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11月20日为“中国1120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2013年8月8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总心血管病患者达2.9亿,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

如果突然遇到身边有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强调,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为120分钟。

两个“120”,筑起心梗救治防线。

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犹如断电一样突然停止,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

在首个“心梗救治日”前夕,本报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探讨如何在急性心梗救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救治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60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

以2013年的
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70万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

患者发病后很长时间才到医院、家属犹豫不决、院前急救体系有待完善、基层抢救水平有待提高等,都影响了血管再通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