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学》复习提要解答第一章绪论第一部分土地1.什么是土地?(1)土地的一般概念:从对土地利用和管理角度,可以把土地的定义概括为,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水域和滩涂。
(2)土地的自然科学概念,从土地的自然科学研究出发,认为土地是指陆地及其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即指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区域,其特性包括与这一区域上下垂直的生物圈的相对稳定或可以预见的,周期循环的所有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
(3)土地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上的土地定义是自然赐于人类的资源、资产,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人类劳动而形成的资产,其范围为陆地(包话水)的以上和以下的三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2.土地与土壤、国土、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土地和土壤不是一个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的含义要比土攘广泛得多。
土壤只是土地表层的附属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却无法搬动土地。
严格地说,土地与国土也不是一个概念.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土地和土地资源也是有区别的,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目前人们还很难断定,哪部分土地是绝对不能利用,不能为人类创造财富,绝对无经济价值的,所以,土地和土地资源在习惯上是通用的。
3.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因土地数量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在一定阶段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变数。
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亦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它取决于自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
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力越低,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越小,反之则越大。
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日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矛盾之一.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土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4.什么叫土地的两重性?它对强化土地管理有何理论指导意义?土地具有两重性,既它不仅是生产资料,而且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客体.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在被人类利用的过程中,总要反映出一定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包括:占有、使用、支配和收益关系。
土地的占有.使用关系任何时候都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基础,进而反映了社会经济的性质。
指导意义: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既反映了进行土地分配和再分配的客观必要性,也是进行地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土地关系的调整,体现了土地管理的阶级性质。
5.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只有哪些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特性?它对土地管理有何指导意义?(1)土地是自然本身的产物,(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的永久性,(4)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指导意义,土地的上述特性启示我们要十分珍惜和保护土地,合理地利用全部土地,使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以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同时永示我们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正确利用,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的布局。
6.土地作为资源具有那些职能?(1)土地是人类的生存条件,(2)土地是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3)土地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7.士地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中起什么作用?在农业部门中,土地既是生产基地和劳动场所,又以自身的理化性质参与农作物自然再生产过程,形成农业产品,所以土地又是劳动对象;在非农业部门中,土地起着基地、场所的作用。
8.土地对人类社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存和一切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存在。
9.何谓土地资产?土地资产是指具有社会属性的土地,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10.如何理解土地不仅是不可替代的资源,而且又是一笔大的资产?(1)土地的稀缺性和有限性,使经营垄断成为可能;(2)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可以定期从土地使用者那里得到地租,地租是土地资产的最大,最直接的表现形,(3)土地是人类劳动投入的载体,人类可以从土地取得投入资本的效益和增值,(4)土地收益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如何发挥土地作为资产的这一职能?我国土地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国家可以向使用国有土地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收取土地使用费——地租,国家也可以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并从土地使用者那里取得土地出让金、土地增值费。
集体经济组织把集体所有的土地承包或出租给农户、乡镇企业单位使用,并向他们收取地租,如各项提留和土地使用费等.除此,国家还可以获得土地税的收益.土地收益必须通过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建立土地市场,使城市土地使用权得以流动才能实现,土地作为资产这一职能才能得到完整的发挥.12.我国土地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主要是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
具体是:(l)土地总数最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5,占亚洲面积的1/4,仅次于原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但我国的土地资源按人口平均却是世界上比较贫乏的一个国家。
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13.3亩,只有世界平均数44.5亩的l/3,仅相当于加拿大的1/47,原苏联的1/9,美国的1/4。
(2)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同时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各地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极为复杂而多样的土地类型。
在全国各种土地类型中,山地多于平原,全国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其中山地占33%;平原--盆地占31%。
(3)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高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4)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全国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的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土地后备资源18.8亿亩,其中宜垦土地约为5亿亩.在5亿亩宜垦土地中,质量较好、宜农的只有2亿亩左右,按现有技术条件,综合开发,综台治理,土地垦殖率以50%计算,全部开垦出来,耕地面积最多只能增加1亿多亩。
(5)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000多亿立方米。
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8%;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3.7%。
我国处于季雨地带,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使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趋尖锐,13.什么叫土地关系?土地产权关系?土地关系是指人类在占有和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其中,土地产权关系是土地关系的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土地产权是指以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利的总称。
土地产权关系不仅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而且更重要的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14.我国在土地产权关系方面存在那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土地法律关系方面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土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土地权属紊乱不清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2)我国在土地经济关系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完全地实现.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改变无偿为有偿,无限期为有限期,改善了土地经济关系方面的问题。
但是,目前人们在观念和心态上对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仍认识不清,有的把土地有偿使用和“乱收费、乱摊派”混为一谈。
(3)土地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自发性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大量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自发地进入市场,在土地交易中,本应归土地所有者——国家的土地收益(地租),几乎全部被土地使用者——部门、单位或个人所侵吞,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量约为百亿元。
15.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那些问题?(1)耕地严重减少;(2)土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2)土地利用的个人目标的矛盾,(4)现有的土地使用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
(5)土地质量退化,优质土地数量减少。
第二部分土地管理概念1.什么叫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用以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一项国家措施。
2.土地管理的特性是什么?土地管理除具有管理的一般属性外。
还有其自身的特性,(1)全面性,(2)统一性,(3)科学性,(4)法制性。
3.如何理解土地管理的阶级性?土地的两重性,决定了土地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土地的占有关系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经济基础,土地的使用方式是受社会生产方式所支配。
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对土地的占有和垄断,通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政策和法律,作为处理有关土地占有、使用和权利转移的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的土地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以维护符合无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目的.4.土地管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土地管理学是以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通过国家措施对人们组织土地利用行为的控制、制约、指导和监督体系的一门科学.它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具有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三方面性质。
5.土地管理的职能包括那些方面?土地管理的职能可分为目的任务职能和管理程序职能两个系统.土地管理的目的任务职能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正确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土地,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土地管理的程序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监督等。
8.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针么?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土地公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加强土地的法制管理,使土地管理走上法制轨道。
7.现阶段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宣传、贯彻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及有关土地法规,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强化土地管理,实现全国土地统一管理;(3)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4)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完稳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5)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地产市场体系;(6)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宏观管理,实现计划管理和招标管理。
8.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其相互关系是什么?根据土地管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当前我国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产权、产籍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两大部分。
在产权、产藉管理中,地籍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摸清土地家底和确认土地权属,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产权管理是为贯彻、执行国策,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要采取的一系列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