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课件(上)

文学概论课件(上)


英美新批评
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 文学本体论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
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
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兰塞姆 J.C.Ransom 1888—1974
结构主义
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
‚深层结构‛
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
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语言与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 序与序列等
四、参考书目
本章小结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 三个角度,说明文学概论的性质。 2、为什么说文学概论具有实践性品格? 3、如何学习文学概论?
第一章
文学活动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学活动的发生。 2、把握文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和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文学活动四要素。 把握文学活动的发展规律。
‚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浪漫主义、福柯:作者缺席
“诗言志‛说
《尚书· 尧典》中的‚诗言志‛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
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荀子· 乐论》中的‚夫乐者,乐
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荀子
浪漫主义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流露。‛
——华兹华斯
华兹华斯
福柯:作者缺席
康德 Immanuel Kant 1724—1804
席勒
“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 的共同生理基础
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
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 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 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
席勒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 衡关系‛: 第一,某些艺术种类的繁盛期只能出现 在社会发展的低级阶段; 第二,整个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水 平不成比例。
不平衡关系
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 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 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 的俄国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 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4、读者:是文学活动的接受主体, 只有经过读者的阅读、接受,作者 创作的作品才能实现其价值。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 时政。作者自称该书 是‚使世人烦恼而不 是供他们消遣‛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
二、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或内部规律
1、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传统: A、纵向承继本民族文学传统; B、横向吸收他民族文学传统;
2、在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革新创造,推陈出 新:既超越本民族文学传统,又超越他民族 文学传统,促使文学的健康发展。
古鲁斯
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 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 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
二、文学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劳动
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成。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一节
文学活动及其构成
一、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 作品、读者这四个基本要素
或环节构成。
一、文学活动的四要素
1、世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 生活或社会现实。 世界的含义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社会世界 超验世界
艺术模仿论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1744—1803
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 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 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 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
3、游戏发生说
康德
席勒
古鲁斯
康德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 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 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 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 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荆浩
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
而取其真。‛
叶燮
《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
之情状也。‛
2、作者:是文学活动的创作主体,通过创
作作品表达他的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 的感受。
艺术表现论
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中西传统对作者的观念
3、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社会心理 等也是影响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A、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对文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直接而深 刻的影响。 B、道德是人们共同遵循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在文学与 经济之间,道德起着仅次于政治的中介作用。 C、哲学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哲学通过影响作家的世界观 而影响创作;哲学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时,往往对一个时代的 文学面貌、思潮和运动产生重大影响;哲学融入作品形象体 系后,往往形成深厚的哲理意蕴,丰富作品审美价值,增强 艺术魅力。
一、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或外部规律:
1、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和最终决定因素。
第一,经济繁荣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第二,经济发展往往带来社会稳定,政治相对开明,社 会思潮活跃,有利于发挥作家艺术个性和创造才能; 第三,经济繁荣往往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使民族文学 可以借鉴外来文学,推动本民族文学的发展。
“作者的作用是表示一个社会中某 些话语存在、传播和运作的特征‛
一方面,作者是功能性的
另一方面,作者表现了话语存 在的特殊性
两种不同的作者 ‚跨话语的作者‛ ‚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米歇尔· 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26—1984
3、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中介,文学所 反映的世界和文学所表达的情感终究 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 层的意蕴
形式主义文论
俄国形式主义
英美新批评 结构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 的对象是 ‚文学性‛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理论家
列 宁
普列汉诺夫
卢卡契文学论文集
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第一,民主的价值取向。 第二,科学的价值取向。 第三,现代的价值取向
三、学习文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关注基本点的原则和方法:重视基本概 念、范畴、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文学 观念。 2、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和方法:将理论学习 与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现象的关注结合 起来,并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作家、 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参加文学批评与理 论研究的实践活动
2、艾布拉姆斯提出了文学活动四要素说, 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由作品、作家、 世界、读者四要素的相互作用。 这规定了文学理论四个方面的任务: A、本质论 B、创作论 C、作品论 D、接受论
艾布拉姆斯文学活动四要素说:
世界 读者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作家
(二)文学理论的品格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
文学活动的发生历来争 议较大。
一、关于文学发生的几种学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巫术发生说
巫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
式系统
弗雷泽 :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
的关系问题
巫术原理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 同果必同因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 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 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弗雷泽J.G.Frazer 1854—1941
2、宗教发生说
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
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赫尔德 格罗塞
赫尔德
诗产生于由感觉所经验的自 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诗不是靠深 思熟虑,而是靠对事件的无意识 反映来完成。诗是诗人意识不自 觉的自然流露 。诗歌情感同宗 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 首先,文学概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长 期的、多种多样的文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文学概论必 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它永远是 生动的、变化的。 最后,文学概论对实践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任何文学理论,总要以一定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去解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总是打上 阶级或阶层的烙印,体现出明确的价值取向。 就古代文论看, “诗言志”、“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诗缘情而绮靡”等,都有 一定的理论出发点。 就西方文论看,“模仿说”、古典主义、俄 国形式主义等,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倾向。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儿童文学作品
岳飞的《满江红》
从 ‚靖康耻,犹 未雪,臣子恨,何 时灭‛来看,词作 主要表达忠君情愫 现在被诠释为爱国 主义名篇
岳飞像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20世纪60年代兴起 代表人物 姚斯 伊瑟尔
姚斯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 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 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 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 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 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 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文学概论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人文分院 袁金刚


教学目的:
1、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2、掌握文学理论的品格。 3、了解文学理论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