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价值
返回顶端
第1页 共6页
2010-7-27 17:21
麦肯锡季刊:麦肯锡公司的在线刊物
https:///article_print.aspx...
快速增长的经济将继续使中国从一个贫穷、总体上平均的社会,转变成为收 入层次多样化的社会。这一转变造成了贫富之间日益加剧的鸿沟,中国政府已将 解决这一鸿沟引起的经济、社会矛盾作为政策重点。但是,我们的预测表明,中 国将不会步很多发展中国家“哑铃型”经济的后尘,即大多数是贫困阶层、少量 的中产阶级及不少的富人8。即使穷富之间绝对差距在增加,城市各阶层的收入也 将获得增加。
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相 比,中国中产阶层的年龄较低。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人通常是中年人。例如 在美国,高收入的人通常在45到54岁之间9。在中国,高收入的工作通常需要较 高的教育水准和培训,而年龄较大的一代人教育水准普遍较低。与此同时,中国 政府正在为年轻一代的高等教育投入大量资金,最富裕的消费者将来自25岁到44 岁的年龄层10。
未来的中产阶层
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将使数亿户家庭摆脱贫困的命运。目前,中国77%的城 市家庭的年收入少于2.5万元;根据我们的估计,到2025年,仅有10%的城市家庭 年收入将少于2.5万元(图 1)。届时,中国的城市家庭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 场之一,每年的消费能力高达20万亿人民币5。这几乎相当于目前日本的家庭消费 总量6。而且这些估计值是根据目前严格管理的汇率水平得出的,很大程度上低估 了中国未来的消费购买力7。
第3页 共6页
2010-7-27 17:21
麦肯锡季刊:麦肯锡公司的在线刊物
https:///article_print.aspx...
返回顶端
住房和医疗保健将成为两个增长最快的消费大类。在许多新兴经济体中,随 着收入的增长,消费者在住房上的支出也呈相应比例的下降。但随着中国住房私 有化起步以及政府对住房补贴的减少,消费者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购买住房和支 付公用事业费用。到2025年,这两项支出加起来将占到家庭预算的16.6%。此 外,住房自有率的增加必然将推动建筑服务、建筑材料和装修的支出。考虑到医 疗保健对中国家庭的重要性、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以及公共医疗保健系统面临 的种种挑战,我们估计,在未来的20年内,城市消费者在医疗健康上的支出将以 每年11%的速度增长。这将为医疗保健供应商、保险公司、医疗设备制造商和制 药公司带来巨大的机遇。
不难理解中国城市富裕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个消费群体尽管人数 仅占城市总人口的1%,但年收入超过10万人民币3(约合12,500美元),且持有 5,000亿人民币的资金(几乎占到城市可支配收入的10%4)。他们对全球奢侈 品牌有着无穷的渴望,这使得很多在中国的公司可以在不改变产品和业务系统的 条件下获得成功。由于该细分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对于新进入中国市场 的公司和寻求稳定收入来源的公司来说,为他们提供服务的难度并不大。
中国正从结构相对单一的贫穷国家演变为充满活力的市场,这个市场上有多个复 杂而发展迅速的消费群体。更多的公司不应该只把注意力放在仅为冰山一角的城市富 裕人群,他们应该调整战略,将崛起的中产阶层视为一个核心客户群体。这样的方法 虽然不乏诸多挑战,但是对于那些预见到未来变化的公司来说,其中的机会将和中国 的疆土一样广阔。
返回顶端
根据我们的模型计算,到2011年左右,中国下层中产阶层的人数将达到约2.9 亿,这代表了中国城市中规模最大的社会阶层,并占到城市人口的44%。该阶层 的增长到2015年将达到顶峰,总购买力将达到4.8万亿元人民币。第二次演变预计 将发生在其后的十年内,数亿人将跻身上层中产阶层。到2025年,该阶层的人数 将高达5.2亿,涵盖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总的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3万亿元 人民币。
但是,对于提供大众消费品和服务的公司而言,最大的机遇来自新崛起的中
第2页 共6页
2010-7-27 17:21
麦肯锡季刊:麦肯锡公司的在线刊物
https:///article_print.aspx...
产阶层。为了成功服务这些家庭,这些公司需要了解随着他们收入的增长其储蓄 和消费模式将如何发生变化。
我们根据多数人的估计来确定GDP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变量的基本情况。 对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等变量,我们根据一套主流预测数据构建起基准 情景估算。我们假设从2005年到2025年,人均GDP的平均增长率为6.5% (相对保守的预测),开始几年的增长率较高,到2015年后增长的速度放 缓。我们同时假设没有对经济造成重大冲击的外在因素发生。某些事件,如 汇率的剧烈变化、禽流感、或政府对市场经济支持政策的中断,都可能让我 们的预测显得过于乐观。另一方面,其他利好因素,如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本 分配的优化等可能让我们的预测显得过于保守。因此,2025年,中国市场可 支配年收入的情景分析数据,可能在16.9万亿人民币到39.4万亿人民币这一 宽泛区间。
第4页 共6页
2010-7-27 17:21
麦肯锡季刊:麦肯锡公司的在线刊物
https:///article_print.aspx...
