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茶叶种植最早的国家之一,在茶叶贸易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浙江省作为产茶大省,应当争取在国际上提升竞争力,在创汇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浙江省茶叶的出口面临着其他产茶大国给予的压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分析浙江省茶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方式,通过三个技术性指标的计算和比较来验证浙江省茶叶出口的竞争力强弱,并且通过理论来对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浙江茶叶;竞争力;问题;对策
Status an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ea Competitiveness in Zhejiang Province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earliest tea grow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ea trade. As a tea-produci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should strive for more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orld and make more contribution in earning foreign exchange. However, Zhejiang tea exports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other major tea producing countr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is worth discussing and study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ort of tea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theory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ree technical indicators to verify the strength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a export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through the theory of tea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Zhejiang province to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Zheijang tea; ; competitiveness;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个成员国之间市场准入条件的降低,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得愈发紧迫。

我国茶叶贸易历史悠久,在早期的对外贸易中,茶叶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农产品出口创汇要归功于茶叶出口,但是在世界茶叶贸易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的茶叶贸易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浙江省作为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是茶叶出口最大的省份,随着其他产茶大国茶叶质量和品质的上升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不断涌现,浙江省的茶叶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至关重要的问题急需解决。

2 商品出口竞争力的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

该理论于18世纪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 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4.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亚当·斯密指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如果在生产技术上比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产技术具有绝对差异的话,则这种绝对差异会造成其劳动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存在绝对差异,这种绝对差异是进行国际贸易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条件。

绝对优势理论的支持者认为,要使各国的社会福利得到提高,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生产出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彼此交换。

2.2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基于绝对优势理论提出,认为在市场竞争中每个国家的优势劣势不尽相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此后的许多学者提出的理论如资源禀赋理论表明某个国家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来源于其对各种资源的占有率,同时还要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为各国的市场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论述了市场贸易发生的原因。

大大丰富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3 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最早由波特提出,又称钻石理论、菱形理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个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同时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

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波特的竞争理论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些因素的性质以及相互作用的理论。

1.生产要素大致可分为五类: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资本资源。

这五类资源不断变化,不断升级,共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需求条件是刺激企业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

企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市场对产品服务的需求程度,在需求疲软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将会是相当残酷。

在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中表现为产品或服务在国内的需求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需求形态、需求结构、市场容量、成长速度以及国内外去求得转换能力和速度等。

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条件。

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获得产业优势,这样对形成强有力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有更大的优势,是的企业在成本、资源、信息、资金、价格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获得优势。

波特主张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紧紧围绕一个产业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支持性产业,从而使地区或国家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更加具有对外竞争能力。

4.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条件。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地适应当代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和管理机制,合理调整组织结构,正确的对待战略伙伴和竞争对手,在市场中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5.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市场竞争中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保障市场经济在自由贸易环境下能够正常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还可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优势,给行业的各企业提供优良的竞争环境,完善市场竞争体系,提供各类资源,确保有序的市场竞争。

6.机遇条件对于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和发展也尤为重要,它不由企业或国家来策划和安排,但是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命运有很大的影响。

机遇一般来自企业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