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麦穗》导学案部分答案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幼年丧父,从母姓。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在那绿草地上》等。
她的作品初期特点是婉约清丽,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_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
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干什么)?
故事开头写了一群姑娘拣麦穗,再讲小女孩也拣麦穗,因为她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
后来老汉死了,小女孩很伤心,在柿子树下哭。
(2)姑娘们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她们对自己的梦的态度是怎样的?
梦想:憧憬美好未来、幸福婚姻的梦。
结果:破灭了。
不再有梦。
态度:顺从、麻木。
(1)老汉疼爱我吗?为什么?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老汉对“我”的疼爱?
疼爱。
答应等“我”,给“我”送小礼物,不再开玩笑。
(2)从“我”与老汉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人?老汉又是怎样的人?
“我”:小时候——天真懵懂的小女孩;后来——懂得珍惜真爱的姑娘。
老汉:慈爱、善良、纯朴,同时身世飘零、历经沧桑的老人。
(3)“小火柿子”在这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寄托了对卖灶糖老汉的依恋和喜爱以及对老汉离世的悲伤、痛苦、怀念之情。
寄托了作者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对理想的人生形式的执着追求。
(4)“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我”的什么情感?“我”为什么常常想找到那个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
“烟荷包”寄托了作者对老汉的思念与感恩之情。
“烟荷包”虽然粗糙、丑陋,但它饱含了作者对老汉所给予的那份朴素的疼爱的回忆,作者想找到它,就是想找到生活中朴素的温爱,这种温爱是作者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探究点三:
(1)姑娘们的梦和“我”的梦有何相同之处?
都是对未来的遐想,都表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两者的梦都破灭了,她们对破灭的梦分别采取了什么态度?
姑娘们:麻木、顺从,不再有梦。
“我”:依然怀念人间至真、至美、至善的情感,对美好的事物有所梦想、有所追求。
与姑娘们相比,“我”仍有梦,因此,“我”梦想的破灭不是悲剧。
训练案
1、D (A gěng gěng jīng gěng B sào zǎo zào zào C xiáxiáxiájiā D lán)
2、C (A 嫁接 B 前仰后合 D 红得透亮)
3、C (应改为“死乞白赖”,意为纠缠个没完。
“死皮赖脸”形容不顾羞耻,一味纠缠。
)
4、B (A 搭配不当“拣麦穗是时节”;C语序不当,应为“一群嘎嘎叫着的鸭子”;D 语序不当,应为“刚刚能够”)
5、(1)肖像描写、语言描写(2)“我要天天吃灶糖呢。
”表明美好生活的向往,渴望得到疼爱,得到温暖。
(3)他是一个饱经风霜,一头长白发,满脸皱纹,孤独无依,四处漂泊,渴望得到关爱和温情的老人。
在“我”毫无顾忌地向卖灶糖老汉表明心愿的对话中,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和充满爱心的老汉两颗纯朴善良的心灵实现了沟通,这是一种充满真诚的感情。
6、示例:勤奋是成功的基石,登上了多少难攀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