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上册书知识要点

初中化学上册书知识要点

初中化学上册书1-7单元知识点绪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

改变的通常是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运动状态。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或分子本身是否发生改变)2.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及腐蚀性等。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基本实验操作)1.药品取用:(1)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时,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即一倒二向三挨四复原)2.给物质的加热(1)给固体物质加热一般将装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架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药品要尽量平铺(以增大受热面积)。

(2)给液体物质加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加热前要抹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管口不能对人。

3. 气密性检查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装置不漏气。

4.过滤(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空气的成分:N2约占78%(体积),O2约占21%。

另外,空气中还含有CO2、水蒸气和稀有气体。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反应原理:4P + 5O22P2O5b、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c、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d、①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小于1/5)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就测定结果等。

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大于1/5)的原因:红磷燃烧后伸入广口瓶太慢,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②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原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碳、硫或蜡烛代替红磷,原因:它们的燃烧产物是气体(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2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属于物理变化)过氧化氢水+氧气(2H2O2MnO22H2O + O2↑)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 △ K2MnO4+MnO2+ O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2KClO32KCl+3O2↑)点燃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详见教材p45、p115)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若加热高锰酸钾,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6、常见气体的用途: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液氮冷冻 稀有气体(He 、Ne 、Ar 等):保护气7、缓慢氧化(均放热):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第三/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一、水1、水的组成: (1)电解水 化学反应:2H 2↑ 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

两者体积比2:1。

2、水污染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B 、防止水污染:工业废水经处理再排放;生活污水经处理再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C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4、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活性炭吸附有色色素、异味,属于物理性质)。

(2)硬水与软水A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B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3)但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身体健康(纯净水中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三、氢气 H 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2、化学性质: 可燃性:2H 2+O 2====2H 2O 还原性: CuO+H 2 Cu + H 2O用途:高能燃料3、氢能源的优点:热值高、无污染(因为只生成水)、来源广(因为能以水为原料制取)。

四、原子结构1、原子结构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见右图)2、原子中的两个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3、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质子数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离子的方法(见右图):五、元素与离子符号(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H、N、O等元素符号表示两个意义;Fe、Cu、He等元素符号表示三个意义。

(2)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2Mg2+六、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及其与离子的对应关系)七、化学式意义(以H2O为例)化学式的含义H2O表示: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③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八、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如: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原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硅等均由原子构成。

构成分子:如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

水(H2O)、氧气(O2)、二氧化碳(CO2)等均由分子构成。

物质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含多种物质):如空气、海水、石油、天然气及煤、石灰石等各类矿石分类单质:金属(Fe Cu Mg)、非金属(H2 O2 N2、S P C 、He Ne Ar)纯净物(含1种元素)(含一种物质)氧化物如水(H2O)、四氧化三铁(Fe3O4)、二氧化碳(CO2)等化合物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等(含多种元素)其他碱--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 Ca(OH)2 ]等盐-- 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酸钾(KClO3)等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重要推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4、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微观原子数目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五个一定不变宏观化学反应CH4+2O2CO2+2H2O 分子总数不变2H2 +O22H2O 分子总数改变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如:H2H:表示2个氢原子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如:Fe 2Fe:表示2个铁原子注意:元素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的个数。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以 2H 2 + O 2 2H 2O 为例2×2 32 2×18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 (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质量的水2、检查化学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步骤:(1)化学式书写(化合物则按化合价要求检查);(2)反应条件的标注(区分“加热”与“点燃”的方法:看现象-----若燃烧,则反应条件为“点燃”,若无燃烧现象,则为“加热”;对在溶液中的反应,常温下一般即可发生,不需另标注反应条件);(3)配平;(4)生成物的气体(↑)或沉淀(↓)的标注。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2、注意: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3、常用换算计算公式:(1)气体的质量(g )=气体密度(g/L)×气体体积(L )(2)纯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物质纯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 )天然物中最硬,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 )最软,有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C+O 2(充足)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 :2C+O 2(不足)2CO 3、还原性:C+2CuO 2Cu+CO 2↑ 应用:冶炼金属。

如工业炼铁(反应如下):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 2O 3+3C 4Fe+3CO 2↑三、二氧化碳的制法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1、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应用:作燃料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故加热后变红的石蕊试液又变紫色(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本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