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优秀课件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件优秀课件

应用音乐心理学课 件
第二讲: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 (一)
——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 对应关系的心理学原理
上一页
下一页
在关于音乐的问题中, 与音乐表现相关的问题是最常见的。
比如……
“高山流水”的故事 ——听众的迷茫
为什么音乐就 如此“难 ‘懂’”呢?
表演者的困惑……
作曲家的烦恼……
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音乐实践的 不同领域,但是其原因则是一个:


图 高音使人感觉小,低音使人感觉大 例

高音使人感觉乐,低音使人感觉悲
与音高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表
声音频率 视觉亮度 情态体验 空间知觉 物体质量 形状、体积 运动状态
高 亮、明、白 兴奋、快乐、积极 上、浅、高、远 轻、飘 小 敏捷、灵巧
低 暗、昏、黑
抑制、哀伤、消沉
下、深、低、近 重、沉 大 迟钝、笨拙
下面我们结合音乐作品实例, 来看一看联觉对应关系在音乐表现中的作
用……
请你想象一下……
如果要写一首表现 “悲哀”情感的旋 律,那么你会用什 么样的音响形式呢?
是用高音,还是低音呢?对,用低音
是用快速,还是慢速呢?对,用慢速
是用下降的旋律, 还是上升的旋律呢?
对,用下降的旋律
我们来看看作曲家,是不是和我们的做法一样? ……

空间距离




时间的长短对应着空间的长短


关 的
长音使人感觉宽,短音使人感觉窄




例 长音使人感觉静,短音使人感觉动

长音使人感觉大,短音使人感觉小
与音长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表
声音 空间延展 物体大小 物体质量
长、慢、疏 长、开阔、宽、舒 畅 大

短、快、密 短、狭窄、挤、局 促 小

个性人格特征
第一个音乐片段,点击这个小喇叭可以反复听
✓1)险峻的高山
2)清澈的小溪 3)美丽的田园
✓4)波涛汹涌的大海
5)平静的心情
✓6)心潮澎湃 ✓7)憎恨的感情
8)爱的情感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4或6!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1或7!
第二个音乐片段,点击这个小喇叭可以反复听
1)险峻的高山
✓2)清澈的小溪
✓3)美丽的田园 4)波涛汹涌的大海 ✓5)平静的心情 6)心潮澎湃 7)憎恨的感情 ✓8)爱的情感
慢 软 柔和、个性软 犹豫、迟缓 和缓 缓和、柔和、曲
生存关系判断
恶、有害、可怕 善、有益、可爱

人对声音的紧张度体验有两种情况:
紧 张
和声的协和性使人产生紧张与松弛的感受:
度 相 关
协和的音程或和弦使人产生松弛感; 不协和的音程或和弦使人产生紧张感。
的 联
音色使人产生紧张与松弛的感受:

比如长笛与萨克斯的音色相比,萨克
肖邦:《降b小调第2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葬礼进行 曲”:
任何一个发出声音的振动体,从静止状态, 到振动的最大幅度是有一个时间长度的。我们把 这个时间长度称为“起音速度”。



起 音 速 度 相 关 的 联 觉 ( 图 例 )
与起音速度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表
起音速度 触觉 交往态度与个性 决策、行为 情态 视觉
快 硬 生硬、个性硬 坚决、果断 急躁 突然、生硬、直
斯的音色给人的感觉比长笛的音色紧张。
点击小喇叭,感受一下两个和弦紧张度的差别。

点击小喇叭可以反复听

与情绪的张与松弛感



与混杂/纯净感



与凶/善的情感体验



与锐/钝的视觉感
()
与拥挤与开阔感
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表
声音
情态 视觉 利益 主体需要 人格特征 触觉 认识活动
粗糙、紧张、不协和, 复杂、高密度
音乐的内容表现问题。
音乐美学告诉我们,音乐的基本材料——音响有 两个根本属性:
没有空间造型性。 ——所以,音乐不能直接传达视觉形象!
没有语义符号性。
——所以,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
音响“没有空间造型性” “没有语义符号性”
然而,
音乐实践的历史经验表明, 音乐给人的感受绝不仅仅是纯粹的听觉形式!
让我们回头看看在概论中提出的问 题:……
开阔、大、开放
狭隘、小、拘谨
事物运动 情绪与态度 交往行为
慢、静、变化少 抑制、平和、安静 端庄、稳重
快、动、变化多 兴奋、急躁、激动 随便、轻佻
与 起 音 速
声音的这种属性——其实就是“音头”的状 态,需要解释一下,因为,这种属性在以往的乐 理书中还没有作为声音的基本属性被讨论过。
度 相 关 的
紧张
颜色:混杂、对比,复杂; 线形:生硬、不自然,复杂
竞争、危害
期待、不满足
狭隘、刻薄
粗糙、不平
矛盾、复杂、曲折、深奥
纯净、松弛、协和, 单纯、低密度
松弛
颜色:纯净、和谐,单纯; 线形:流畅、自然,单纯
和谐、有益
满足
开阔、宽容
光滑、平坦
解决、简单、直接、浅显
正是因为存在着联觉的心理反应机 制才使得音乐——这样一门纯粹由声音 构成的艺术得以表现那些视觉的形象、 情绪与情感、思想哲理,甚至戏剧性故 事,这样的非听觉性内容。
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2!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3、5或8!
在某些情况下, 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具有
高度的共识!
为什么,不具空间造型性与语义符号 性的声音可以使人产生如此一致的对听觉 之外的表现对象的感受呢?
——音乐表现的心理机制是什么?
本节课的任务是:
掌握音乐表现非听觉性对象的心理机制 ——“联觉反应”机制。
与 音 强音使人感觉大,弱音使人感觉小 强 相 关 强音使人感觉动,弱音使人感觉静 的 联 觉 强音使人感觉近,弱音使人感觉远 ( 图 例 强音使人感觉壮,弱音使人感觉虚 )
强音情绪幅度大,弱音情绪幅度小
与音强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表
声音


事物的能量、力量


物体与形状


物体的质量


情态体验

香蕉 苹果 巧克力 薄荷糖 闷热 凉爽
高音 中音
亮色 暗色 羊绒 真丝
由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 的心理现象叫“联觉”。
音乐的声音能够引起哪些联觉?
声音有五个方面可以引起联觉 1. 音高 2. 音强 3. 速度与节奏 4. 发音速度 5. 紧张度


高音使人感觉亮,低音使人感觉暗



的 联
高音使人感觉上,低音使人感觉下
我们不仅要掌握声音的哪些属性可以引起人 怎样的联觉反应,而且还要学会根据联觉对应 关系的规律来指导音乐理解与音乐创作实践。
什么是“联 觉”?
大家可能对“联觉”这个概念比较生 疏,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开始……
巧克力 低音
薄荷糖 高音
味觉感受 听觉
巧克力 薄荷糖 味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低音 高音 听觉
联觉
让我们看看更多的例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