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国初期兵团构成

建国初期兵团构成

建国初期兵团构成大家知道49年全军整编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编成了19个兵团,分别是1、2、3、4、5、7、8、9、10、12、13、14、15、18、19、20、21、22和23兵团。

其中1---20兵团为各野战军各野战纵队组成,而21—23兵团则为原来的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组成。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各野战军的兵团:一、第一野战军。

当初军委为什么来个从西向东命名野战军番号我一直不明白,地图方便?其实东野称一野从东向西最合适了,东野本来就是一方面军嘛,何况实力和人气也是排第一,以后裁军留的自然多,而且从东往西基本和野战军实力相符合。

现在倒好,弄的解放军最强的万岁军番号是38,怎么看怎么别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三八,呵呵!要不然叫1军多好,名副其实的解放军第一军。

而且现在解放军的主力军番号都基本很大,到下属团时都是几百,多别扭啊。

看人家霉菌,几个王牌番号全是第一(机步师、骑兵师、装甲师、陆战师),省事好记还威风!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是推算过,假如东野改一野的话,那么华野作为二野番号还是从20开始,华北作为最后番号还是从60开始,不过西野和中野的番号要变而已,倒是很巧合啊。

回头看一野,第一野战军属于自己的其实就是两个兵团,1兵团和2兵团。

18兵团和19兵团属于外来户,我们就把他们放到华北野战军吧。

一野兵团划分充分体现了小山头主义,简单的说就是各纵队首长一律要带自己的老部队,所以当初老彭头疼了好一阵。

一野两个兵团的番号,有资格当兵团司令的显然整个一野只有三个人,张宗逊、王震和许光达。

这几个人都是红军时期就是师级甚至军团级干部,资历最老。

老张当时已经是一野第一副司令了,是仅次于老彭的第二把手,所以兵团司令自然就是老王老许了。

一般来说按番号顺序应该是1兵团辖1、2、3军,2兵团辖4、6、7军,名正言顺。

可是老王当时是2军军长,老许是3军军长,这样两人就扎堆了啊,难道都跑1兵团去不成?于是堂堂彭大将军战场上雷霆万钧,此时内心里就是走不出自己的小山头了(后来朝鲜战场上38军的事堪称典型,可见老彭在这方面也不能免俗),整天愁眉苦脸。

兄弟野战军兵团都已经成立了,番号最*前的一野却还没动静,让后来堂堂的大将上将此时仍然只是军长。

最后还是1军政委廖汉生中将聪明,一眼看出老彭小九九,建议1、2、7军编1兵团,老王当司令。

3、4、6军编2兵团,老许当司令,于是皆大欢喜。

老彭一想对,就这么办。

要说老彭也不是粗到家,他立刻就想到了同样老资历的老廖的安排,可他又不够聪明,居然问人家自己想什么安排,难道让人家自己说自己想做兵团政委啊,于是倒霉的老廖只好说自己当军政委挺好,于是老资格的老廖就真的只是1军政委,建国后只授了中将。

按照他的职务,军政委中将是合适的,毕竟上将军政委全军还是没有的(成立兵团制后),可老彭为什么不可以把王震兼的兵团政委让给老廖呢,不是很合适嘛。

也就老廖这个老实人,换别人肯定很不爽的,难怪老彭主军数十年,嫡系亲信几乎没有,真是太不会做领导了,谁跟他谁倒霉。

还有1军军长小贺和7军军长彭绍辉,也完全应该当个兵团副司令的,最后也就是个军长,难道他就不能学四野,来个一兵团两副司令?或者小彭做副政委也可以嘛。

好在他们后来都授上将,不然老彭还不知道要树多少敌人呢。

成立兵团制以后的上将军长好象也就一野特色了,可见老彭真是粗人啊!u[H;!#一野整编为军的时候有个其他野战军都没有的问题,就是谁做“天下第一”的问题。

1纵为天下第一军和番号相符,其他纵队倒也没话说,那358旅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师了,可到天下第一团就出问题了。

