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模地理质量分析

高三一模地理质量分析

2015年2月高三一模文科地理试题质量分析本次省一模考试文综试卷仍采用分科组题方式,依据陕西省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及教学指导意见,在试卷题型、结构、分值、题量等方面与往次考试和高考基本一致;试题依托教材,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侧重于考查对基础知识和教材主干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能力要求,以考查必修内容为主,对选修内容的考查渗透于非选择题中,联系当前实际,突显人文学科教育特点。

试题难度较期末试卷有所提高,特特别是客观题部分。

本套试题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非选择题3个,共56分。

此次考察范围涉及相教版地理必修及选修内容,试题综合性较强。

一.试题、试卷分析(一)、选择题:1题和2题主要考察气候因素中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题的难度系数为0.67,平均分为2.66,2题难度系数为0.88,。

学生的答题情况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当地的自然地理知识。

难度系数分别为0.5和0.35.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图:选项人数比例%D 466 49.57B 193 20.53C 130 13.83A 126 13.40留空25 2.66第四题学生的得分率为百分之33.3,难度较大。

选项人数比例%C 332 35.32A 277 29.47B 154 16.38D 152 16.17留空25 2.66选项人数比例%C 355 37.77B 261 27.77D 226 24.04A 72 7.66留空26 2.77选项人数比例%A 370 39.36C 209 22.23B 171 18.19D 165 17.55留空25 2.667题和8题以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为背景,主要考察人口增长及人口迁移部分知识,难度系数分别为0.61和0.65,学生选项人数比例%C 570 60.64B 206 21.91A 90 9.57D 49 5.21留空24 2.55CD 1 0.11选项人数比例%B 610 64.89C 129 13.72A 95 10.11D 83 8.83留空23 2.45拔变化情况的统计图为背景,主要考察自然地理要素中的地形因素中的坡向、海拔对气候因素中的气温、降水及光照的影响。

难度系数分别为0.56、0.3、0.44,学生的答题情况如下:选项人数比例%C 528 56.17B 176 18.72A 126 13.40D 86 9.15留空24 2.55选项人数比例%D 283 30.11B 243 25.85C 198 21.06A 184 19.57留空29 3.09BC 2 0.21CD 1 0.11选项人数比例%A 415 44.15D 182 19.36C 163 17.34B 155 16.49留空25 2.6636题:本题主要以区域地图及区域气候资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学生从图中提取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题满分24分,平均分8.33分。

难度系数为0.35.本题中第(2)题难度中等稍微偏上,四个小题之间不是递进关系,因此学生的得分点主要在(3)(4)小题中,第一小题几乎全体没有得分。

本题主要考察与地区农业发展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期望学生通过对区域地理简图以及气候资料图的分析描述区域的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四个小题具体分析如下:(1)本题几乎90%以上的学生得分为0.问题表现为学生对题目中考察的地域定位不准确,并且对其周围的自然地理事物认识不清,又由于所给出的气候图误导学生判断错了气候类型,因此得分为0.说明学生看图判图再与实际联系的能力仍较差。

(2)本题本来应该容易获得分数,但由于学生在上题中判断错了气候特点,已经缺乏对资料中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特点知识的掌握,因而答案大部分都是摘抄资料原话,得分较低。

学生还是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满分为3分,基本90%以上的人得分都是1分,还有少数0分。

(3)本题是得分最高的一题,百分之 75的学生都能得到满分,本题考查区域发展农业的社会条件,由于在平时练习中这属于常见问题,也有现成固定的答题模板可寻,因此学生普遍得分较高。

虽然本题得分较高,但是也暴露学生审题不清的重要问题,题目只是问社会条件,学生普遍是自然和社会条件一同作答。

(4)该题也是学生主要得分点,满分9分,70%人都能得到6分,也就是说三个答题点,基本都能答出2个。

本题考查发展某种农业能为当地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基本都能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两个方面回答。

存在的问题是未能把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大部分人都是单方面只答有利或者不利。

还需训练综合答题能力。

(5)学生答题的统计情况如下:分值人数比例%0.0分178 9.76%7.0分145 7.95%10.0分141 7.73%9.0分134 7.35%6.0分1317.18%3.0分120 6.58%12.0分107 5.87%4.0分1035.65%11.0分101 5.54%13.0分97 5.32%8.0分95 5.21%14.0分86 4.71%5.0分78 4.28%15.0分72 3.95%16.0分48 2.63%2.0分43 2.36%1.0分382.08%17.0分29 1.59%21.0分29 1.59%18.0分26 1.43%19.0分14 0.77%20.0分 6 0.33%24.0分 2 0.11%22.0分 1 0.05%答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存在问题如下:(1)审题存在问题:A、第一问的中心是“分布差异”和“原因”,学生读图能力欠缺,没有认真的读图并分析图,很多学生没有按要求去答。

