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二、产业部门特定的创新
➢ 帕维特把产业分为四类,每一种类型反映了经济学中的一 种技术变迁型态。
15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 供给者控制产业 ✓ 技术变迁来自机器设备和其他产品投入的供给者。
➢ 规模密集产业 ✓ 技术变迁产生于复杂的生产系统或产品的设计和操作中, 或二者兼而有之。
➢ 基于科学的产业 ✓ 技术主要产生于共同的研发活动,并在很大程度上依靠 学术研究。
第七章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 本章重点 ✓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 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 ✓ 第五节 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 关键词 ✓ 思考题
1
第七章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 熊彼特主题 ✓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面动态过程 ✓ 国家创新系统 ✓ 创新型国家
➢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特色
✓ 强调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 强调企业家的素质、才干、预见性、首创性与敢冒风险
的品格对于社会生产的推进作用
4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二、“新熊彼特”科学技术与创新经济学的兴起
➢ 新熊彼特学派与熊彼特有一样的假定: ✓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由技术和制度创新所导致的内生演 化过程
16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 专门的供给企业 ✓ 专门的供给企业以零件、仪器和软件的形式为先进的使 用企业提供高性能设备,技术积累在这些生产投入的设 计、构造和使用过程中发生。
三、创新:需求拉动还是科技推动
➢ 创新起源的争论 ✓ 科技推动假说 • 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2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主旨 ➢ 创新的五种形式:
✓ 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 ✓ 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 ✓ 开辟新市场 ✓ 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 ✓ 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
3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 区别创新和发明两个概念
✓ 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而创新则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 动中去。
➢ 增量创新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 增量创新常伴随着工厂和设备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和服务
质量的改进和产生
13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二)基本创新
➢ 基本创新是不连续的事件,目前通常是企业和大学以及政 府实验室中深思熟虑研发活动的结果。
➢ 基本创新在各个部门和各个时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 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特征 ✓ “存在某些尚未利用的机会” ✓ 自19世纪末德国企业首创研究开发部门以来,导致新产
品和新工艺的研究活动在本质上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 相当数目的创新和改进产生于“边干边学”和“边用边
学” ✓ 技术进步的积累性特征
6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一、传统理论 (一)技术创新与模仿
8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二)“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
➢ 影响技术创新的三个变量: ✓ 竞争程度 竞争越激烈,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越大 ✓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它在技术上创新所开辟的市场就越大 ✓ 垄断力量 垄断程度越高,技术创新所得到的利益就越持久
9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二、知识、组织与学习 (一)知识与组织
➢ 新熊彼特学派对熊彼特的批评
✓ 熊彼特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新知识的产生,而是如何实现 的过程,因此他低估了新知识及其创造过程。
✓ 过分依赖人格化的企业家形象及其心理基础使之忽略了 对更深刻原因的探讨
5

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
✓ “老年”熊彼特低估了小企业在重大创新过程中的重要 性
➢ “新熊彼特”创新的典型化事实:
➢ 对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型经济来说,在引进、吸收和赶超 相对定型的技术上,企业内部组织学习机制是行之有效 的
➢ 在独立自主开发处于前沿的高新技术上,企业外部学习 机制更为重要。
12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一、创新分类: (一)增量创新
➢ 增量创新是工程师和其他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人员的发明和 提出改进意见的结果,或者是用户首创或建议的结果 (“边干边学”和“边用边学”)
➢ 对于不同企业之间在生产率上的存在巨大差异,“新熊彼
特”主要用企业专有知识积累的不同来解释。
➢ “新熊彼特”对知识的特性的区分: ✓ 普遍的对应于专门的知识 ✓ 可整理的对应于意会的知识 ✓ 普遍的对应于秘密的知识
10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 马歇尔区分了来自于企业内分工的内部经济和来自企业间 交互作用的外部经济。
➢ “模仿”是指某企业率先采用一项新技术后,其他企业以 它为榜样跟着采用。
➢ 影响一项新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 ✓ 模仿比例 ✓ 相对盈利率 ✓ 采用新技术要求的投资额
7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 补充因素: ✓ 旧设备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时间期限,以下情形旧设备的 耐用程度不影响新技术采用:
• 新技术主要是旧设备的一种补充或附件 • 新技术具有不同于旧设备的用途 • 新技术只是替代劳动力,而不是替代设备 ✓ 该部门销售量增长率高低 ✓ 该项新技术首次被采用的年份 ✓ 该项新技术被采用时间在经济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三)“技术体系”变革
➢ “技术体系”的变革是对若干经济领域产生影响,同时导 致全新部门出现的、影响深远的技术进步。
14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四)“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技术革命”)
➢ 极其重要的特征是,它具有在整个经济中的渗透效应,即 不仅导致产品、服务、系统和产业依据自己的权利产生新 的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济的几乎每个其他领域,发 生扩散性影响。
17
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
• 代表人物:熊彼特 • 中心观点:科学技术,不论它是在经济系统之外,
➢ 彭罗斯发展了马歇尔的“内部经济”,特别强调了企业成 长过程中两种内在机制
➢ 里查德森主要集中于“外部经济”理论,其分析基于对两 对概念的区分:能力和活动、活动的类似性和互补性。
11
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二)组织学习
➢ 企业能力理论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学习与能力,知识是 能力的基础,在知识转化为能力时,发挥作用的是学习 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