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DEM数据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 DEM数据组织与管理
1、DEM数据库结构
DEM数据库结构实质上是DEM的数据结构。 TIN的数据库结构
线(特征线)实体的数 据库结构
点实体的数据库结构
三角形实体的数据库结构
2、DEM数据库组织
指DEM数据的管理和调度方式,实际上是可视范围(即工作区)的数 据管理,可以为用户提供宏观、中观、微观等方式的信息服务。 “工程——工作区——图幅”的层次结构索引模式是当前GIS空间数 据库数据组织的常用方式之一。
(5,2),(0,2),(1,1)
-10 0
20
0
-20 0
索引文件
栅格行序号 逐行游程累计数 01 02 … 100 3 7 … 572
游程序号 000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6 0007 … 0572
编码值 R1 R2 R3 R4 R5 R据组织和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基础。
空间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结构
是空间数据模型的表述, 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 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 集合。
DEM数据组织的目的是将所有相关的DEM数
据通过数据库有效地管理起来,并根据其 地理分布建立统一的空间索引,进而可以 快速调度数据库中任意范围的数据,实现 对整个研究区域DEM数据的无缝漫游。
9
1e 5
2
6
3 e4 e6
3
e5
关联边: 1)分布在当前边两侧 2)关联边与当前边夹角最小 3)关联边顶点不重复 边表
e10
e7
4
5
e8
4
存储量小,适合等高线提取 编辑、内插、检索不便
No. e1 e2 e3 e4 …
V1 1 2 2 3 …
V2 2 3 6 6 …
E1 e2 e5 …
E2 e3 e4 e9 e2 …
1 2 3 4 5 6 7 8 9 10
e10
e7
4
5
e8
4
三角形表 No. ......... 1 2 3 4 ... V1 V2 1 2 3 4 2 3 4 V3 6 6 6
No. 2 6 5 3 6 1 4 6 2 ... ... ...
5 6 .........
TIN边结构
2 e1 1 e2 e3
工程:一个区 域内的全部 DEM数据。
工作区:当 前感兴趣的 研究区域。
LOD(level of details)细节层次模型
两个方案: 静态建立 动态实时简化
DEM金字塔
(参看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算法》吴立新,史文中. 科学出版社. 2003)
矢量的数据库结构 工程
具有相同特征的工作区的集合,用来管理大型的空间数据。
.........
No. 2 6 5 3 6 1 4 6 2 ... ... ...
TIN点面结构
e1 1
2
e2 e3
9
1e 5
2
6
3 e4 e6
3
e5
编辑、显示水体方便 三角形邻接关系隐含,检索与内插效率不高
坐标表 No. 1 2 3 4 ... X Y Z P ......... 1 ......... ......... ......... ......... 4 7 ... ... 邻接指针链
5
e8
4
邻接三角形表 No. 1 2 3 4 ... T1 2 3 4 5 T2 T3 5 1 2 -
5 6 .........
3 .........
特点:内插、检索、等高线提取方便,显示、局部结构分析方便; 存储量大、在TIN编辑中需随时维护这种关系。
TIN点结构
2 e1 1 e2 e3
9
1e 5
① 数据显示与浏览
② 数据库查询 ③ 基本DEM分析与应用示范 ④ 数据分发与提取 ⑤ 空间索引建立
⑥ 数据通信
⑦ 数据库更新 ⑧ 数据维护管理
作业
常用的数字高程模型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对比分析格网DEM与TIN的优缺点?
格网DEM数据库如何进行组织?