三个团都想做,尤其715和716团还都是老资格红军团,1军的头头又基本出自716团,于是716团心想肯定没问题了。

好,老彭来了个当头棒喝,定了没资历没后台的714团,理由是714团发明了新式整军,而且瓦子街打的不错。

他发话谁还敢有意见?于是天下第一团就成了全师最没资历的,弄的49年后裁军时军委还要撤消1团由3团改称1团,还不如当初就让716团当1团后面还省事啊!可见老彭在处理内部编制人事关系上是多么的随意,多么由着自己性子啊!二、第二野战军一野如此,二野呢,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野还是小山头的话,到二野则显然是大山头了。

因为二野不仅要求老首长带老部队,而且还严格按照部队出身和发源地划分。

首先三个兵团司令,陈大将是稳一个,谁也争不过。

剩下的陈上将历来是刘邓嫡系,从抗战时就在身边,本人又能打仗,当然稳拿第二个了。

剩下的一个,冀鲁豫军区整编了三个军,当然要老首长坐镇。

何况老杨虽然打仗一般,但是人很稳重,而且资历很老,又是一方面军出身,他当司令对中央也好交代。

于是三把交椅确定。

至于王近山,虽然也是心腹,打仗也有一套,但毕竟名额有限,自己又毛病不少,先委屈副手吧,以后再升嘛!二野一共四大山头,太行帮占据3兵团,太岳帮占据4兵团,冀鲁豫帮占据5兵团,三个兵团瓜分完毕。

势力最小、战功一般又没后台的冀南帮自然就没戏了,几个纵队瓜分的瓜分,地方化的地方化,头头则搞军区工作去,充分体现了大山头压倒小山丘。

兵团司令确定了,兵团内部小山头主义就又出来了。

首先是老首长带老部队,11军自然3兵团、13军自然4兵团,至于1纵嘛,既然老司令到5兵团了,那改编为10军就显然不合适了,于是改16军吧。

整个解放军纵队改军,其他野战军基本都是按照纵队番号改(华北按原来兵团建制改的),惟有二野最怪异。

2、3、6纵为10、11和12军,4纵却变成13军和14军,9纵为15军,1纵跑最后当了16军和18军,中间又塞了个11纵—17军,真是够乱的,只有在兵团内部才有点规律,从整个野战军看,简直是乱七八糟,充分体现了大山头和小山头的结合。

可见老刘和老邓这方面就比老彭就聪明多了,在内部人事编制关系上宁愿乱一点也要大家满意,瞧人家多会做领导。

三、第三野战军一、二野都是山头决定一切,那么三野呢。

老实说,三野本来是内部山头最多的。

从人事看,是集中了我军所有派系,一(如陈士榘)、二(如宋时轮)、四方面军(如王建安)和新四军(如叶飞)都有;从部队看,也是集中了一(如22军)、四方面军(如21军)和新四军(不用举了,到处都是)。

要是象一、二野,陈粟还不一个头两个大都不够啊!可我们陈老总和粟总就是聪明,谈笑间就解决了,还让大家都没意见。

三野有元帅一,当了野战军一把手。

大将资历三个,粟总是二把手,老谭是三把手,老张历来与世无争,安排个军区副司令就心满意足。

关键难安排的是上将们,三野上将几乎都是老资格,而且个个都不是好说话的主,哪个不是暴烈如火,还有许多是主席心腹,安排不好,呵呵!可陈粟就是给搞定了,既兼顾平衡又基本不拉山头,厉害啊!我们来详细看看人事安排。

