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联想教案
篇一:文字的联想教案
《文字的联想》教案
修文县第二实验小学刘柏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中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技能目标:体验各种不同的形态文字的造型美感,初步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
3、情感目标: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绘画制作的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文字联想的设计方法,用新奇的联想装饰一个或几个字。
教学难点:如何发掘的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文字联想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介绍文字的起源及意义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已经是简化的汉字了,简化汉字之前是繁体的汉字。
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汉字最初的形态呢?
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象形文字,远古时候的人们看到什么就根据他所看到的用简单的图画线来表示,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文字就叫象形文。
这些象形文就像在画图画一样,今天我们也学学古人的方法用图画来装饰我们的文字。
(板书:字的联想)
一、讲授新课
1、看一看
让学生欣赏一些现代的文字装饰图片,了解生活和文字紧密相连。
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创造文字的时候,就得到生活和大自然的启示,无论象形还是会意,文字和世界万象都紧密联系在一起。
大家再来欣赏一些装饰美术字的应用,想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例子?让学生举例看到这样的字?
2、学一学
教师讲解方法,学生体会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装饰美术字,下面让我们学习一些(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汉字的联想教案)联想的基本方法吧,文
字的联想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字意联想:从字的意思联想到很多事物,用联想到的物体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
(板书)
(二)字形联想:联想到的物体和文字的某个笔画形状较接近。
(板书)
(三)夸张变形联想:根据字的意思把笔画进行夸张变形。
(板
书)
3、试一试课件展示并示范,欣赏教材中个别的范例,提问学生都用到了什么方法。
教师加以确定和补充。
4、想一想欣赏作品(课件展示)
从下面的字中,任选一个字做联想,可以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同一个字用多种方法来设计美化,选一种你喜欢的进行创作。
(鱼、鸟、羊、雨、心、球、竹、烛、眼、门、口、晴)
5、做一做展开你丰富的联想吧!让文字更形象、更别致、更有趣。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点评:将完成的作品粘贴在墙上,及时给予点评并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联想的。
7、课后拓展:同学们都做的不错,通过联想,我们把文字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趣了。
那么这么美丽的字除了用画的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方法呢?回去想一想。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文字的联想,知道用什么方法把我们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趣。
课后我们再去想想把我们生活中的文字变得更加美丽!
四、板书设计
文字的联想
一、字意联想
二、字形联想
三、夸张变形
篇二:《汉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汉字的联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激发爱国热情。
2.学会认识基本的象形字。
3.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幅话。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的内容和学习过程产生兴趣。
2.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象形的造型方法,较明确的表达词语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想象、创新的热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设备、有关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的图片资料、示范操作的各种绘画制作工具。
学生:回去搜集有关象形文字的资料。
带绘画工具。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出示简单的象形字,让学生感知象形字的特点。
学生讨论、争辩。
教师公布答案,告诉学生这是象形文字。
总结象形字的特点。
活动二:
教师出示图片和文字,让学生感知他们之间的相似,通过几组图片的对比,让孩子们抓住象形文字的特点,会自己创作象形字。
活动三:
学写象形文字。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色彩来临摹象形文字的演变,可以给每一组字画上漂亮的边框。
活动四:
试着自己利用一些象形文字,创作出有意义的图画,既能巩固对象形字的认识,也能充分发挥想像力,指导学生大胆的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表现。
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思。
作业完成后有学生来向大家进行介绍。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教师运用象形文字在黑板上写一段祝福的话给学生,请学生根据每个字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特征情况猜猜老师写的是什么祝福。
出示几段学生运用自造象形文字写的话,请学生欣赏、评述。
活动二:
想象自己是原始人,要用象形文字来记日记。
老师在黑板上写几句简单的话,请学生选择一句用自造象形文字来表现。
1.今天天气真好,我和爸爸去森林打猎,打到一只羊,我们把它烤着吃了。
2.今天我和姐姐去河边捕鱼,一共捕了三条。
3.下雨了,我们住的屋子漏雨了。
4.晚上,我和哥哥坐在石头上看月亮。
在作业过程中激励学生自由的创造表现,通过多次实践,力争表现出词语的意义。
活动三:
引导学生用图画形式表现一段话,内容不限。
告诉学生象形文字能用容易、准确的表现实际的具体形象,但对抽象的概念很难准确的表达,提醒学生注意选择那些可以表达的词语进行作业,增加成功的机会。
活动四:
将做好的作业展览在教室的展板上,互相欣赏、评述。
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看一些古代文字资料,尽可能寻找可以辨认的象形文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篇三:汉字的联想教案
究变字大法。
(1)师:(出示“果”),看,孙悟空来到了花果山,它吹了一口仙气,果字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把木变成了一果树,书上还飞
来了两只小鸟。
)
(2)(出示“香蕉”)花果山上有很多水果,孙悟空最爱吃香蕉了。
瞧,他的手一指,香蕉也变了。
香蕉是怎么变的?
项智力活动,不仅让学生猜谜底,还让学生参与设计谜面,更能激发学生产生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通过欣赏经装饰过的字,更形象、更有趣、更别致,此举给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情境,生动的情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从而营造探究气氛。
师:原来是用香蕉的形状代替了其中的一些笔画。
我们根据字的意思联想到许多相关的事物,用联想到的事物代替文字的某个笔画或某个部分,这就叫做字义联想。
(出示板书:字义联想)2.师:根据字义联想老师也变了几个小魔术,我们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1)出示“油”,这是(油)字,看老师变了。
(出示花生拼贴的)老师是怎么变的?(用三棵花生代替了三点水)这样更能清晰的表达这个字的意思,也许这里的油字强调了我是(花生油)(2)出示变体字"甜"。
甜字有什么变化呢?用苹果代替了哪里?(甘中间的一横),甘是什么意思啊?(甜)
师:除了苹果甜,还有什么甜啊?可以用辣椒吗?(原来和文字相关的事物才可以用来装饰这个字,这才叫字的联想呀)
(3)出示文字“菊”,再出示变体字“菊”。
看,它是怎么变的?(用小菊花代替米字)我们除了可以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文字的某个
笔画,也可以代替文字的(某个部分)。
(4)出示变体字“爬”,什么在爬呀?(小蜗牛在爬);小蜗牛会往什么上面爬呀?想一想左边的爪字可以换成什么植物呢?(比如丝瓜、西瓜、树叶、花朵等)
在本课新授阶段,我在课前也做了一些准备,制作了一些字的联想范图,给学生一个直观感受,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学生了解如何对字进行联想,如何根据字的外形、意思、笔画、色彩进行联想,我进一步作一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