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

第六章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


纪录片解说词作用:
在声画兼容的电视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解说词在电视节目的作用可以归纳为: 延伸画面广度,补充画面不足,开掘画面内涵,扩大信息含 量。同时还可以交代事件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升华节目主题, 衔接画面结构,点化细节,传递知识……总之,协调电视片的综 合效果。
纪录片解说词作用:
• 一、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叙事作用 • 在叙事过程中,为了使观众迅速地了解事件的概括,
对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进行交代。是离不 开解说词的。 • 例如:在纪录片《舟舟的世界》中,解说词贯穿着一 条主线,就是以舟舟对音乐的追求,舟舟是一个弱智的孩 子,具有先前性的疾病。通过舟舟对音乐的追求为主线, 舟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舟舟对音乐的热爱,能够反 应一种精神,同时也能够反应一种社会的力量。如果没有 解说词,像《舟舟的世界》这部纪录片,我们只能体会到 舟舟是一个残疾人,但不能更多的知道舟舟背后的故事和 舟舟的生活。
现在的蒲州镇里,有个普救寺。电视机旁的诸位看官,且听小女我说说发生 在这古寺里的两个传奇故事……刚到此地,便发生怪事一桩……看来这金蛤蟆还 真的不好找。而奇怪的事又发生了……
在今日普救寺到底发生了什么怪事,有着好奇心的观众,被解说词的开头紧 紧抓住,追踪而下,直到真相大白。这就是悬念式开头的巧妙,它象吸盘一样吸 住了观众的视线和收视兴致。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住宅的狭窄和生存空间的拥挤有着切肤之痛,常常寄 希望于未来,又为生活在未来的子孙们的命运而忧心忡忡……然而,未来最大的 威胁其实不是狭窄的住宅和拥挤的街道,一个更大的、更不易于解决的危险正步 步向我们逼来,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准确地讲,为我们提供食物的耕地 正一天天缩小。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第六讲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
教学目标: 1,了解纪录片解说词的基本类型及作用 2,了解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常见病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并掌握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个性与共性。 教学难点:纪录片解说词的语法特点
教学计划:使用1周[2+2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从创意构思、行文撰写到表现形式,与其 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有相通、相融、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个性特色 和与众不同之点。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创作手段和表现元素。它为电视 节目的总体构思而写,为编导要表述的主旨与创作意图而写,为配 合电视画面的表述功能而写。我们要考虑电视语言的综合性、兼 容性、多元性,同时还要注意电视视听双通道的传播特性,在解 说词写作中,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优势。 我们通过与画面水乳交融又声画一体的解说词创作,让电视观 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自然而然地将听觉信息,与眼前的视觉信息 连缀起来,进而顺畅地进入声画世界,领悟到声音与画面之间、画 面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说词才能达到为 “看”而写,为“看”而听的目的。
“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 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 李渔之高论证明,写作之起势必定要笔机飞舞,最 后才能完成美玉般的作品。 写解说词重视起笔与发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研读不同形态的纪录片解 说词写作的不同的开篇之法,并一一列举如下: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1、抓住要害 落笔生辉
7、提出问题 调动参与
文无定法是至理名言。解说词开头的写法也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它随节目 内容的变化而变通。用设问句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引发观众极大的兴趣,调动 观众的参与热情,这也是颇有实效的开篇之法。例如《唠唠咱的庄户曲》就是实 证:
你说说,俺们这疙瘩的二人转有啥出奇的,不就是一男一女搁地当腰那么一 转悠嘛!可你说,它咋就这么稀罕人呢?咋还一转悠就小二百年呢?咋乡亲们一 瞅见它就迈不开腿,挪不动步,迷了窍,勾了魂呢?我说这里哇准有啥门道。 啥门道,咱庄稼院里土生土长的玩意儿呗!跟俺们对撇子、对心思、对味儿、 对脾气儿。那正八经的是北大荒词,北大荒调,北大荒的禀性老烟炮啊!
