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的标准

发达国家的标准

发达国家的标准
初中生学习地理,七年级上册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

课本因为政治的原因根本没有讲清楚。

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重点讲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

学生很难理解。

其实发达国家有一个很好判断的标准: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必须在5%以下;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必须在50%以上。

即两个五。

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效率的提高。

而农业(第一产业)的效率必须通过规模扩大来提高效率。

如果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过多,可以看出农业效率不高。

从而拖累整个国家的经济效率。

当然,不同国家的地理条件不一样,具体比例也不一样。

如德国耕地和气候都不如法国,所以德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只有百分之一左右,而法国却有百分之四以上。

19世纪中期后,法国经济竞争不赢德国,农业拖累是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后,人们的需求主要不是物质需求,而是服务需求,所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比例肯定上升。

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必须超过百分之五十。

服务业有的效率低下,有的效率高,差距巨大。

但企业管理这个服务业内部效率就千差万别。

一般来说,金融业效率高,理发业效率低。

教育,医疗也是千差万别。

不能说发展服务业就提高了经济效率,只能说服务业比例高反映经济水平高。

中国面临的就是产业转型,第一产业下降困难,没有机制促进耕地合并。

没有力量把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

目前,理论上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

但是实际上,16----65岁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的不到20%。

这既是问题和困难,也是好事。

即对提高农业效率,
转变农民职业有好处。

又反映了机制上转变困难。

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福利制度,最基本的能保证每个人都可能享受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五大福利。

人们不担心这些突然的大规模开支,才会把收入转变为服务需求。

而五大基本福利没有或者是保护不到每个人。

绝大多数人是不敢消费的,都必须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反映经济效率最明显的是第二产业。

制造业的效率高,才能真正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