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青阳县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8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施工方案会签表第一章编制依据1.1《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施工招标文件;1.2《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图纸》;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5);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6);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5)1.6《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5);1.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9《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1.10国家现行有关其他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技术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2.1.1工程地理位置及现状青阳县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南西侧因历史上民建需要乱采滥挖形成单机台阶边坡,未进行生态恢复。
南西侧宕口边坡平面呈L型,坡总长约377米,坡高12-43米,坡度55-75度,山体切削极不规范,单台阶开挖。
边坡南面短,地形较高,西面长,地形较低,东面为环城东路。
汛期暴雨阶段,雨水强力冲刷南西侧宕口边坡面,边坡面一直有新的滚石滚落到坡脚,边坡面崩塌物质尚未清理。
2.1.2设计要求及工程规模1、设计整形方案:设计采取削坡分台阶的方式进行坡面整形,整形后的边坡后期挂网喷播,同时进行多个工作面的削坡减载,缩短工期,结合地形台阶宽度拓宽至18米,略微向外倾,台阶标高控制在+42米,上部边坡整体按照52度坡度进行整形。
整形碎石方量为6969立方,可用于坡脚反压和水坑段回填。
2、坡底工程:采用反压工程护住坡脚,并且在坡脚修建挡石墙,边坡整形出来的碎石土沿边坡坡脚进反压,大块石压底部从下往上堆放,采用长臂挖机压实、夯实,设计边坡坡度为30度,场地按照0.5%的坡比整体形成中间高周边低的形态,便于自然排水,且边坡整形已经跨越原来的分水岭,场地汇水仅为项目区自身汇水,无外汇水,利用自然生态排水沟。
3、挂网客土喷播复绿:对+39米以上整形边坡及西面边坡进行面喷。
4、南西侧宕口底盘复绿工程:南西侧宕口底盘以及+39米平台及下部面积1.74hm2,包括+39米平台,下部边坡以及底盘,场地周长557米,挖宕深度0.5*0.5*0.5米,红叶石楠造林密度3*3米。
5、工程监测设计:设计监测点总计5个,采用巡测的方式。
6、图片南西侧宕口远跳图南西侧宕口范围分布图2.2施工条件本工程位于县城西外环318国道与环城西路交叉口,交通便利。
施工用电、用水则需由外部接入。
第三章施工部署4.1施工准备工作4.1.1生产准备1、办理施工有关手续。
2、组织人员、设备进场,机械设备就位调试。
3、根据施工现场的总体安排,搭建施工临时设施。
4.1.2技术准备一、熟悉和审阅施工图纸1、图纸审阅由公司工程技术科主持,组织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技术人员和其中有关人员进行图纸自审,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工图纸是否完整齐全。
(2)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与其各组成部份有无矛盾和错误。
(3)审查现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能否满足各分项工程质量和工期要求。
2、图纸会审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共同参加,设计方对设计图纸设计精神作简要阐述,施工方对图纸上的矛盾或不明了的线条、尺寸向设计咨询。
二、编制、审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由经验丰富、熟悉施工的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
编写中要注意发挥集体智囊,民主讨论,优化设计方案,设计编写好后,交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审核、修改,再提交公司总工程师审核、修改或批复意见。
三、制定主要项目施工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质量标准及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四、落实施工材料进场计划。
五、做好现场施工测量放线。
4.2现场项目组织管理一、项目部管理网络为保证本工程施工建设的顺利进展并早日完工,我公司计划以实施一控制、二管理、三协调的项目管理模式,按照项目法施工原则,成立工程项目部,现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框图如下:二、管理人员职责工程项目部在公司的领导下,对该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有关规定、规范标准以及工程合同的要求组织施工。
1、项目经理工地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代表公司履行对业主或总承包的工程承包合同,执行公司质量方针,实现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同时负责建立和完善项目组织机构,明确项目成员的职责,在公司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项目施工所需的劳动力资源和机具设备资源。
作为工程的总体管理者,接受甲方及监理部门的业务指令,并贯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具体操作。
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总体决策,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的检查和调整,对部门及职能工作的安排协商,以确保工程的按期、保质完成。