关于本项研究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各个细分人群进 行预测,并评估家庭支出对18个消费大类的影响。具体来说,我们使用中国 国家统计局和其他来源的数据,建立了专有的信息数据库,内容包括中国居 民的收入、存款和消费模式。我们的工作侧重于城市消费者,其人数将从目 前占总人口的42%上升到2025年的超过60%。我们的数字预测同时参考了对 中国所有类型城市消费者的研究结果,以及我们来自实地经验的判断。
虽然存在各种障碍,但已有一些公司开始为城市工薪家庭重点提供服务。这 些公司将随着城市工薪消费者收入曲线的增长而发掘到更多赚钱的机会。通过现 在为他们提供服务,企业可以获得必要的经验,使他们能够在城市消费者的收入 和消费品位发生变化时及时应变。
一些公司则已经充分考虑到如何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挑战,开始采取创新思 维,积极降低产品成本,重组业务系统以及转向本土化采购。例如,德国零售商 麦德龙在中国的大卖场通过向中国供应商采购95%的产品,保持了低廉的成本。 但是任何在市场上已经成功的“配方”,可能很快就会过时。面向城市工薪消费 者的公司如果一味通过降价,或改变产品的定位以迎合低端消费群,可能会发现 这些消费者的钱包一旦鼓起来之后,他们立刻会喜新厌旧。要防止落入这样的陷 阱,好几家公司采用了多层次的品牌战略,以便当消费者的收入上升时,能够继 续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宝洁公司将价格实惠的玉兰油产品放在超市和大卖场 里销售,而将玉兰油新生唤肤系列等高端产品放在百货商店里销售。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如果将重点都放在 城市富裕消费者身上,可会错失巨变带来的机遇。未来的20年后,会有更多的 人为了提高收入而迁移到中国的城市。尽管这些工薪消费者先前是中国贫穷的一 群人,但他们的收入将稳步提高,成为一个新的庞大的中产阶层。
尽管奢侈品厂商仅为最富裕的家庭提供服务,但其他类型的公司,尤其是大 众消费品的制造商,通过将业务范围涵盖到新崛起的中产阶层,将获得丰厚的利 润。未来的中产阶层消费者正是今天的城市劳动者(他们分布在很多城市里,目 前仍然相对贫穷)。为这一消费群体服务,企业需要大大改变战略。有远见的公 司(如可口可乐和宝洁)已经开始建立针对这一消费群体的业务模式,从他们身 上获得利润。
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消费者会将更大比例的家庭预算用于教育(如学费、 家教和教科书),比例将超过发达国家。教育支出背后的驱动力一方面是教育和 高收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多样化。
为未来的中产阶层服务
虽然有些公司已经认识并预测到未来消费者储蓄和支出方式的变化,但在服 务中国新崛起的中产阶层时,他们仍然感到力不从心。构成未来中产阶层的消费 者尽管前景乐观,但目前他们相对来说还是较为贫穷,而且分布在中国各种级别 的城市中。他们现在大多还只能说是蓝领工人;在未来的20年却将愈来越多地转 移到服务和知识行业。目前他们的年平均家庭收入仅为17,600元人民币,几乎没 有可随意支配的收入。汇率差异意味着零部件来自海外市场的产品让这批消费者 无法承受。这不仅包括制成品和进口产品,还包括服务,如境外旅游。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很多跨国企业已将服务重点放在为中国最富 裕的城市客户服务上。当这些富裕的城市客户是唯一的拥有可观的可支配收入1的 消费者时,这种“取其精华”的战略确实能够奏效。
但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个规模大得多、构成复杂得多 的消费群体正在崛起,这就是中国的城市中产阶层,他们的购买力2将重新定义中 国市场(参见附文:“关于本项研究”)。虽然一些公司已经开始重视这个新阶 层,但还有很多公司尚未拓宽思路,因而可能错失良机。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方式也随之改变。家庭趋向于自由决定购买更多的小 件奢侈品,而用于购买食品、服装和其他必需品的开支将有所减少。这样的变化 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要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这几年来,中国城市消费者在 必需品上的支出所占总家庭支出的比例要小于韩国在同一经济发展时期的数字 15。
虽然必需品消费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绝对值将随着经济的总体增长而继续 增加。根据我们的估计,在未来的20年内,城市消费者用于食品消费16的支出将 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保持了食品消费开支所占的首要位置,并使中国成为全 球增长最快的食品市场之一(表 3)。但其他消费大类的支出将增长得更快,因 此食品消费在总消费中占的比例将有所下降(表 4)。
麦肯锡季刊:麦肯锡公司的在线刊物
https:///article_print.aspx...
中国新兴中产阶层的价值
人口组成的变动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将在中国城市地区掀起一波消费高潮。
2006年4月 • Diana Farrell、Ulrich A. Gersch and Elizabeth Stephenson
其次,未来城市的中产阶层,无论从规模还是消费能力而言,都要远远高于 目前的城市富裕人群,从2010年起,在富裕人群中——包括大众富裕和全球富裕 阶层——将分化出很多界线明确的细分人群,但即使到2025年,富裕人群的总数 仅有4千万左右,仅占城市居民的11%。富裕人群的消费总量相当于5.7万亿人民 币11,仅占中产阶层消费力的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