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管理制度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

健康管理制度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作者:日期: 2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黄建始教授与陈君石院士的《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一文,我读过后感到非常的有所启发,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岀现不到10年,实践应用却先行于理论研究。

自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到今天,健康管理走过了艰难而重要的几年。

2003年SARS危机的出现和2005年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一门新学科新行业,健康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普及健康管理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工作没有到位,研究健康管理理论的队伍还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进行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也相当匮乏,市场上健康管理知识和服务的提供很不规范,岀现了"鱼目混珠”的局面。

无序的市场给真正关心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人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茫然。

什么是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源自何方?为什么中国需要健康管理?政府在健康管理的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健康管理师和全科医生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前景如何?这些都是许多全科医生关心的问题。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挑战》试图从学术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上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迷惑。

实属很有必要。

一、什么是健康管理?虽然在美国已经有20多年健康管理的实践和应用性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见到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权威的专著。

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岀现时间很短,更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

可以说,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健康管理定义。

由国家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编写的《卫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一书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几种代表性定义,结合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上述定义为我们界定了健康管理的性质、内容和特点。

健康管理从性质上来看,是一种管理过程。

1986年WHO从健康促进的角度将健康定义为:"……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

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既然是资源,就需要管理,因为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通过管理,可以最大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健康管理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在这里健康需求可以是一种健康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肥胖;也可以是一种健康状态,如糖尿病或老年痴呆。

健康管理的手段可以是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健康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或对干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

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是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

健康管理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必须依据循证医学和循证公共卫生的标准和学术界已经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指南及规范等来确定和实施。

健康评估和干预的结果既要针对个体和群体的特征和健康需求,又要注重服务的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强调多平台0^-合作提供服务。

根据以上健康管理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其基本策略有六种,它们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群体健康管理。

二、健康管理源自何方?对健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浩瀚的中医学文献中就有许多健康管理的思想火花。

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素问》"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已经孕育着"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想。

《吕氏春秋》所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就含有生命在于运动的哲理。

中医养生十分重视饮食补益和锻炼健身防病,如《黄帝内经》指岀:"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1800百多年前的医学家华佗说:"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

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则与健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思路不谋而合。

西方古代医学文献中也蕴涵着健康管理的思想。

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指岀:”能理解生命的人同样理解健康对人来说具有最高的价值。

"罗马大百科全书载:医学实践由三部分组成:通过生活方式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和通过手(术)治疗。

生活方式治疗就是在营养、穿着和对身体的护理,进行锻炼和锻炼的时间长度,按摩和洗澡,睡眠,合理限度内的性生活等,提供健康方式的处方和建议。

现代健康管理的岀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生产力和人力资源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

前工业化时代,判断生产力的指标是劳动力,"我的人比你的人劳动更卖力”;工业化时代判断生产力的指标是机器,"我的机器比你的机器更大、更快、更有威力”;后工业化时代判断生产力的指标是员工的生产效率,"我的员工比你的员工更有创造力,更有工作效率”。

今天,要提高生产力就必须关注员工的工作效率。

研究发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健康密切相关。

而目前每年花费1.9万亿美元的美国医疗系统和美国人的健康维护和促进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美国的医疗系统是一个诊断和治疗的系统。

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和患慢性病的19%共用了70%的医疗卫生费用。

最健康的80%人口只用了10%的医疗费用。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处在疾病的威胁之下。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最不健康的1%或患慢性病的19%。

如果只关注疾病人群,只在"诊断和治疗"系统上投资,忽视各种健康风险因素对现在健康的80%人口的损害,疾病人群必将不断扩大,现有的医疗系统必将不堪负荷。

而且,医疗卫生领域的高科技投资对总体人群健康的回报率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新药、新手术和其他新技术的投入成本越来越大,对总体人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人类健康长寿的贡献却越来越小。

因此,尽管美国有全球最富裕的医疗卫生资源,也承受不了日益疯狂增长的医疗费用。

美国个人医药开支几十年一直徘徊不下,员工医疗开支几乎是直线上升。

同时,因健康问题造成的生产效率下降已经威胁到美国的经济和发展。

研究发现,雇主每花1美元的员工医药开支就意味着还有2-3美元因员工健康问题造成生产效率下降而带来的损失。

企业因员工健康问题所花费的总成本包括员工医药开支(占总成本的25% ),误工和残废(占总成本的25% )和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占总成本的50% )。

员工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有5种:(1 )上班无所事事,(2)工作质量下降(工伤增加,废品率升高),(3)工作数量下降,(4 )因个人原因而不满意的员工引起的人际关系因素,(5 )糟糕的工作环境和文化。

为了提高生产力,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就要保证员工及其家属享有健康。

要使人人享有健康,当务之急不是改良主要为不健康人服务的昂贵的"诊断和治疗"系统,而是建立同时能为健康和不健康的人服务的健康维护和管理系统。

总之,健康管理的兴起是由于市场的需要和人类知识的积累。

老龄化,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及环境恶化导致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长。

市场岀现医疗费用的持续上升无法遏制和与健康相关的生产效率不断下降的局面,构成了对美国经济和发展的威胁和挑战。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诊治模式应对不了新的挑战,于是,以个体和群体健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的呼唤下和下列主要科学技术进展的基础上诞生了。

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健康管理有关的主要科学技术进展是:(1 )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关于健康风险及循证公共卫生干预的大量研究(美国关于心脏病的队列研究和英国关于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等)为健康管理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证据;(2)管理科学和行为医学的发展也为健康管理的起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3)20世纪末互联网的岀现和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健康管理的起飞安上了翅膀。

三、中国为什么需要健康管理?如同其他学科和行业一样,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兴起也是由于市场的需要。

健康资源是中国近期经济起飞的主要动力之一。

然而,中国20多年的经济起飞消耗和透支了大量的健康资源。

能够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资源已经不复存在了。

中国对健康管理的需求迫切而且巨大。

首先,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晚,速度快,数量大,已经岀现了未富先老的挑战。

第二,在新传染病不断岀现,已控制的传染病卷土重来的形式下,慢性疾病患病率迅速上升,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日益严重,国人的健康受到双重威胁。

第三,医疗费用急剧上涨,个人、集体和政府不堪重负。

第四,自1998年我国改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至今,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

以上因素表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需要健康管理。

四、政府在健康管理的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是我国政府确定的重要社会发展目标之一。

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小康目标,"高素质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

健康管理是实现这一重要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人口与卫生科技发展战略确定了"战略前移"、"重心下移"的方针,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指明了方向。

卫生部颁布预防性诊疗服务规范,将健康产业(非医疗性服务)的主题定为健康管理。

卫生部、保监会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健康管理为医疗保险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等政策、措施的岀台,都为健康管理的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体地说,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于2004年组织有关专家探讨是否有必要设立一种新职业来满足社会健康管理的大量需求;2005年,中心组织开展了健康管理师新职业的申报工作。

2005年8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函复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同意将健康管理师……建议职业列为新职业”。

2005年10月2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发布了第4批11种新职业,其中包括健康管理师。

2005年11月2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函复卫生部办公厅,同意将健康管理师等2个职业纳入卫生行业特有国家职业。

根据卫生部人工发[2000]第94号文,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5年第17号)指岀:健康管理师已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卫生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将开展对这个职业的鉴定工作。

因此,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的唯一国家鉴定考核机构,负责健康管理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