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MSA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
1 目的
明确测量系统的评价方法,从而确定测量系统变差,并利用研究结果采取措施,减少测量系统的变差,确保测量系统始终处于可接受状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対产品控制计划所渋及到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评定的管理。

3 基本职责
3.1品管部门负责测量系统稳定性、偏倚、线性、重复性、再现性数据的采集、分析、评
定。

4 工作程序
4.1测量系统分析対象范围
4.1.1在如下情况下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新产品的试生产阶段、采用了新的量具的分析。

4.2 测量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统计特性
a)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変差只能由普通原因产生而不是特殊原因产生;
b)测量系统的変异小于制造过程的変异,并小于制品公差带(设定界限値);
c)测量系统精度是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d)测量系统的最大変差是小于过程変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4.3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的要求
4.3.1能正确反映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偏倚、稳定性、线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4.3.2评定并确认测量系统是否在测量正确的変量。

4.4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4.4.1偏倚:
4.4.1.1 在精密测量设备上获得被测样件或标准器件的基准値。

4.4.1.2 使用被研究的测量系统测量该样件或标准器件,次数应≧10,求出观测平均値。

4.4.1.3 计算公式: 偏倚=观测平均値-基准値
偏倚占过程変差百分比= ×100% 4.4.1.4 如果偏倚相对比较大,应分析其可能原因并作相应措施,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a) 标准或基准值误差,应检讨校准程序;
b) 仪器磨损,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计划;
c) 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対时,应更换仪器;
d) 测量了错误的特性时,应变更测量对象;
e) 仪器校准不正确时,应复查校准方法;
f) 评价人操作不当时,应复查检验说明书;
g)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时,应重新计算。

4.4.1.5 偏倚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偏倚分析》(FM-6-1102-06)。

4.4.2 稳定性
4.4.2.1由同一评价人在不同的时间内(时间间隔由品管部主管根据不同的测量系统而定)
测量同一标准或标准样件来获取平均值和极差值。

4.4.2.2 应用X-R 控制图技朮画出标准或标准样件重复读数的平均值和极差图,看其是否有
失去控制的信号,并通过估计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差,定量表示过程的稳定性。

4.4.2.3 若X-R 图失控则表明测量系统不稳定,其原因可能是:量具松动、磨损,这时,须
対量具进行修理、校准。

4.4.2.4 穏定性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穏定性分析》(FM-6-1102-05)。

4.4.3 线性
4.4.3.1 在量具的工作范围内选择一组(5个以上)标准或标准样件,用此量具测每个标准
或标准样件(10次以上)得均值,均值与标准或标准样件值(基准值X1、X2...Xn )
之差为相应的偏移(Y1、Y2、...Yn ),拟合方程式为:y=b+ax ,在用偏移与不同基
准值所求得的拟合直线斜率乘以标准或标准样件的过程变差代表量具的线性指数,
线性指数=斜率a ×过程变差,显然斜率a 越小,量具的线性越好。

4.4.3.2 若出现线性过大或非线性,其原因可能为:在工作范围上限和下限内量具没正
偏倚 过程変差
确校准、量具磨损、量具固有的设计特性,这时,须对量具进行修理、校准,若是
量具固有的设计特性所造成的,则此量具不能使用,需选用其它量具。

4.4.3.3 线性分析结果记入《量具的线性分析》(FM-6-1102-04)。

4.4.4 重复性和再现性
4.4.4.1 从生产过程中选取10个产品作为一组样本,此组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
期范围并逐一进行编号以便识别。

4.4.4.2 确保测量方法(即评价人和量具)按照规定的测量歩骤测量特征尺寸。

a)测量应按照随机顺序,确保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任何漂移或变化随机分布,进行测量,
一般情况下,评价人对零件只进行两次检测。

b)每个评价人(一般为3人)应采用相同的方法(包括所有歩骤)来获得读数。

4.4.4.3 数值计算,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计算如《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
(FM-6-1102-01)与《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FM-6-1102-02),《量具的重复
性与再现性数据表》(FM-6-1102-01)是数据表格,记录了所有测试结果,《量具的
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FM-6-1102-02)是数据报告,记录了所有识别信息和按规定
公式进行的所有的计算。

4.4.4.4结果-数值分析记录在《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FM-6-1102-02),对总变差
的百分数结果进行评价以确保测量系统是否被允许。

4.4.4.5用于预期用途,即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是否可接受,其可接受准则为:
a)小于10%的误差及分级数大于或等于5 ---测量系统可接受;
b) 10%至30%的误差且分级数大于或等于5---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
的费用等可能是可接受的;
c)大于30%的误差---测量系统需要改进,必须发现问题并予改正。

4.4.5 计数型量具的评定分析(假设试验分析)
4.4.
5.1 从生产过程中选取50个产品做为样本(在选取的50个产品中,一些产品应稍
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并逐一进行编号以便识别。

4.4.
5.2三位评价人三次测量该50个样本,测试结果(接受或拒收)记录在《计数型量具研
究》(FM-6-1102-03)上。

4.4.
5.3假设检验分析-交叉表方法进行分析:使用Kappa评价人与基准有好的一致性:
Kappa=(Po-Pe)/(1-Pe),设Po=对角线单元中观测值的总和,Pe=对角线单元中期望值得总和。

4.4.
5.4 计算出测量系统的有效性:有效性=正确判定的数量/判定的机会总数。

4.4.
5.5 记录了所有识别信息和按规定公式进行所有的计算。

4.4.
5.6 测量系统可接受性规则如下:
a)评价人可接受有效性-90%、漏发警报比例-2%、误发警报比例-5% 。

b)评价人可接受边缘需提高有效性-80%、漏发警报比例-5%、误发警报比例-8% 。

4.5测量系统分析的报告与生产件批准文件一同保管。

5 品质记录
《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数据表》
《量具的重复性与再现性报告》
《计数型量具研究》
《量具的线性分析》
《量具的稳定性分析》
《量具的偏倚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