野战军司令部光政治部就安排了唐亮和钟期光两个,下属4个兵团安排了5个(四个司令一个政委),军区安排两个(许世友、傅秋涛),一下子全搞定。

尤其是四个兵团司令,不知不觉的就保持了平衡还没有拉山头之嫌。

不过三野下属兵团内部各军划分就让人有点不懂了,但是也可以看出一点规律来。

三野部队,八路军系统的有22、26、27、28 、31、32、33和35军,新四军系统的有20、21、23、24、25、29、30和34军,大家都是八个军。

其中一等主力有20、23、24和27军,二等主力有21、22、25、26、28和31军,其余为三流部队。

首先要确定的是要打破原来华野按地域划分四个兵团的建制,否则谁愿意到苏北兵团任职啊,四个司令还不打破头啊!其次也不能强强结合,把一等主力的4个军编成一个兵团(不过那样那个兵团绝对战斗力解放军19个兵团第一,想想很过瘾的,就像四野要把三只虎编在一起一样),那除非粟总亲自兼司令,否则几个司令非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所以就只能高低搭配,而且为了避嫌就不能老司令带老部队,不然老叶就赚了,还要八路军和新四军搭配。

所以表现出7兵团老王的老部队在8兵团,8兵团老陈没老部队,9兵团老宋部队在10兵团,而10兵团老叶老部队却又跑9兵团去了。

从而在部队编制上坚决杜绝了山头,陈粟高啊!具体在部队划分上基本照顾了高低搭配,层次分明,同时又带点番号规律。

最后7兵团是21、22、23和35军(八路2个,新四军2个),其中23军是一等,21和22军是二等,而35军又是三等几乎垫底的部队;8兵团是24、25、26军和34军(八路军1个,新四军3个),24军是一等,25和26军是二等,34军是三等,8兵团和7兵团战斗力简直是一个模子出来的;9兵团虽然有两个一等主力20和27军,但是剩下的30军和33军战斗力都太差(八路军2个,新四军2个),都是三等部队,没有二等主力,这样和7、8兵团就平衡了;10兵团相对要吃点亏,但是三个军都是二等主力(八路军2个,新四军1个),虽然没有一等主力但是同样也没有三等部队,所以实际上和前三个兵团战斗力基本平衡。

10兵团吃亏就吃亏在只有三个军,三野剩下的32军那时还在山东青岛,直到一年后才归10兵团建制。

可老叶是陈粟亲信,这么安排大家都不会说什么,而且老叶本人也没脾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三野的兵团划分都是整个解放军中最科学的。

四、第四野战军五大野战军数四野最兵强马壮。

49年整编时一野不算外来户实际只有6个军18个师15万人,二野只有9个军27个师28万人,三野只有16个军48个师60万(加32军2万多)人,华北是9个军27个师25万人,惟独四野是12个军48个师80万人。

以上数字没算未编入兵团的部队如8军、69军、70军等。

至于装备四野更是让其他野战军只有羡慕的份,其余四个野战军最富的三野装备估计综合也就达到四野的70%强,其他野战军可想而知。

但是四野的兵团划分却也是最容易让人看不懂的一个。

按理四野部队和领导人基本都是一方面军出身,是最没有山头的,应该最好划分。

可四野就是让大家莫名其妙。

首先四个兵团司令,我不明白肖劲光作为东野副司令要进来插一腿干嘛,学学人家张宗逊。

因为他是一兵团司令吗?那人家粟总的兵团更大呢,怎么不接着干呢!不然给黄永胜多好,四野其他上将无资历高于他的,也省得一年后两个兵团部对调。

程子华做兵团司令那是没办法,辽东前进指挥所主任肯定要捞一个的,何况资历也老,同时对于冀察热辽也有个安慰。

刘亚楼为了捞仗打自己也弄了一个,其实后来也没捞到就干空军了,还不如让出来。

不过他既然争放眼整个四野也没人能争过他,毕竟是“林罗刘”的刘啊,连谭大将都排在他后面呢。

最后一个位置给邓华了,其实邓华资历比黄永胜略低的,在东北表现7纵也不如6纵和8纵,但是林彪那时欣赏他,阿黄就没办法了。

从人事上看,四野真是猛将如云,大家看看整编后的四个兵团的领导,好家伙,几乎全是名人,连兵团第二副司令后来都是上将,这足以让其他野战军羡慕了,象一野和三野的两个中将参谋长恐怕很多人都没听说吧,何况兵团副职,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四野在军委心中的地位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