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技术部分目录第一章前言 (3)第一节编制说明 (3)第二节编制依据 (4)第二章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 (5)第一节工程概括 (5)第二节工程特点 (6)第三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7)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 (10)第一节施工测量 (10)第二节防洪排导堤施工方案 (12)第三节土石方开挖 (22)第三节清淤工程施工方案 (24)第四节主要施工机械、仪器设备的选型 (25)第五章雨季施工措施 (26)第六章技术组织措施 (28)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29)第八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33)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34)第十章安全文明措施 (35)第一节安全生产措施 (35)第二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8)第十一章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39)第十二章施工现场管理 (42)第十三章新技术新艺新材的应用 (46)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49)附表二:劳动力计划表 (50)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51)附表四: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1)附表五:临时用地表 (51)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及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
在组织机构、施工方案、质量控制、安全要求、人力资源、机械配备、材料调配、工期进度等方面统一部署,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实际情况,结合公司的施工力量和管理模式,本着以机械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的施工方法,科学组织,充分发挥我项目的优势,达合格工程,确保工程发挥抗阻山体、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则编制的,其内容涉及淤泥砂清理、防洪排导堤(护堤)工程及工程监测等。
根据永靖县大沙沟泥石流灾害治理项目施工工程的设计特点及功能使用要求,本着对人民生命安全负责、政府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终身负责,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适用”为编制原则。
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理性态度向建设单位提供关于资金利用、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等方面以最优化建议达到交付满意工程的目的。
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组织具有丰富山区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经验的施工管理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的前提下,成立编制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思路敏锐,力求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重点突出、具有针对性、呼应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确保质量、工期能够顺利实现,同时保证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施工环境,为政府及公司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第二节编制依据一、全套施工图纸;二、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情况及管理体制、管理制度;三、施工现场的地质、地貌等具体实际情况;四、公司贯彻ISO9001标准文件要求;五、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见下表)本施工组织设计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二章工程概括及工程特点第一节工程概括本项目位于永靖县大沙沟内,大沙沟是一条典型的稀性泥石流沟,沟道具陡急的特点,虽然流域面积不是很大,却是一个时常暴发的泥石流沟,洪水期间,经常携带有小方量的泥石流堆积于沟口。
在沟口至黄河刘家峡库区河道间形成扇形泥石流堆积。
该流域处于弧形构造带内,沟道地处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一系列变质砂岩、板岩、千枚岩、炭质页岩,结构松散破碎,常因地表水和地下水浸润饱和,沿层面、岩土分界面、构造软弱带,特别是在断层破碎带发生滑坡、坍塌和溜滑。
流域内现有新老滑坡、崩塌、溜滑、不稳定斜坡,多处有复活迹象。
谷坡十分陡峭(超过或接近松散堆积物的临界稳定坡度角)当边坡失去平衡时,引起滑坡、崩塌,使大量泥砂、石块滑入沟中,堵塞沟道成为该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固体物质补给源。
因此,大沙沟在适宜的暴雨条件下激发产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一旦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将对两沟口的居民及下游安置点的居民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开展大沙沟泥石流的治理工程十分必要,时间非常紧迫。
设计对大沙沟采取防洪排导堤+清理淤泥治理的综合治理工程方案。
工程内容为防洪排导堤600m、清理淤积泥砂24000方。
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3552m3,土石方回填1020m3,M10浆砌石3468m3,C25砼18m3,伸缩缝32.76m,脚手架1800㎡,住房、生活福利设施45m2,仓库30m2。
第二节工程特点一、交通条件大沙沟泥石流沟治理工程位于永靖县杨塔乡,沟口位于G109国道路边,沟内有简易公路,交通较方便。
二、供电供水施工用水可从泥石流沟内取水。
施工用电可从沟口焦家庄村就近牵线,加长原输电线路,增架线路约1600m,并增配变压器,输电线及变压器由电力部门现场调研后进行解决。
三、施工场地拦砂坝施工区大部分位于泥石流沟沟道中,施工场地条件相对较差;排洪沟工程位于沟口堆积区,施工条件较好。
治理工程施工可通过租用当地民房作库房等临时建筑之用。
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必须精心组织施工,材料运输到达施工现场的运输管理作为项目部的控制重点,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加强材料组织运输,以满足施工和进度要求,同时必须合理设置施工营地,作好临时布置、施工机具、周转材料、原材料、半成品堆放的合理规划,有利于本工程的顺利施工和有序进行,加强现场的动态管理工作,为确保工程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气象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永靖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中最广泛、最突出的因素。
