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山中红叶①这些年来,我对红叶有了一些感情,原因可能是年过半百,自然会对秋日里饱经风霜的艳红,产生些许感慨,从而留恋其中。
打开电脑就会情不自禁去搜寻红叶的图片,去寻找那一片片红透半山的安然。
②前几日,随同事去了一个山村,那是一个有红叶的山村,撩起我藏匿心中的红叶。
于是,我在下午时分,独自去了附近的山坡。
走在铺满红叶的山路上,远处的山峰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妩媚动人,喜庆的红装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澎湃。
近处的红叶一团团、一簇簇,像一片火海,燃烧着一望无涯。
这深浅不一的红叶火海,交相映衬,深红的比火红的玫瑰热烈,浅红的比深红的牡丹贵气。
看那山顶的仙雾,还有汹涌的林海,悦耳的鸟语,这一切如梦如幻。
随风摇曳的红叶,如满天的彩霞,层层叠叠,遍地金红。
红叶轻扬,飘飘洒洒,有如蓬莱仙岛,亦如天上瑶池。
连绵起伏的山岭郁郁葱葱,色彩斑斓,一片片,一簇簇,其中那占了半山的艳红,一直红到山的尽头。
此刻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妙诗句。
③我拾起两片红叶,一片通体光亮,饱满无瑕。
另一片的叶缘有一小块灰斑,除此以外却更加鲜红。
我说不上哪片更好,直觉中,万物都不会是完美的,那片饱满无瑕的叶子,色彩比不上另一片的艳丽。
因此,也觉得是美中不足,就好像人生,人人都希望追求完美,可谁能真正的完美无瑕。
红叶在风中摇曳,一切都顺其自然。
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饰,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
那一片片红叶融合在群山之中,展现出饱经秋霜后成熟的魅力。
那一抹生命的血红,让我感觉到这一切的不完美也尽在完美之中。
两片红叶捏在手中,突然感觉自己被一片红霞簇拥着,这才觉察到刚刚的眼眸尽望山岭,而自己身处的山林更是红叶满山,正应了苏轼的那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小时候经常到山里去看那满山红叶,心里喜欢那一片片红彤彤的风景,曾拾得无瑕的叶子夹在书中。
在红叶林中流连,却从未细细地品味她的深沉,也不解她深藏于红色中的内涵,一次次错过对她的理解,从而失去了许多陶冶的机会。
如今想想,如果早对红叶有所感悟,或许她的稳重、她的内敛会让我受用一生。
人总是后天才悟出些道理。
⑤时光如梭,还不等真正悟出这红叶的内涵,夕阳已经托起红霞染红了西边天际,金色的余辉照亮了山中红叶,片片红叶泛起耀眼的金光,在秋风中舞动,掀起阵阵火红的波浪,在夕阳下绚丽夺目。
此刻,我已陶醉在梦幻般的仙境中。
看金光闪烁,听红涛飒飒,夕阳下的红叶更加壮美。
似乎世间万物以各自不同的形态,表现着自己的真实。
当枫叶悟透了春夏秋冬,便在秋天选择了火红。
⑥人的品质,也许会受红叶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融进了红叶精神。
从红叶中能领悟一些内涵。
在这短暂的夕阳下,我看到了她的热情;她的执着;还有她对生命不舍不弃的追求。
从一树到每树,从一处到每处,渐渐汇聚成了火红。
成千上万的红叶随风飘舞,在天地间尽情地展示生命的纯真。
(1)本文以红叶为线索写了哪些内容,请仿照示例根据全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年过半百,恋红叶——偶至山中,________红叶——对比叶片,________红叶——夕阳西下,赞红叶(2)请从不同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①走在铺满红叶的山路上,远处的山峰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妩媚动人,喜庆的红装令人心旷神怡,激情澎湃。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②随风摇曳的红叶,如满天的彩霞,层层叠叠,遍地金红。
红叶轻扬,飘飘洒洒,有如蓬莱仙岛,亦如天上瑶池。
连绵起伏的山岭郁郁葱葱,色彩斑斓,一片片,一簇簇,其中那占了半山的艳红,一直红到山的尽头。
(从用词的角度赏析)(3)第④段中写作者小时候经常看满山红叶有什么作用?(4)第③段中两个划线的词语“不完美”与“完美”是否矛盾?为什么?那一抹生命的血红,让我感觉到这一切的不完美也尽在完美之中。
【答案】(1)赏;悟(2)①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山峰和红叶分别比喻成少女和红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和红叶组成的画面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该句运用层层叠叠、飘飘洒洒、郁郁葱葱、一片片、一簇簇等一系列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红叶数量众多、姿态轻盈、色彩浓艳的特点,语言优美,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3)作者将小时候看红叶没有感悟与现在看红叶深有感悟进行对比,突出了眼前的红叶让自己感悟到了红叶沉稳和内敛的内涵,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小时候多次错过理解红叶机会的遗憾之情。
