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逢场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逢场县是鲁西黄牛、渤海黑牛主产区,也是特色肉牛产业基地县,繁育和开发逢场肉牛,建设中国逢场肉牛产业基地,对壮大特色肉牛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进肉牛产业化经营,建设低碳高效生态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富裕,推进中国逢场肉牛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逢场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逢场肉牛开发,先后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促进逢场肉牛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15 〕7 号)文件精神,为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做大做强肉牛产业,把我县建设成为全国肉牛产业基地,结合逢场县实际,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为逢场县行政区及周边地区。
规划期限为2016 ~2020 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4 年。
规划期目标是:到2020 年,全县肉牛存栏量35 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8 万头,年出栏34 万头,屠宰肉牛140 万头,加工皮革2000 万张,实现肉牛产业年产值1000 亿元,把逢场肉牛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肉牛生产基地。
一、逢场肉牛产业开发基础与优势条件一)逢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逢场县畜牧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先后被评为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示范县、全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贵都省优质肉牛主产区、贵都省肉牛加工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2014 年全县存栏肉牛26.59 万头,出栏肉牛24.9 万头,肉类总产13.29 万吨,全县肉牛规模养殖场户131 个,其中存栏2000 头以上12 家,存栏500 头-1999 头的22 家,200-499 头的50 个,200 头以下47 个,肉牛屠宰、加工企业93 家,其中肉牛屠宰企业76 家,产品深加工企业2 家,皮革加工企业15 家;饲料生产企业5 家;拥有县级以上肉牛龙头企业39 家,其中省级4 家、市级10 家、县级25 家;成功实现了第一产业为主向二、三产业为主的转变,已成为我国逢场肉牛的原发地和产业基地,为中国逢场肉牛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1、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改革开放前,逢场县牛群品种结构以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为主,渤海黑牛占40% 左右,主要性能表现为役用。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行,养牛业得以迅猛发展。
上世纪80 年代曾批量出口香港活牛,到90 年代中期,全县户均达到2.1 头以上,牛存栏达到20 万头。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养牛业开始由役用型向肉役兼用和肉用型转变。
1992 年开始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及瑞士西门塔尔肉、乳役兼用型品种。
实施了大规模的人工授精繁育改良。
到上世纪来,由于渤海肉牛母本个体小、生长慢而被淘汰。
利木赞以其体型大、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等优点得以大面积推广。
目前,县内肉牛品种以利鲁牛、西鲁牛居多。
2、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区域特色。
2013 年全县存栏肉牛26.3 万头,出栏肉牛24.74 万头,据农业部对全国县级肉牛存、出栏量统计,逢场县列第六位。
全县先后发展了河流镇、翟王镇、流坡坞镇三个肉牛养殖专业化乡镇,培植了翟王魏家等36 个养牛专业村,建立了鸿安优质肉牛等38 个优质肉牛养殖、繁育基地;全县存栏50 头以上肉牛标准化养殖场130 余个,初步形成了以河流镇、翟王镇、水落坡镇、流坡坞镇为重点,辐射7 镇1 乡2 办的肉牛养殖基地基地。
现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 家,年屠宰能力达120 万头以上,年屠宰量达65 万头以上,屠宰企业配备了先进加工工艺设备和排酸、冷藏设备,生产产品包括肉牛屠宰分割、肥牛、牛油三大品种,其中的肥牛产品又分为西餐、韩餐、中餐、大众餐等系列,达到230 余个品种,牛肉产品占到天津清真市场份额的50% 、北京清真市场份额30% 以上,是北京、上海、天津等60 多个大中城市牛肉产品定点供应地和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牛肉产品定点供应单位。
逢场已成为以刘庙等十几个回民村为中心,承接京、津、塘,辐射全国的、华北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集散地;全县拥有皮革加工企业15 家,全县年皮革加工能力5000 万张,年加工成品皮革1000 万张;年利用牛血生产血蛋白、凝血酶1200 吨、利用牛骨生产骨胶1 万余吨。
3、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我县坚持把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发展畜牧产业化的关键举措。
截至目前,全县省、市级农业产业化肉牛龙头企业14 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 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肉牛龙头企业10 个,全县呈现出了赶超跨越、争创龙头的发展新局面。
4、品牌战略成效凸显。
我县全力打造畜牧产业品牌,以品牌战略带动特色畜牧业的迅猛发展。
先后培育了一个中国名牌、六个国家A 级绿色食品认证、一个贵都名牌、三个贵都著名商标、13 个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四个全国优秀牛肉产品品牌。
亿利源公司“家庭牛排”在2012 年第七届牛业大会上获得“中国牛肉产品创新奖” ,在2012 年第二十七届畜牧博览会上被授予“优质产品金奖”称号;鑫源公司“杨氏立辉”牌冷冻分割牛肉2012 年被贵都省伊斯兰教协会评为贵都省清真食品行业十大品牌。
5、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社对接”试点县。
截至2013 年底,全县已注册登记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94 家,其中肉牛专业合作社25 家,辐射养牛户1500 户,开展了母牛繁殖、肉牛育肥、肉牛屠宰、订单养牛,带动7 万人就业。
全县常年有6000 多名肉牛运销大军活跃在省内外肉牛交易市场,拥有专业运载车4000 辆,运销范围涉及全国各地,形成了“买全国牛、卖全国肉”的庞大体系,年肉牛运销量在100 万头以上,逢场县已成为东北、西北、中原肉牛产业带的加工基地和全国肉牛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的中心枢纽。