着重研究解说词写作的开合之道、收讫之理,即开篇与收尾的 创作规律,自然就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了。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古人结构文章往往讲究豹头——猪肚——凤尾之道,或称之为突起——纡 行——峭收。可见,凡作文者,均特别重视开头与结尾的点化作用。撰写电视 解说词虽有其特殊的创作之规,但其写作之道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纪录片解说词作用:
• 二、解说词可以弥补和补充电视纪录片的画面作用 • 三、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 的指示关系
• (一)放大画面的信息点,强调突出关键性细节:
《半个世纪的爱》 画面 解说词
孔罗荪先生家中 门庭上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响了起来。我们有些奇怪, 门庭上悬挂的小 风铃为什么要挂在那里呢?孔老告诉我们,是要挂在 风铃 那儿,因为只要老伴在屋子里一走动,它就会响起来。 它一响,我心里就踏实了。
撰写文章者,构思开篇之时,必定熟知历朝历代相关的名家名句,如“首 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关于文章的开头写法,自古以来研 究者众,我们只是借鉴诗人的名言,悟出写解说词的开头之法,要“首句标其 目”或是“起句当如爆竹”,才能亮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所要传达给观众的 最重要、最新鲜又最有趣的信息。如《走近毛泽东》的开头:
他是诗人,又是革命家;他是战士,又是统帅;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不 曾开过一枪;他缔造人民共和国,自己不当大元帅。
《走近毛泽东》则用非常独一开头就抓住人物最要害又鲜为人知的信息,可谓别 开生面。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2、生动幽默 情趣盎然
•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
急收藏。
• 3)要讲究节奏感。
• 一是要注意音节匀称。二是要借助于一定的修辞方法。三是要 注意语序的变化。
政论型 纪 录 片 解 说 词 创 作 写意风格
文学型
无解说型写实风格 报道型 写实风格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有题眼,这是历来文学艺术创作的经 验之谈。解说词写作也自有其创作之道,重视开题、开篇、开笔是 至关重要的。同样,合拢、收讫之笔也别有意味。 “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由上可见,文稿的开头与结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段幽默风趣的解说词,与画面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向观众自然亲切地介 绍了雕塑家刘焕章,给人留下亲切、平实的好印象。幽默生动的开头不是装腔作 势、故弄玄虚、伪装幽默,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片制宜,巧妙地借助画 面内容,进行机智风趣的解说词创作,让观众轻松愉快、会心微笑地走进电视片 中。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此处引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句,来形容民工潮席卷全国的壮观景象, 这种相似联想,激发了观众极大的收视热情,表现出撰稿人过人的开笔之思,可 谓神来之笔也!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5、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悬念的未知性和难以预料性,是吸引观众、牵引观众的法宝。文学作品中的 悬念式结构,吸引了多少追踪成瘾、欲知后事如何的读者,让他们寻根问底、欲 罢不能、一追到底地阅读作品,关注作品中的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电视解说词 借用这一写作技巧,设置悬念,作为开头的引子,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普救 蟾声》:
四、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抒发情感的作用 五、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引力"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求:
解说词写作,首先要明确解说词与画面的血肉与共的整体关 系。解说词不能独立成篇,不能游离于画面,必须与画面紧密配 合,才不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在撰写解说词时,要尽力拉 近观众的心理距离,引导他们观看画面并思考节目内容。 解说词创作,应该注意整体布局与结构,并充分调动声画艺术 各元素的表现力与创新力,使电视节目声画诸元素顺畅组合,融为 一体,开合自如,气韵贯通,就能形成声画一体的电视节目佳构, 这就是我们创作的目的。
3、写景状物 烘托气氛
如前所述,“首句标其目”固然是写作解说词的首选之法,但采用其他写作 方法,同样会收到奇效。如烘云托月之法就是一例。创作者从写景状物开始,先 创造出一种气氛、一种氛围,乃至一种境界,此时再推出全片的核心之人或中心 之事,也会收到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如《青春与太阳一起燃烧》就是成功案例: 创作者写景状物时,为观众展现出一幅气象万千、大气磅礴的情境:一轮红 日冉冉升起、跃出地平线时,管弦乐《东方红》骤然响起,此时出现了竖行书写 的字幕与旁白:
纪录片解说词的开篇之法:
6、有感而发 直奔主题
情感是创作的核心,也是创作的动力。编导在拍摄与后期编辑和撰写解说词 时,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或深深被感动,或深深被激怒,或深深地关注, 或奋起而疾书。总之,情不能自抑。这里流露出来的或是激情澎湃,或是忧思深 广,或是忧患重重之情。如《中国农业六大主题之一•万世根本》的开头就是深 有感触、奋力书写、直奔主题的精彩开篇:
字幕:钱塘江潮: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奔雪来。这是李白描写钱塘江 潮的名句。 字幕: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奉地雷。这是诗圣赞叹黄 河的诗章。 大潮奔涌,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浪击飞石。这是何等壮观的场面!然而,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兴起的另一股大潮, 来势之猛,规模之大,同样不亚于八月钱塘,奔腾黄河。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民工 潮。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求:
• 1、具体、形象、准确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求:
• • • • • • 2、通俗易懂,顺口顺耳 1)多用口头语。 2)多用双音词。 3)注意同音异义词的使用。 4)慎重使用简称。 5)清晰响亮,声感优美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求:
• 3、清晰响亮,声感优美 • 1)多用响亮的字。 • 2)注意选用平声字和声调变化。
纪录片解说词作用:
• (二)对无序画面信息进行整合
《半个世纪的爱》 画面 解说词
采访京城一对老年 胡同里的孩子放学了,蹦蹦跳跳的。也是一个小女孩,她忘 夫妇,几个放学的 记跟同学们打招呼了。当然,她不会特别关注对面院里的这 小孩子从门口走过, 一对老人,更不会想到老人也曾经蹦跳着走过和她一样的童 无意中闯进了镜头 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