“分布差异”的出题意图是考察对山脉南北绿洲面积大小的差异,许多学生思维不清晰,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原因”是从南北降水的不同来分析的,但许多学生仅从南北的地表水入手,答题有偏差。

B、第二问的主题是“淡水湖”,学生不注意观察材料图,没有从图中的等高线上提取有用信息,对甲河,乙河,L湖的相对位置不清,导致失分较大。

C、第三问学生答题偏差较大,审题不清。

学生没有从已给出的两种措施作出分析,给出理由,同是学生撇开具体的材料背景,任意提出措施“退耕还湖,修筑防护堤坝”等。

(2)答题格式及表达格式存在的问题。

答每个题时,应该有条有理,将提示语放在前面,、如,“差异:……”“原因:……”很多同学答题层次不清,条理混乱不清晰。

(3)综合理解材料能力较差,无法结合材料得出启示,较多的同学空谈。

(4)字迹潦草,错别字等现象。

(二):学生答题的统计情况如下:本套试卷选做题为42、43、44题,41题考查旅游地理,主要考察旅游资源优势和该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条件。

42题考查自然灾害与防治,考查渭河北部旱灾的原因及其防治的措施,考查等值直线判读。

43题考查内容为环境保护,主要考查辽宁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分散式小型湿地污水处理的好处。

从总体上看,三道选做题考查知识全面,与高考模式一致,考查内容难易程度适中,其中旅游地理相对较容易些,其次是环境保护,自然灾害考查内容最难,学生可根据自己自己情况作出选择,是学生作答更加灵活。

1、学生答题情况、亮点和典型错误。

本道题平均得分约4分,大多数同学得分3---6分。

42题的旅游地理选做的同学最多,但得分率不高,许多同学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答为发展旅游业的意义,有些同学不知道西北地区沿线的自然条件;44题环境保护选做的同学较多,选43题自然灾害的同学较少考查43题的自然灾害内容相对较难,尤其是考查内容中关于等值线的考查,是个难点,学生答题情况较差,得分率较低;44题考查内容适中,考察角度新颖,学生答题情况一般。

答题过程中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较多,语言组织较好,答题思路明确,知识完整。

错误主要表现在对有些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够准确,还有答题的规范性需进一步加强,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现象。

2、学生存在问题学生答题存在问题较多:许多同学字迹潦草,卷面存在乱涂乱画现象;有些同学答题内容地理专业术语欠缺;有些同学选做题未涂黑信息点,不知选的哪道题;有些同学答题用的中性笔可能有问题,写的字看不清楚;还有同学不知因时间原因或别的原因,选做题未答。

通过本次考试,充分暴露出学生学习知识短浅,不够灵活,不能活学活用,知识迁移能力也较差。

3、学生答题统计情况如下:分值人数比例%4.0分333 18.26% 6.0分253 13.87% 0.0分244 13.38% 2.0分220 12.06% 5.0分211 11.57% 3.0分167 9.16% 7.0分150 8.22% 8.0分129 7.07% 1.0分74 4.06% 9.0分36 1.97% 10.0分7 0.38%.1、认真研读2015年高考《考试大纲》及《陕西省高考考试说明现在已进入二轮复习应考阶段,针对二轮复习的特点,地理应在立足于学科》,了解考试的范围和能力要求,深刻领会高考考试精神、目标及命题方向,对比近两年高考试题出现的考点及考查能力的角度,深入研究考试说明中给出的样卷,结合学科特点,探寻今年高考所能侧重的知识点及命题的方向。

(1)组织小专题,分领域归纳线索或知识结构,构建完整史实体系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知识点。

(2)依据考纲,列出知识清单,每天持之以恒清查考点,记忆教材。

系统理解与知识点掌握要统一起来;把记忆的时间考虑在课堂教学中,课内留足时间让学生做好记忆、思考、提问、释疑。

(3)加强对相似知识点的比较记忆。

地理基础知识中存在大量的相似知识点,这也是试题的题眼所在,现在高考试题中选项之间的辨析难度增加,混淆度大,有必要提高记忆的准确性。

2、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注重在新课程背景下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答题时的规范性、准确性,做到既简炼又全面。

3、知识迁移的逻辑训练,提高调动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

4、答题的规范。

高考参考答案中对答题的规范性虽没有明确的要求。

综合评价无非是从卷面、层次、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所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相应的指导,书写段落化、序号化、条理化;答案组织要点化、系统化;语言简单化、专业化。

5、注重学生日常训练中答题规范性的要求,积累相关专业术语并做到言简意赅;6、掌握图表判读的基本方法,能结合题目要求准确获取信息。

加强日常相关类型题目的练习与积累;7、注意综合卷答题的时间分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