2、TIN数据结构
简单结构
2 e1 1 e2 e3
9
1e 5
2
6
3 e4 e6
面结构 点结构
• 三角化效率 • 应用方便
3
e5
e10
e7
4
点面结构
边结构
5
e8
4
边面结构
需存储 顶点高程、顶点平面坐标、顶点之间等拓扑关系
简单三角形结构(基本链表结构)
坐标表 序号 属性 X Y Z
e1 1 2 e2 e3
工作区
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物层的集合 多个地物类的集合
层
河流、道路、居民地
地物类
道
2
河 路 湖泊
具有相同空间几何特征和属 性特征的空间对象的集合。
对象
流
2
居民地
3、元数据的数据库管理
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描述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 和其他特征,帮助人们定位和理解数据。元数据是实现空 间数据共享的重要基础。
2
6
3 e4 e6
3
e5
e10
e7
4
存储量小,编辑方便 三角形及其邻接关系需实时生成,计算量大
5
e8
4
坐标表 No. 1 2 3 4 ... X Y Z P ......... 1 ......... ......... ......... ......... 4 7 ... ... 邻接指针链
1 2 3 4 5 6 7 8 9 10
e2 e3
9
1e 5
2
6
3 e4 e6
3
e5
e10
e7
4
存储了三角形之间的邻接关系
坐标表 No. 1 2 3 4 ... X Y Z ......... ......... ......... ......... ......... No. 1 2 3 4 ... 三角形表 V1 V2 1 2 3 4 2 3 4 V3 6 6 6
20 20 20 60 50
30 30 20 20 20 20 20 40 20 20
20
30
0
0
0 20
40
-10
0
行程 (10,2),(0,1),(-10,1),(0,1) 编码
(20,1),(0,2),(40,1),(-10,1) (30,1),(0,1),(-10,1),(0,2) (20,1),(0,1),(20,1),(-20,1),(0,1)
混合数据结构一般采用分别 处理的方式 也可设计一个一体化的数据 结构 应用时常常将其实时地完全 转换为TIN的数据结构。
4、规则格网DEM与TIN的对比
规则格网DEM 优点 简单的数据存储结构 与遥感影像数据的复合性 良好的表面分析功能 不规则三角网TIN 较少的点可获取较 高的精度 可变分辨率 良好的拓扑结构
图幅:按照一定规则对研究区域进行 图幅范围:由坐标范围确定 二维划分的结果。是DEM数据采集、 如:图幅H的范围为: 建立、操作和调度最基本的单位。
(270,120,280,130)
工作区范围:由图幅范围确定 TIN空间索引的问题: 1)相邻图幅之间要有一定重叠 2)为快速定位点所在三角形, 有必要在图幅内建立TIN的空间 索引。
内容
一、DEM数据模型
二、DEM数据结构
三、DEM数据库管理
一、DEM数据模型
1、镶嵌数据模型
思想:空间对象可用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网络来覆盖和 逼近。 适合于三维离散空间数据的表达,及连续变化的空间 对象的模拟 特征参数:网格尺寸、形状、方位等
分类: 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
缺点
计算效率较低
数据冗余 格网结构规则
表面分析能力较差
构建比较费时 算法设计比较复杂
三、DEM数据库管理
DEM数据库实现的两种方式:
基于文件系统和空间索引的方式;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方式。 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引擎SDE DEM数据库内容:DEM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组织方 法、元数据、数据库功能等。
第二章 DEM数据组织与管理
王 丽 xuer217@
空间对象的建立过程
从认知角度: 对象模型、网络模型、场模型 从表达方式: 矢量数据模型、镶嵌数据模型、组 合数据模型 DEM属于基于场的镶嵌数据模型 是对空间对象及其关系的描述。 是空间对象根据其与应用有关的目标需要而对空间 对象的一种提取。 是概念层次上,对空间对象的语义描述。
0
3 5 7 6 8 9
11 12 15 16 13 14 17 18
(4)四叉树编码结构
1 0 3 4
1 2 3 4 5 6 7 8
A
2
0
B
C
D E 9 10 F
5 7
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 12 15 16
13 14 17 18
线性四叉树 通过编码四叉树的叶节点来表示数据块的层次和空间关系。 叶节点具有反映位置的关键字,即位置码。
4、特征嵌入式数据模型
指把特征要素嵌入规则或 不规则镶嵌数据模型中。 指把对地形形态描述具有 重要意义的点、线、面嵌 入到格网DEM中。
特点:克服了格网DEM 难以精确描述地形结构和 突变地形的缺憾,而且维 护了DEM地形描述与处 理的高效、简便优势。
二、DEM数据结构
1、规则格网DEM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