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的注意事项和温度控制要点
一、养鸡技术:鸡种蛋孵化怎样控制温度
1.温度范围与最佳温度
孵化中低于某一温度胚胎发育将被抑制,要高于某一温度,胚胎才开始发育,这一温度被称为“生理零度”,也叫临界温度,一般认为鸡的生理零度约为23.9℃;同时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以鸡为例,温度在“35至40.5℃”之间,都会有一些种蛋孵出小鸡。
在“35至40.5℃”之间这个温度范围内有一个最佳温度,应该环境温度保持在24至26℃,最佳温度1至19天为37.8℃,出雏期19至21天为36.9至37.2℃。
2.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孵化有一定的影响,环境温度的高低主要影响孵化中温度控制的精确度。
在生产中一般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季节而灵活掌握。
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是根据环境温度的不同而经常采用的两种孵化方式。
恒温孵化与变温孵化如果操作恰当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恒温孵化是在
孵化的1至19天保持一个温度,如:37.8℃;而在19至21天保持在37.2℃,恒温孵化对孵化的环境要求条件较高,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22至26℃之间,并且要通风良好。
变温孵化是根据孵化机类型、孵化室温度和胚胎发育日龄,给予不同的温度。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则孵化温度可比最佳温度高0.5至0.7℃;如果环境温度高于30℃,则可以降低孵化温度0.2至0.6℃。
3.湿度对温度的影响
相对湿度对胚胎发育有很大影响,湿度与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物质代谢有关。
在孵化中,温度与湿度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
孵化前期温度高则要求湿度低,出雏时湿度高则要求温度低,一般在落盘后应该增加湿度,同时要降低温度。
实际生产中应防止同时出现高温高湿,因为高温高湿会导致排气不通畅,使得孵化机内二氧化碳浓度加大,影响胚胎发育。
4.禽蛋的性质
种蛋不同,孵化温度不同。
褐完蛋、强制换羽后的蛋以及蛋壳厚、蛋重大的种蛋孵化前期温度应该略为高一些,后期则低一些,可以相差0.1至0.2℃。
5.看胎施温
胚胎发育在不同时间有其固有的特征,照蛋是检查胚
胎发育的情况,生产中可以根据照蛋的结果及时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
如果照蛋的结果出现异常,应该及时调整孵化方案。
孵化照蛋应该抓住两个典型时期的特点,即合拢时间和封门时间。
孵化到10至11天,正常发育下胚蛋尿囊血管两端应在小头合拢,如若11天末,大部分胚蛋已合拢或发育更快,说明温度偏高,需要降低0.2℃;若11天末只有少部分蛋合拢,则可能温度偏低,应该提高0.1至0.3℃。
封门时间为17天,照蛋时出现小头发暗且不透明,如若透光面积较大则需升温0.2℃,若有少部分胚蛋出现向一方倾斜,说明胚胎发育过快,应降低温度0.2至0.5℃。
6.温度与通风换气的关系
胚胎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强,所以随着胚胎发育的不断进行要加大通风换气。
在生产中,应该随着孵化的不断进行而使风门不断加大,同时要防止出现风门过大,导致通风过度而使温度不能够得到保持的情况发生。
二、养鸡技术:种蛋孵化的注意事项
孵化种蛋要注意以下事项:
1、夏天孵化器内温度容易上升,应当把进气孔和出气孔全部打开。
其它季节,特别是冬季,孵化器温度较难保持,在第一批孵蛋的前期(1~4 天),因胚胎尚小,可以从
蛋内得到代谢氧,故不需要外界氧气,可把所有的通气孔关闭,这样,机内温度上升快且易保持温度平稳,同时还可节省能源。
2、翻蛋能促进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使胚蛋各部位受温均匀,从而保证胚胎正常发育,防止胚胎和蛋壳膜粘连。
为此,从入孵的第一天起,每天定时翻蛋。
实践证明,每隔3小时翻蛋1次,翻蛋90度(即蛋架由前倾45度处转为后倾45度处)时,其孵化效果最好。
翻蛋要稳而均,当孵化机内的温度适当而均匀时就不必晾蛋。
当机内温度偏高或胚胎发育偏快时,则要晾蛋。
若机内温度偏低,则对孵化有害无益。
因此,晾蛋要根据不同孵化机具、不同胚龄对温度的具体要求灵活掌握。
3、如果是连续孵化,机内有各期的胚蛋,这时就应该打开进、出气孔,实行连续换气,特别是在机内出雏的情况下,更要持续换气,否则,正在破壳的胚胎或已出壳的鸡雏就会闷死。
三、养鸡技术:鸡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都要认真操作管理,但是根据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1日胚龄~7日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
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即抓住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
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
通风。
1日胚龄~7日胚龄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2.孵化1天~5天,孵化器进气孔全部关闭。
3.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消毒孵化器里种蛋时,应在蛋壳表面凝水干燥后进行,并避开24小时~96小时胚龄的胚蛋。
4.5日胚龄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温度剧烈下降。
整批照蛋应在5日胚龄以后进行。
另外,应剔除破蛋。
5.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
6.要避免长时间停电。
万一遇到停电,除提高孵化室温度外,还可在水盘中加热水。
18日胚龄~21日胚龄鸡胚18日胚龄~19日胚龄是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需氧量剧增,胚胎自温很高,而且随着啄壳和出雏,壳内病原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传播,此期的通过换气要充分。
为解决供氧和散热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避开在18日胚龄移盘到出雏盘。
可提前在17日胚龄,或延至19日胚龄时进行移盘。
2.啄壳、出雏时提高湿度,同时降低温度。
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壳时,蛋内水分蒸发加快,不利破壳出雏;另一方面可防止雏禽脱水,特别是出雏持续时间长时,提高湿度更为重要。
在提高湿度的同时应降低出雏器的孵化温度,避免同时高温高湿。
19日胚龄~21日胚龄时,出雏器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7℃~37.5℃。
出雏期间相对湿度提高到70%~75%左右。
3.注意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加大通风量。
4.保证正常供电,此时即使短时间停电,对孵化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万一停电的应急措施是:打开机门,进行上下倒盘,并用体温表测蛋温。
此时,门表温度计所示温度绝不能代表出雏器里的温度。
5.拣雏时间的选择,一般在60%~70%雏禽出壳,绒毛已干时,第一次拣雏。
在此之前仅拣去空蛋壳。
出雏后,将未出雏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顶部,以便出雏。
最后再拣1次雏,并扫盘。
6.观察窗的遮光。
雏鸡有趋光性,已出壳的雏鸡将拥挤到出雏盘前部。
不利其他胚蛋出壳。
所以观察窗应遮光,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7.防止雏鸡脱水。
雏鸡脱水严重影响成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雏鸡不要长时间呆在出雏器里和放在雏鸡处理室里,雏鸡不可能同一时刻出齐,即使较整齐,最早
出的和最晚出的时间也相差32小时左右,再加上分级、打针、鉴别等出雏后的一系列工作,时间就更长。
因此从出雏到送至饲养者手中,早出壳者,可能已近48小时,所以应及时送至育雏室或送交用户。
信息来源: 农民养殖网() 详细参考地址:/news/201207/90758_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