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材料行业的宏观分析

新材料行业的宏观分析

新材料行业的宏观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

下面是对新材料行业的宏观分析,欢迎阅读。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目前来看,新材料产业竞争力依旧薄弱,核心关键材料对外依存度仍较高。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性引导、改善市场化环境。

材料行业是一国工业体系的基础,新材料的研发则关系着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正因此,我国多次出台针对性政策鼓励发展新材料产业。

然而,材料领域的一大特点是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因此尽管国家大力支持,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关键新材料自给率仍堪忧。

除了核心关键新材料自给率不高,也出现某些领域过剩的担忧。

例如,多晶硅、碳纤维、锂电子等热门新材料出现扎堆,部分地区陷入结构性过剩窘境。

对此,未来可以试着打造国际一流的新材料创新高地,以吸引更多专业人才。

同时,落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完善政策引导机制。

新材料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别是我国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升级,更需要新材料产业做支撑,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前景十分乐观。

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新材料产业产值已从XX年的6500亿元增至XX年的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5%。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新材料产业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产值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发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随着家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新材料产业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另外,新能源汽车、可穿戴设备、航天军工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也将进一步刺激新材料产业的增长,加快核心关键材料的突破。

总的来说,新材料产业前景大好。

但是目前竞争力薄弱,亟待多措并举完善制度,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助力新材料产业发展。

如此才能实现《“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即到2020年重大关键材料自给率达到70%以上。

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以及投资热点分析信息材料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

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在激光显示DPL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例如,全固态激光材料的生长、后加工和镀膜技术,高功率光学元件的镀膜技术,镀膜的直接检测技术等。

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材料是发展新能源的核心和基础,发展方向是开发绿色二次电池、氢能、燃料电池、太阳能(000591)电池和核能的关键材料。

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技术前沿包括高能储氢材料、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材料、多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等。

XX年,我国在高性能锂电池材料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我国锂电池产业更大发展,特别是锂电池动力电池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打破了日本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

我国自主开发的钴镍锰酸锂成本仅为钴酸锂的一半,高温稳定性也大幅度改善,改性天然石墨球负极材料已研制开发并投入批量生产。

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电池发展很快,纳晶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成本估算$/pW。

如果效率达到5%,性能价格比将超过非晶硅,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生物医用材料随着生物技术、医药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交互融合,新型和新概念生物医用材料层出不穷。

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生物活性材料、介入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新型人造器官、人造血液等代表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在国家科技政策和计划资助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集中在骨科修复材料、药物控释材料、介入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等。

我国组织工程材料以骨材料研究为主,形成了以四川、上海、武汉、北京等多家单位为代表的格局。

随着安泰科技(000969)股份、法尔胜(000890)等一些上市公司的介入及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活动,我国介入诊疗材料与器械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国内年产值达到25—30亿人民币,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有了较大提升,其中非血管和心血管介入治疗产品国内市场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开展纳米加工、纳米电子、纳米医疗以及机器人(300024)等未来能形成新兴主导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一方面是对现在的信息高科技产业和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纳米产业主要包括特种纳米碳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改性的纺织品及医疗保健等领域。

纳米材料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利用纳米粉体材料的功能特性,对传统产品进行升级。

在纺织行业,纳米材料改性的功能纤维产品相继问世;抗菌抑菌、红外保温、负离子释放、自清洁、阻燃和防水防静电产品已进入市场;纳米涂料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在最新的纳米技术研究领域,我国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我国研制出高稳定、可擦写的有机分子纳米存储材料,存储点尺寸为2个纳米,存储密度在1013比特/厘米2,是传统存储密度的105倍;在国际上首次创新提出GaAsSb/InGaAs非对称双量子阱结构,并在实验上获得室温微米发光纳米材料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制出性能良好的微米室温工作边发射激光器。

超导材料与技术超导材料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探求更高温度超导体,实现高温超导材料产业化技术在能源、电力、移动通讯、国防领域的应用。

从目前国际上高温超导产业化应用的趋势来看,在继续改善BSCCO带材(也称为第一代带材)的同时,各国正在努力研究开发一种在柔性金属基带上涂以YBCO厚膜的涂层导体(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铋系高温超导线材目前已实现商品化,主要产业化核心技术被美国、日本、中国、德国等少数国家所掌握。

我国铋系高温超导线材已实现了产业化,在超导材料的应用方面如超导电缆、超导滤波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XX年7月,北京云电英纳超导电缆有限公司的三相交流米35kV/2kA高温超导电缆系统在云南昆明普吉变电站挂网运行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超导电缆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这是全球第三组并网运行的超导电缆系统,综合性能优于前两组,多方面拥有自主关键技术。

XX年3月,清华大学研制的超导滤波器系统在中国联通(600050)CDMA移动通信基站上现场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高温超导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首次实际应用,各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实用核心技术的国家。

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精细化、低成本化、生产全球化、工艺无害化、装置大型化、应用普及化、创新持续化、竞争激烈化方向发展。

随着催化剂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技术人员对于微观化学合成领域的控制能力,使得化工新材料新产品的合成更为灵活,速度不断加快,效率也大为提高。

专用性、功能性产品日益成为化工新材料领域中发展最快、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化工新材料由于涉及面广,与下游应用结合紧密,因而成为边缘学科活跃的领域。

如纳米技术与材料技术的结合,生物技术、医疗技术与材料技术的结合,膜材料技术与过程控制的结合等等为新学科的不断涌现提供了机会。

高性能结构材料从世界上新材料的发展趋势看,钢铁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的生产一直在向短流程、高效率、节能降耗、洁净化、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高性能结构陶瓷在保持原有耐高温、高强度的前提下向强韧化、易成形加工方向发展;高分子材料向材料的微观设计、多层次结构调控、集成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复合材料以高性能、低成本制造技术为发展重点,向材料设计-制造-评价一体化、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

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

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一、信息材料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

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在激光显示DPL晶体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例如,全固态激光材料的生长、后加工和镀膜技术,高功率光学元件的镀膜技术,镀膜的直接检测技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