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处理技术措施

热处理技术措施

滨州市公共供热中心项目工程
焊接热处理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焊接热处理工艺的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1#-4#机组有关受监焊口焊接热处理的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汽水连络管、集汽联箱,主蒸汽管等部分。

2、编制依据
(1) 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及焊接工艺规程;
(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3) 《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焊接篇96年版);
(4) 《电力建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
(5)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SD263-88);
(6)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3、作业前的条件准备
3.1作业所需的工器具及材料
克丝钳3把尖嘴钳3把活动扳手2把试电笔2只
履带式加热器若干石棉布若干硅酸铝保温棉若干18号铅丝若干
铠装热电偶10支电源线(35mm2)1000米记录纸10盒记录墨水5盒
3.2作业所需的机械
远红外热控制电源1台
3.3热处理人员的资格及要求
3.3.1热处理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

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焊接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

3.3.2应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及本指导书,热处理后必须进行自检,做到操作无误、记录准确。

3.3.3 及时作好收集、汇总、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的工作。

4、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1.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见附图)
4.2 热处理工艺
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采用高温回火。

整体预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局部预热采用火焰加热方式。

4.2.1需做焊后热处理的焊缝:
壁厚>30mm的碳素钢管。

壁厚>8mm、管径φ>108mm的12Cr1MoV钢管焊缝。

其它经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

4.2.2远红外电源启动、停机顺序:
4.2.2.1启动:接通电源后,红外线设备启动,各表显示数值正常,编入程序后正常运行。

恒温:进入正常的恒温热处理程序
4.2.2.2停机:程序运行结束会自动停机,操作人员切断总电源。

4.2.3本工程主要钢材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下表
4.2.4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一般按6250/壁厚(单位为℃/h)计算,并且不大于300℃/h。

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不控制。

4.2.5对于承压管道及其返修焊件的热处理,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

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

任意两点间的温度应小于50℃。

4.2.6热处理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小于100mm。

保温厚度以40mm~60mm为宜。

4.2.7中、大径管的热处理采用远红外电感应加热,采用接触法进行测温。

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要求低于50℃。

4.2.8热处理的测温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所用仪表、热电偶及其附件,根据计量
的要求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使用。

维修后的计算器具,必须进行重新校验。

4.2.9 热电偶测温应按如下要求:
4.2.9.1 根据仪表型号和焊件的具体情况选用热电偶。

4.2.9.2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应以保证测温准确可靠、有代表性为原则。

一般测温点应对称布置在焊缝中心两侧,且不少于两点,水平管道的测点应上下对称布置。

4.2.9.3 感应加热时,热电偶的引出方向应与感应加热线圈垂直。

热电偶冷端温度不稳定时,必须使用补偿导线,且二者型号,极性必须相匹配。

4.3其他措施
4.3.1严格按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技术交底组织施工,做到不交底、交底不清不施工,交底后要求安全员签字。

4.3.2本工程中要严格施工艺作风,加强精品工程意识教育,在制度上采取防微杜渐的措施,重新考核上岗。

4.3.3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格热处理工的资质审查,,保证各个层次的作业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资质。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杜绝质量隐患的存在。

4.4质量检查验收
自动记录异常应做硬度值抽查,被查部件的硬度值不合格时,应按班次做加倍复检并查明原因,对不合格接头重做热处理。

5、质量控制点
⑴现场见证点(WP点) 对于焊口进行热处理对加热温度的控制设为现场见证点。

⑵停工待检点(HP点) 对于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硬度值超过规定范围焊缝重新进行热处理设为停工待检点。

6、安全文明及环境控制施工措施
6.1 安全施工方面
6.1.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热处理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1.2应遵守国家和电力工业对安全、防火、环保和施焊中其他相关条件的有关规定。

反对习惯性违章。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穿工作服,并戴有胸卡或上岗证。

热处理人员应穿好绝缘鞋。

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施工班组内部的安全管理,实
现死亡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的目标。

重点应注意防火,使火灾事故零发生,创建安全文明施工达标现场。

6.1.4一切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无措施或未交底,严禁布置施工。

工作人员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

现场工作时应设有警示标识及警戒线,并有专人看管热处理全过程。

搭设的脚手架要特别认真的检查,并有防护栏杆,必要时可要求搭设防护安全网。

6.1.5应遵守施工现场对电器设备,易燃易报爆品的安全规定,工作场所应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设置高温,有电等警告牌,设安全绳围栏并有醒目的标志。

6.1.6设备暂时不用时,应加强通风干燥措施,以免受潮损坏元件。

6.1.7焊接热处理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止烫伤及触电事故发生。

6.1.8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应设专用照明。

6.1.9远红外热处理设备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漏电或短路现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

拉合闸应戴手套,远红外热处理设备应单独接地
6.1.10热处理人员应两人以上同时作业,严禁擅自作业。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6.1.11雨季作业应注意防防雨,防触电等;冬季作业应注意防滑,防风,防寒,防风,防火等。

6.2 文明施工方面
6.2.1施工作业过程中,认真学习各方面的有关安全的规定,班组坚持班长十分钟安全讲话及周五安全活动日活动。

施工时应做到“三不伤害”。

6.2.2专职安监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4远红外控制柜应经常清扫,保持干净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收拾完工具及负载线,清理现场,检查工作场所周围,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6.2.5热处理作业时应将负载线和控制线布置好,发现有破损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

应定期检查,清除机内尘埃。

检查元件螺丝有无松动,焊点有无虚焊等。

6.2.6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见后表)
6.2.7作业后将回收的废旧材料放到规定地点。

对现场的材料、设备实行定置化管理,按指定场所分数堆放,并应整齐、有序、标志明显,不得随意乱放、乱丢、阻塞交通和防碍施工。

6.2.8施工现场作业面,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2.9高处作业上爬梯前应严格按规程执行,且检查架子是否牢固,可靠,有无护
栏及高度是否合适等。

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

高处作业时,不得任意向下抛物。

高处作业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工器具,防止坠落,应做到文明施工。

6.3 环境控制方面
6.3.1热处理的工作场所应采取措施排除有害气体,粉尘等,应保持通风良好
6.3.2工作场所保持适当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及烟尘;施工人员应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6.3.3材料应分类堆放。

清理出的施工垃圾倒入垃圾池内,废料应堆放在指定地方。

6.3.4负载线线应规范布置,工作结束应及时盘绕回收。

严格控制火源,加强用火的管理。

6.3.5热处理场所应经常清扫,保持干净,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吹扫。

6.3.6负载线应布置整齐合理,以免对他人造成妨碍。

安全点控制措施表
附图: 作业程序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