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2 奇偶性(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3.2 奇偶性(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1.3.2 奇偶性
教学时间:
教学班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判断某些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加强化归转化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函数奇偶性,单调性的综合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I )复习回顾
1.回忆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并复述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2.初中几何中轴对称,中心对称是如何定义的?
轴对称: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即一个图形沿直线折叠,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
中心对称: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即把一个图形绕某点旋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能够与另一图形重合)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函数的另外一个性质——奇偶性(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II )讲授新课
1.偶函数
(1)观察函数y=x 2的图象(如右图)
①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关于y 轴对称。

②从函数y=f(x)=x 2本身来说,其特点是什么?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函数y 取同一值。

例如:f(-2)=4, f(2)=4,即f(-2)=f(-2);
f(-1)=1,f(1)=1,即f(-1)=f(1);
…… 由于(-x )2=x 2 ∴f(-x)= f(x).
以上情况反映在图象上就是:如果点(x,y )是函数y=x 2的图象上的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y 轴的对称点
(-x,y)也在函数y=x 2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 2是偶函数。

例如: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等都是偶函数。

2.奇函数
(1)观察函数y=x 3的图象(投影2)
①当自变量取一对相反数时,它们对应的函数值
有什么关系?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也是一对相反数。

②这个事实反映在图象上,说明函数的图象有怎样的对称性呢?错误!未
找到引用源。

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即如果点(x,y )是函数y=x 3的图象上任一点,那么与它关于原
点对称的点(-x,-y )也在函数y=x 3的图象上,这时,我们说函数y=x 3
是奇函数。

,即
,)2
1()21(41)21(41)21(f f f f =-==-
例如: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都是奇函数。

3.奇偶性
如果函数f(x)是奇函数或偶函数,那么我们就说函数f(x)具有奇偶性。

(III)例题分析
②函数中有奇函数,也有偶函数,但是还有些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唯有f(x)=0(x∈R 或x∈(-a,a).a>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③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具有奇偶性的函数,首先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其次f(-x)= f(x)或f(-x)=- f(x)必有一成立。

因此,判断某一函数的奇偶性时: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对称,再计算f(-x),看是等于f(x)还是等于-f(x),然后下结论;若定义域关于原点不对称,则函数没有奇偶性。

证明:设x1<x2 <0,则-x1>-x2>0.∵f(x)在(0,+∞)上是增函数。

∴f(-x1) >f(-x2),又f(x)在R上是奇函数。

∴-f(x1)> -f(x2),即f(x1)< f(x2).
∴函数y= f(x)在(0,+∞)上是增函数。

结论:由例2可有:
奇函数在两个对称区间内的单调性是相同的;
偶函数在两个对称区间内的单调性是相反的;
(IV)课堂练习:课本P35思考题和P36练习1,2
(V)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以及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使用。

特别要注意判断函数奇偶性时,一定要首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否则将会导致结论错误或做无用功;对于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题,要深入分析、理清思路、总揽全局、各个击破。

(VI)课后作业
书面作业:课本p39习题1.3 A组题第6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