料,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情况,水田部分,高等(含量大于3%)的占18.08%;中等(含量2-3%)的占69.41%;其余属低等。

旱地部分:高等的1.75%,中等的26.89%,低等的71.36%。

3、气候特征桂平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贯市的中部,光温雨资源非常丰富。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39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7万卡/厘米2,- 3 -年平均气温在21.4℃以上,大于或等于10℃的年积温为7379.7℃,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54天以上;年降雨量在1300――2400毫米之间,平均降雨量1726.7mm。

4、自然灾害桂平市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涝、低温、阴雨等气象灾害和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其中干旱影响最大,损失最严重。

春旱发生率60%,伏旱发生率达到60%-80%,一般持续30-50天,最长达80天以上;暴雨型洪水时有发生,直接损毁民房、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设施。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地质灾害总体稳定,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存在不稳定状态,多年年平均自然灾害成灾面积达10万亩以上,粮食作物减产4万吨。

二、自然资源概况1、水资源桂平市河流纵横,水力资源丰富。

市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山水系。

西江干流黔、浔江与支流郁江横贯全市13个乡镇,流入黔、浔、郁江的1级支流有40条,2级支流有24条,遍布全市26个乡镇。

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条。

郁江已建成装机容量4.65万千瓦的马骝滩水电站,黔江规划兴建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大藤峡水电站。

全市小水电站18座,装机容量0.89亿千瓦。

此外,全市支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2.68万立方米/秒,可开发的资源总量为2.53万千瓦。

目前,全市建成各类水库140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9座,小(一)型水库26座,小(二)型小库105座,小型塘坝11426座,总库容77831.98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86351万立方米;建成引水工程1730座,正常引水流量16.56立方米/秒;建成柴油机抽水站1020台,装机13323千瓦,电动机抽水站644台,装机16094千瓦,水轮泵258台;建成防洪闸涵282座,堤长184公里,保护耕面积40.72万亩,保护人口46.74万人;建成人口降雨炮点- 4 -4处,有高射炮4门。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81万亩。

2、土地资源桂平市总耕地176万,占总土地面积的11.8%;园地52733.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林地2514516.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7.0%;牧草地1125162.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5%;城镇村及工矿区用地76582.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交通用地1057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水域1942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4%;未利用地9237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

有效灌溉面积为4639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

三、经济社会现状情况1、经济结构桂平市共辖26个乡(镇),431个村民委员会,7749个村民小组,2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0万人。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22.7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8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5亿元,增长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11.6亿元,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6亿元,增长23%;财政收入完成15.3亿元,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526元,增长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26421元,增长7.9%。

2、交通通讯全市交通网络初步形成,贵梧高速、桂来高速和南广铁路贯全境,县乡公路全部开通,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基本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联通及互联网开通,信息畅通,电力供应充足,可保证境内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

3、基础设施近年来,桂平市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依靠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2016年桂平市结合扶贫工作大搞乡村道路建设,- 5 -全市新修村屯道路达1458公里,是前十年的总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建成农村户用沼气50000座;投入6000多万元在23个乡镇实施了高标准农村建设项目;新修改建水利工程2000多处,新增灌溉面积8000多亩,恢复灌溉面积5000多亩;实施了城乡电网升级改造。

四、农业发展现状1、农业发展总体现状桂平市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扩大基地规模,围绕特色水果、中药材、经济林、家畜、牲畜等,市委、市政府府提出了5个5工程,即“5万亩百香果、5万亩淮山、5万亩荔枝高接换种、5万亩中草药、5万亩油茶”的特色种植目标,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并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2、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桂平市有贵港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共23家,其中国家级1家,自治区级3家,贵港市级19家。

按类型分:农副食品加工业16家,占69.57%。

种养基地类的7家,占30.43%;按规模分:产值0.5亿元以下14家,产值0.5亿元以上4家,产值1亿元以上4家,产值10亿元以上1家。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约有320家,从业人员16254人,营业收入279531万元,利润总额145222万元。

带动农户数达29.9万户,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民就业35.2万人,企业拥有固定资产总额达39亿元。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1346家,成员总数有45413人。

其中,种植业(含林果)609家,占45.2%;养殖业634- 6 -家,占47.1%;农机服务83家,占6.2%;加工及购销服务等20家,占1.5%。

据调查统计2016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额29.96亿元,占全市农产品总销售额的36.6%;总收入达33.7亿元,成员户均纯收入3.9万元。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效应明显,带动非成员农户9.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0 %,成为带动成员对接市场的中坚力量。

此外,全市家庭农场达630家。

4、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已有西山茶、优质米、酒、水果、畜牧水产品等22次获得区内外多项奖励;有46.88万农产品基地和亩11个农产品品种获得了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有14家农业企业获得了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称号,其中自治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贵港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被国家名命为“荔枝之乡”,社坡镇被命名为“广西腐竹之乡”,金田镇金田村被命名为“广西淮山村”,罗秀镇露棠村被命名为“广西罗秀米粉村”,西山镇西山村被命名为“广西西山茶村”;金田镇禾益村被命名为“广西黄沙鳖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