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 第一讲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只有日本抓住了机遇,走上了现代化的道 路。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四小龙抓住了此次机遇 (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中国改革开放,抓住了机遇
3、现代化的不同道路之争
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处于两者之间的民主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互相补充、 取长补短的,他们都是现代化的手段。
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 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 庞大。详见下表: 郑和船队200余艘,船员数目27000余人,最 大船只排水量1000吨以上. 哥伦布船队3艘, 88人,最大船只排水量 100吨 达‧伽马船队4艘, 160人,最大船只排水量 120吨 麦哲伦船队5艘. 360人,最大船只排水量 130吨
古代文化:
诸子百家: 老子:《道德经》(主张简约,拒绝对自然、 对社会的过度耗费;他主张不争不辩。不要把 胜败输赢当一回事,一切都在向反面转化。 孔子:《论语》(人格基础:君子之道;又提 出一个行为规则:中庸之道 ) 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科技的发展:
从公元前直到15世纪末,在世界最重要 的298项发明或发现中,中国即有173项, 占58%。
第一讲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一、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推动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1)第一次现代化大浪潮(1780—1860) (2)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 第一次发展性的危机(1914—1945年) (3)第三次现代化大浪潮(20世纪下半叶)2、落后国家的 Nhomakorabea次现代化浪潮
(1)“中国中心观”产生的原因 第一、国际环境,长期处于世界文 明的前列。
自跨入文明门槛以来,中国创造了辉 煌的古代文明,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生产和商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很早就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 农业和手工业。还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统 的农业耕作理论。公元6世纪,贾思勰编著 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完整保存下来的 最早的一部农书,书中提出较系统的绿肥轮 作制度,比欧洲开始推行轮作制早1200多年; 丝织品和瓷器 。 秦、汉、唐、宋、元、明、清
西方学者论中国文化: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在 公 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了一个西方 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 罗素:《中国的问题》 汤因比:《历史研究》(上、中、下)
第二、地理环境,相对独立。
汉(张骞、班超)、唐(长安城)、元 (马可波罗)、明(郑和下西洋)
在十五世纪初的二十八年间(1405-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 , 游历了远至东非及红海沿岸的亚非三十多个国 家和地区,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比西方个哥伦布发现 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开辟新航路早93年、 比麦哲伦到菲律宾早116年,堪称世界远航的先 驱者,最近甚至有研究指出郑和才是第一个完 成环绕地球一周的人。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政治现代化。
政治现代化就是要建立一个民主法治的社 会,或叫宪政社会。 如何实现政治现代化 ? 拉美、伊朗、韩国、台湾
二、中国在痛苦中走入近代历史
1、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这么长?
(1)从政治上来讲。 (2)从经济层面来看 (3)思想观念层面
2、“中国中心观”的破产
“中国中心观”就是以中国为中心看待周 围世界和其它民族,是一种认为中华文明 优于其它民族的政治文化心态,它是一种 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观。
第三、文化思维:农耕文明的影响
主张“强本抑末”、“重农抑商”, 这种轻商思想严重地束缚了中国人的思 想和视野。
(2)“中国中心观”的破产
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 新旧两个帝国的较量: 1792年8月马戞尔尼使团 1816年阿美士德使团
中国在痛苦中走入了近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