因此避开雨季施工,不仅能确保工程质量,在拦砂坝施工完毕前更能确保山体稳定,防止山体滑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防治工程主要包括拦砂坝、排洪沟、挡墙(护堤)工程等,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为水泥、砂石料、木材等,交通运输较方便,各种建筑材料均可就近购进,其中用量较多的砂石材料。
块石、毛石和砂料可由就近取材,运距约200m,水泥均可采用本地购进,为确保防治工程安全可靠,工程施工所需各类建筑材料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附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本工程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按设计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特别是坐标、基础嵌入深度必须按设计施工,施工是绝对不可掉以轻心,质量要求为一次性验收合格,工期为62天,根据质量及工期要求,工作量大,需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
第三章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治理工程沿泥石流沟展布,施工临时道路应及时修建,临时道路大多在泥石流沟内修建。
沟内先清理沟内淤积砂,后施工防洪排导堤。
一、工期安排据招标文件及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工期为62天,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9月25号,计划竣工日期2011年11月25号。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安排季度、月、旬、周计划,总之必须按照赶前不拖后的原则进行施工。
施工进度计划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二、工期保证措施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决定了确保工期的关键在于我公司必须从计划组织的周密、空间交叉的合理、流水作业的严密和时间衔接的精确着手。
为此,除了考虑组织机构、施工作业层、物资投入等方面的措施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工期的顺利实现。
1、实现项目经理责任制,以人为本,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关键工期严格控制,并承担本工程施工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责任2、以方案中的总进度为基础,以计划为龙头,实行长计划短安排,通过季度、月、旬、周计划的布置和实施,确保总工期,加强调度职能,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工期。
3、采用目标管理,用施工流水网络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对影响工期的关键工序,可以进行两班作业,当天的任务必须在当天完成,对于客观原因所耽误的工期要立即组织力量赶上。
4、项目部在人、财、物方面给与重点保证,并建立现场每晚班后会议和每周例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5、合理配置施工机械并保证其能正常运转,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保证工期的主要因素,所以必须加强各种设备的使用、检查、维护和保养管理。
6、加强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合理利用空间,进行各工种、工序的立体交叉作业。
7、采取分段施工,平行流水和立体交叉作业,组织足够的劳动力,为加快防洪排导堤和清淤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作业班组连续均衡施工,并及时请设计院、质检站对分阶段进行质量评定,以利于其它工序工种的插入,加快综合工期。
8、保证施工的后勤供应工作,确保劳动工时的充分利用。
9、以总的施工进度计划为准绳,项目部统筹安排,编制详细的日、周、月、综合计划,主要涉及到物质、机具、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和详细的工序作业等计划。
每天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认真检查监督、保证小计划的落实。
11、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从各种加工场地的安排到材料的堆码,以及施工道理的畅通等各方面缩短模板、钢筋加工制作时间,减少材料的二次转运,缩短运输线路等,从而保证施工计划的正常运行。
12、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制定、核实各种材料需要计划,以满足现场施工的正常进行,彻底杜绝停工待料现象的发生。
13、在不影响抵制山体滑坡功能和不增加甲方投资及施工安全的原则下,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情况,会同设计、监理、甲方以道,采取灵活、可行的技术措施,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14、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努力做到紧凑、严密、预见性强、适用性强,从而增强施工组织计划的科学性,使施工安排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15、严格做好施工管理,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尽量避免窝工现象。
16、进行下道工序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7、发挥全体管理人员及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订、研究最佳施工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8、严格进行工序“三检”,做到不返工,保证工期顺利完成。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第一节施工测量本工程位于山坡,地势及不平坦,高差多达数十米,经设计单位布置的桩点均为抗击山体滑坡的主要受力点,故施工测量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要求高,所选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要适应工程类型、施工方法和场地情况,针对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因此开工前先制定施测方案、仪器配备和测量人员的分工,并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实施。
一、平面控制网测试1、施工区域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拦砂坝、排洪沟、护堤平面图。
(3)选点应选在通视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维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
2、建立施工控制网对设计院的测量交底桩与水准点进行复核,复核时须注意相邻标段控制点的校核,复核结果经现场监理复核认可后方可使用。
根据测绘处所交的导线桩按照施工需要加密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将根据现场条件把控制点都选定在施工作业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用混凝土护桩,做到各控制点的通视性良好,符合施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