2、项目技术负责人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工程技术工作、编制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操作程序,并编制进度计划,负责落实技术交底工作,解决技术、质量要求方面的操作可行性,及时同甲方、设计、监理联系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工作,组织各班组专业人员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做到施工人员能理解施工设计意图及施工顺序,对施工规范及质量要求亦能知晓。
负责编制公布施工项目形象进度,施工项目操作程序流程图表,填制报表业务联系单和审定各项作业记录。
3、项目副经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着重就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施工总平面、施工车辆等的全面管理,并对各工种各专业间的日常作业进行协调和调度。
组织施工班组落实施工技术骨干力量,按标准的施工工艺程序及施工方案落实班组施工,按工期要求组织劳力或组织施工突击,落实劳动报酬,制定并执行对具体人员的奖罚。
4、施工员负责施工中技术难题的处理,重点工序的质量监控及验收;资料收集、汇总、整理提交。
5、安全员严格按现行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安全生产的要求向各施工班组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及时检查各班组的执行情况。
6、质量员进行施工项目工程各工序的质量管理,负责测量放线及复核,落实做好现场测试工作,收集各种资料,对各工序进行质检,隐蔽项目自检等。
7、材料员根据工程进度,工地负责的要求及时联系安排,落实材料、机具设备进场,做好材料收发、测试工作,并及时收集、索取各种材料的质保单、测试报告并送交质量员保管,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8、施工班组服从工地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安排,严格按照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
保证质量完成任务,对质量不合格部位无条件返工至合格。
4.3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同时要便于施工现场的合理布置、规范管理,以达到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做到流水作业,加快进度。
布局合理、方便管理,实现短运距、少搬运及体现文明施工为原则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具体布置详见附图: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1、项目经理部为方便组织施工,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总体管理、实施和协调,将本工程项目经理部办公室设置于距工程现场约100m居民房内。
2、施工道路结合本工程削坡产生的大方量土石方需要外运处置,拟在场地中部自上而下修筑一条施工临时主干道通达318国道,从而满足土石方外运处置以及施工材料运输进场。
3、临时堆场及材料仓库的设置在设计标高平台处主干道两侧各设置一处临时堆场,用以削坡土石方、施工材料临时堆放及砂浆搅拌场。
零星材料、机械物资则拟放置于设计平台处。
4、施工用水从施工现场就近引入水源,采用水泵抽送至施工点或用机动车辆送达。
5、施工用电施工用搅拌机、空压机等机械用电均自配发电机动力。
6、生活设施职工的生活用房及食堂拟租用附近民房。
4.4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本工程的主体为大方量的土石方削坡及砌体的砌筑,为此需投入的主要施工设备为土石方开挖机械、运输设备以及砌筑挡墙用拌制砂浆、砼机械。
4.5劳动力配备计划根据本程特点,结合各分项工程作业的不同需要,计划安排1个削坡作业班组、1个截排水作业班组、1个挡墙砌筑作业班组和1个绿化作业班组。
并且配置相应的测量、机械修理、物资材料供应等后勤保障人员。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量定额、工作日、各工种需用量等要素配置劳务人员。
4.6材料供应计划本工程砌体用块石,拟直接由削坡开挖出的石方中选用(需待开挖后视块石质量可否满足设计要求而定,如质量不能满足则需另行外购),绿化用种植土则是利用开挖的表层土方加以处理使用。
水泥、砂及绿化用苗木、草种材料则拟在当地择优采购。
机械用用燃油则拟直接联系当地燃油供应单位槽罐车送至施工现场,现场少量油桶分装。
所用材料均根据施工进度分批进场。
4.7施工进度计划结合本工程设计要求,采用了采用分级削坡清除滑坡体、新形成的边坡挡墙加固及截、排水沟措施及加强监测的治理方案,整个工程主要有削坡、挡墙、截、排水沟以及平台种植苗木、坡面撒播草种绿化的施工,可以同步交叉网状平行作业施工。
及时组织先遣人员及机械设备进场,进行施工测量、租用办公生活用房、修建临时道路、施工辅助设施、料场准备以及施工范围内的植被树木的清理等施工准备工作等,尽早形成施工能力,当具备施工条件后,及时展开各项目的施工。
4.7.1施工顺序安排首先进行自上而下削坡施工,当削坡施工至设计平台标高时,开始安排挡墙以及截、排水沟的施工,最后根据现场情况,安排进行平台绿化、坡面草种撒播。
4.7.2施工进度计划结合类似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计划工程总工期为120天:施工准备工作5天;削坡施工、截排水沟施工70天;挡墙施工20天;绿化施工20天;完工后5天内退场。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为确保安全,施工过程中做好边坡巡视检查工作。
按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对整个施工过程均进行施工监测。
特别是雨天、台风天气,更应加强施工监测工作。
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处理。
5.1削坡施工一、削坡施工工艺采用机械分层开挖,人工配合坡面清理的施工工艺,工艺流程为:二、施工方法1、测量量放样:按图纸设计的平面位置,放出削坡大样,并洒上灰线,根据设计坡率设置相应的挖深控制桩点。
2、采用液压反铲挖掘机自上而下进行分层开挖,分层高度一般按4m控制,局部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直接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弃土场或临时堆放场,距离超过50m的开挖料采用推土机、装载机配合液压反铲挖掘机挖土、装车。
土方开挖边坡按实际宽度每侧预留10~20cm以便人工修整。
开挖的土石方,做到随挖随运。
开挖至风化基岩时,采用镐头机并配合手持式风镐碎岩进行开挖。
3、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土质临时边坡坡率小于1:1.5,高度小于6m,岩质临时边坡坡率小于1:0.75,高度小于8m,遇到不利结构面发育处(如断层等),必要时进行临时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