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酸碱测试题

初三化学酸碱测试题

初三化学酸碱测试题初三化学酸碱测试题1.滴有酚酞溶液的Ca(OH)2,溶液分别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显红色的是()A.CO2 B.H2SO4溶液 C.稀盐酸D.K2CO3溶液2.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M)与溶液的PH关系的是()3.常温下,反应M+酸→N+盐,其中M、N的类别不可能是()A.单质、单质 B.盐、酸C.碱、氧化物 D.氧化物、酸4.用下列溶液分别滴入NaOH溶液、溶液和稀中,产生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无色酚酞试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CaCO3B.HCl→NaClC.Al →Al2(SO4)3D.Fe→Fe2(SO4)36.区分稀H2SO4溶液和稀HCl溶液,选择以下哪种物质()A.碳酸钠溶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酚酞试液 D.氯化钡溶液7.向盛有盐酸溶液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的pH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的是()8.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D.②③④9.下列离子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Cu2+、SO42-、Cl-、Na+ B.OH-、K+、NO3-、Ba2+C.Mg2+、SO42-、Al3+、NO3- D.Na+、CO32-、Ca2+、Cl-10.10克20%的氨氧化钠溶液和l0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B. C.溶液 D.溶液11.在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要把含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下列试剂可以选用的是()A. 石灰石粉末 B.生灰石粉末 C.澄清的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12.若将50g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g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的PH等于7 B.混合溶液的PH大于7C.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g D.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13.向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质量,纵坐标表示反应的有关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14.要使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15.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CO2、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吸收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有CO和CO2,肯定无N2 B.一定有CO和N2,可能有CO2C.一定有CO和CO2,可能有N2 D.一定有CO和N2,肯定无CO216.下列试剂中,能把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KCl溶液 B.K2CO3溶液C.NaNO3溶液 D.稀盐酸17.下列物质能大量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 A.硝酸、氢氧化钙、氯化钠B.硝酸钾、氯化铜、硫酸钠C .氢氧化钠、硫酸镁、氯化钡D .盐酸、碳酸钠、硝酸钙18.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 .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D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19.下列物质不能用酸与金属反应直接制取的物质是:A .FeCl 3、CuCl 2B .MgSO 4、MgCl 2 C .AlCl 3、Al 2(SO 4)3 D .ZnSO 4、ZnCl 220.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 B.石灰水和雨水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 D.食盐水和蔗糖水21.按要求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其前面的字母填空。

A.肥皂水 B.干冰 C.洗洁精 D.食醋⑴人工降雨可使用。

⑵除去水壶中的水垢用。

⑶区分硬水和软水用。

⑷洗去碗筷上的油污用。

22.按要求写出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用含Al(OH)3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2)苛性钠露置于空气中逐渐变成白色粉末;(3)用盐酸除铁锈;(4)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污水中含有的硫酸。

23.怎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Cu(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SO4(Cu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CaCl2(Ca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H2(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4.有失去标签的硫酸、盐酸、氢氧化钠三瓶溶液。

拟用BaCl2溶液和酚酞试液按下列步骤鉴别:(1)从三支试管分别移取各溶液少许作试样,向试样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所取得溶液是H2SO4,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将剩余的两种试样各取少许放入另外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_____________,如发生现象为____________,所取得溶液为NaOH溶液。

(3)无明显现象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对固体猜想】猜想工: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有气泡产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 (填化学式),该实验 (填“能千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现象b为,则猜想Ⅱ成立。

【反思】久置的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6.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甲实验中滴加酚酞的作用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碳酸钠;猜想二:只有氢氧化钙;猜想三: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同学们想用实验来验证上述猜想,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预计现象预计结论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猜想正确。

②。

猜想一正确。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

③。

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下28.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学习过的物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

试回答:(1)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C 。

(2)得到F溶液的操作1的名称为。

(3)若H是蓝色沉淀,请写出G + F → H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反应①的基本类型是反应。

29.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1)A的化学式为,F的化学式为;(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30.A、B、C是三种常见的氧化物,常温下,A 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D、F是白色固体,自然界中含有F的矿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向E、D中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E中石蕊呈红色,D中石蕊呈蓝色。

B和C化合生成D时,放出大量的热,下图是相关物质的转化关系:试回答:(1)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B___________ C_________ E___________(2)书写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

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第1次2017.4第2次2014.8第3次2012.2第4次2012.0第5次20m试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表格中m的值为;(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2.小明的妈妈经常为小明蒸碱面馒头吃,有一次小明仔细查看了包装说明,发现此品牌纯碱中碳酸钠含量大于98%。

他从家里带了一包样品来学校实验室检验其中的碳酸钠含量是否属实。

现准确秤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忽略CO2溶于水)。

共用去盐酸36.5g,此时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40.3g(杂质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

试计算:(1)生成CO2的质量是。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并判断样品中碳酸钠含量与标签是否相符。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