(4)不矛盾,因为“不完美”是就两片红叶的外在形象而言,指一片叶子虽饱满无暇但色彩却比不上另一片艳丽,另一片叶子虽然更加鲜红叶缘却有一小块灰斑;而“完美”是就红叶的内涵而言,指红叶在风中摇曳,一切都顺其自然,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饰,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展现了成熟的魅力,生命无憾。
【解析】【分析】(1)文章第③段“我拾起两片红叶,一片通体光亮,饱满无瑕。
另一片的叶缘有一小块灰斑,除此以外却更加鲜红。
”对比红叶,欣赏各自的美,用一个“赏”;第⑤段“夕阳下的红叶更加壮美。
……当枫叶悟透了春夏秋冬,便在秋天选择了火红。
”可用一个“悟”字。
(2)根据题目要求来赏析。
①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妩媚动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山峰和红叶分别比喻成少女和红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和红叶组成的画面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情感是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
②句从用词的角度赏析,“层层叠叠”“飘飘洒洒”“郁郁葱葱”“片片”“簇簇”运用叠词,生动、细致地描绘红叶,使红叶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3)第④段先写小时候看红叶,只是在红叶林中流连,却从未细细地品味她的深沉,也不解她深藏于红色中的内涵;再写如今想想,感悟到红叶的稳重、内敛。
前后对比,突出如今对红叶的感悟之深,对当时感悟不深深表遗憾。
(4)“不完美”是针对“那片饱满无瑕的叶子,色彩比不上另一片的艳丽。
”“一片通体光亮,饱满无瑕。
另一片的叶缘有一小块灰斑”来说的,指的是事物的外在不完美;“完美”是针对“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饰,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
那一片片红叶融合在群山之中,展现出饱经秋霜后成熟的魅力。
”来说的,指的是事物的内涵,所以说不矛盾。
故答案为:⑴赏;悟⑵①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远处的山峰和红叶分别比喻成少女和红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峰和红叶组成的画面美丽动人,表达了作者对红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②该句运用层层叠叠、飘飘洒洒、郁郁葱葱、一片片、一簇簇等一系列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红叶数量众多、姿态轻盈、色彩浓艳的特点,语言优美,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⑶作者将小时候看红叶没有感悟与现在看红叶深有感悟进行对比,突出了眼前的红叶让自己感悟到了红叶沉稳和内敛的内涵,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小时候多次错过理解红叶机会的遗憾之情。
⑷不矛盾,因为“不完美”是就两片红叶的外在形象而言,指一片叶子虽饱满无暇但色彩却比不上另一片艳丽,另一片叶子虽然更加鲜红叶缘却有一小块灰斑;而“完美”是就红叶的内涵而言,指红叶在风中摇曳,一切都顺其自然,没有刻意地张扬和掩饰,该绿时绿了,该黄时黄了,该红时也尽情地红了,展现了成熟的魅力,生命无憾。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述,注意结合第③段和第⑤段重点句子的理解,明确所填写动词。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⑶本题考查语段作用,注意和前面语段内容分析对比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理解要结合语境来分析。
2.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下面小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对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来,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可无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
(2)简要分析文中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1)A(2)景色描写的句子写出了菊花开放烂漫,充满了生命力,突出我对生活的变得乐观、坚强,也表达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