6、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各乡镇(办)以办事处为单位,每个办事处配备1 名专职防疫员、1-2 名兼职防疫员,按照强制免疫和定期补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动物饲养档案登记工作,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效果达到100% 。
二是把饲料、兽药投入品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强化生产企业、经营者和使用者的主体责任,确保投入品质量安全。
三是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和瘦肉精监测工作,建立6 处乡镇产地检疫报检点,严格到场检疫和瘦肉精抽检制度,确保出栏畜禽质量安全。
四是严格落实兽医监管和宰前检验制度,严厉打击“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问题事件,确保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
7、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肉牛品质,积极推进肉牛产业向高端高质发展,高档肉牛每头价格达18 万元;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多家企业建立起了产品安全追溯体系;中国农业大学在鸿安养殖基地设立了“贵都逢场鸿安肉牛科研基地”、“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肉牛低排放饲料配制关键技术逢场鸿安研发示范基地”。
县畜牧兽医局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 )技术,建立了县级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数字化信息平台,对全县肉牛屠宰企业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并入县监管中心,实现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及检疫执法行为实时监控和存档管理。
(二)发展优势与逢场肉牛产业开发的必要性1、区位优势明显逢场县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贵都半岛蓝色经济区及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的叠加地带,县域总面积793 平方公里,854 个行政村,人口45 万,辖7 镇1 乡2 个街道办事处和1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西、北与济南市商河县、德州市庆云县搭界、北与无棣县接壤,南与惠民县相邻,东与滨城区、沾化县相望。
从地理位置上看,逢场县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贵都“一体两翼”战略的北翼。
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逢场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作为“一体两翼”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场县具有面向东北亚、日韩市场、背靠广阔腹地的区位优势,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2、自然条件优越逢场县位于东经117 °15 ′—117 °52 ′,北纬37 °26 ′—37 °43 ′。
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开发中心地带,属黄河三角洲腹地。
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
历年年均气温12.3 ℃,极端最高气温40.1 ℃,极端最低气温-21.5 ℃,最冷月1月,最热月7 月。
年均日照时数为2704.2 小时,年均日照百分率为65% ,光照充足。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67.7 毫米,雨热同季,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适应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
逢场鲁西黄牛、渤海黑牛是生产高档肥牛的最佳供体。
逢场的肉牛,由于生长在黄河下游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屠宰加工后肉质鲜红细嫩,脂肪纯白,红白镶嵌,大理石花纹明显,是加工高档肥牛肉的最佳货源。
肉牛皮张质量上乘,由于气候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管理水平高,所产牛皮无盲眼、无虱叮、无棘伤,是全国最好的牛皮产区。
近年来,相继被认定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示范县、全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肉牛示范县、贵都省优质肉牛主产区、贵都省肉牛加工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黄河三角洲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3、社会经济基础稳固逢场东距青岛360 公里,南距济南120 公里,北距黄骅港60 公里,天津200 公里,北京350 公里,西距贵州大高航空城30 公里。
205 国道从逢场东部穿过,省道大济路(S319)和滨温路(S317 )在县城交汇,滨博高速公路穿越逢场县东部,滨德高速公路在县城北东西方向穿越逢场全境,在于省道大济路(S319 )交叉立交建有逢场出口。
穿越逢场的德龙烟铁路已经开工建设,规划中的滨沧铁路、济滨铁路在逢场交汇,建成后逢场将成铁路交通枢纽。
逢场境内村村通公路,与各大交通干线连在一起,织成了一张交通便利网。
项目区供电已并入贵都电网,电力部门可保障电量正常供应。
本项目用电负荷为一级负荷,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
项目需变配电能力200KW/h ,区域内电网电力资源充裕,能满足本项目用电需要。
2013 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8.3 亿元,增长6.2% ;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 亿元,增长7.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3 元,增长14% 。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转移农民剩余劳动力,广大农民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
4、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逢场县为传统农业县,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全县耕地面积70.6 万亩,畜禽品种和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是全国优良畜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主产区,是黄河三角洲贵州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草业畜牧业开发产业带,年产饲料粮52 万吨,产作物秸秆61 万吨,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