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养护规范2015版
检查结果:一般异常,应进行监视、观测、进一步检测;严重异常,进行处治; 原因不明时,定期或专项检测。
1次/月? 1次/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定 检查计划
现场检查
填写记录表(如表A.0.1)
检查结果分析
检查结果判定
(表2.3.2-1)
S类 按常规养护 计划执行
B类
建议、措施
监视、观测
特别检查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4)结构检查 定期检查 频率:根据隧道技术状况决定,宜1次/年,最长不超过1次/3年,3、4级立即展开,新建隧 道交付1年后进行首次定期检查; 检查记录:详实记述检查项目的破损类型 方法与工具:目测,配以必要的检查工具、设备; • 尺寸测量— 卷尺、钢卷尺、游标卡尺等; • 裂缝检查— 带刻度的放大镜、宽度测定尺、测针、标线等; • 材料劣化检查— 锤子等; • 漏水检查— pH试验纸、温度计等; • 路面检查— 摩擦系数测定仪、平整度仪等。 分析判定:分析病害的成因,给出判定结论。 检查结果: • 对结构的技术状况和功能状态的评价; • 对结构的养护维修状况的评价及建议; • 需要实施专项检查的建议; • 需要采取处治措施的建议。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1、《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2015土建结构养护工作内容 1)日常巡查。 2)清洁 3)结构检查与技术状况评价 4)保养维修 5)病害处治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2、日常巡查 与经常检查相比: 1)深度广度稍弱; 2)检测频率远高于( 1次/天)。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3)清洁 经常性、周期性进行,频率根据隧道状况、交通量、脏污程度、清洁方式、环 境条件等确定。 (1)、路面清洁: a. 高速公路 >1次/日,其他公路 >1次/月; b. 机械作业为主,以人工作业为辅; c. 必要时采用特殊方法。 ( 2)、顶板和内装: a. 顶板 >1次/2年;内装 >1次/季度,高速公路内装1次/月; b. 机械作业为主,以人工作业为辅; c. 湿法、干法清洁的选择。 ( 3)、排水设施清理和疏通: a. >1次/半年,雨季应加强; b. 对纵坡较小的隧道或隧道的洞口区段应加强。 ( 4)、标志、标线: >1次/月
三)、 隧道分类 5、按隧道的横断大小: 小断面隧道(<10㎡) 中等断面隧道(10~50㎡) 大断面隧道(>50㎡)。 6、按照用途分: 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矿山隧道。 7、设计类型 分离式、小净距、连拱 8、施工方法分类 山岭隧道:矿山法(钻爆法/新奥法)和掘进机法(TBM)。 浅埋及软土隧道:明挖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和盾构法。 水底隧道:盾构、沉管、悬浮
五)、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运营管理现状 1、建设阶段 大规模新建时期; 新建和维修改造并重时期; 对隧道的现代化改造和维修加固为重点的时期。
2、当前面临主要问题 部分隧道在竣工和运营之初出现病害:我国公路隧道在勘测、设计和 施工等方面有待完善。 隧道诊断和维修加固困难:岩土介质中,属于半隐蔽工程 通过对病害的全面调查,研究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有利于科 学评估病害规律,以期延长隧道使用寿命。
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分为1类、2类、3类、4类、5类。
土建结构技术状况分类界限
隧道技术状况等级
技术状况评分 1类
JGCI ≥85
2类
≥70,85
3类
≥55,70
4类
≥40,55
5类
<40
42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五)、隧道技术状况评定 1、技术状况评定 • 隧道技术状况评定包括: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其他工程设施和全 隧评定,采用先分部再综合的办法对隧道进行技术状况评定。
四)、公路隧道基本结构 1、隧道断面 行车道宽; 侧向宽; 检修道/人行道; 车道数。 2、隧道洞身结构 复合式衬砌: 初支(锚杆+喷射混凝土); 防水(防水卷材); 二衬(混凝土)
四)、公路隧道基本结构 3、隧道洞口结构形式 洞口主要作用: 稳定洞口山体; 阻挡落石; 汇集排水。 洞口主要结构形式: 端墙式; 削竹式; 环框式。
查调整为经常检查;
2)增加了清洁维护的覆盖范围,如考虑到诱导灯、轮廓标等设施对运营安全和 节能的影响,增加了对其清洁的要求; 3)强化了定期检查的要求,明确了定期检查应进行结构技术状况评定的规定并 给出了方法。
一)、《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2015变化重点 2、提出养护分级概念 根据公路等级、隧道长度、
交通量大小,公路隧道养护等级
可分为三个等级。 高速公路达不到预期交通量
,二级以下公路养护资金压力大
。差异化分级、养护是合理配置 养护资源的客观现实需求。
一)、《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2015变化重点 3、提出隧道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包括土建、机电、其他设施
和总体评定。
公路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 由S、B、A,改为1类、2类、3
路面
15
交通标志、标线
5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4)结构检查 应急检查 频率:由异常事件决定(灾害、事故); 方法与工具:由受影响的结构决定采取的检查方法、工具和设备; 检查结果:
a. b. c. d.
对结构的技术状况和功能状态的评价,与定期检查相同;
对结构的养护维修状况的评价及建议;
需要实施专项检查的建议; 需要采取处治措施的建议。
二)、隧道结构常见病害 1、隧道衬砌裂缝、破损 主要有衬砌开裂、衬砌变形、 拱脚下沉等病害。 2、衬砌冻害 隧道挂冰、衬砌冻胀等影响结 构安全的病害
二)、隧道结构常见病害 3、隧道渗漏水 土体围岩潜水,部分地表水, 沿衬砌破损,进入隧道内部。
二)、隧道结构常见病害 4、路面破损 主要指隧道路面开裂、拱起、 错台、坑槽、滑溜等。 5、盖板、装饰、涂层病害 主要有盖板破损、装饰脱落、 涂层脱落等病害。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4、技术状况评定方法 评定应先逐洞、逐段对隧道土建结构各分项技术状况进行状况值评定 ,在此基础上确定各分项技术状况,再进行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式中: wi —为分项权重; JGCI —为分项状况指,值域为0~4,
分项 洞口 洞门 衬砌 结构破损 渗漏水 40 分项权重wi 15 5 分项 检修道 排水设施 吊顶及预埋件 内装饰 分项权重wi 2 6 10 2
王陶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2017.05
一、隧道工程概况 二、隧道工程试验检测内容与分类
三、隧道土建结构检查与养护
一、隧道工程概况
一)、公路隧道组成 1、主体建筑物: 衬砌(洞身)、洞门、路面 2、附属设备
横洞、斜 ( 竖)井、防排水设施、检
修道、通风和照明设备。 二)、公路隧道特点
1、断面积大、形状扁平
B-Back, 返回。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观测/异常情况不明; A-Alert,警报/异常情况。 1A-破损;2A-较严重破损;3A-严重破损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4)结构检查 经常检查
法与工具:人工与信息化手段结合,配合以简单的检查工具
分析判定:以定性判断为主,情况正常、一般异常、严重异常。
2、防、排水要求高 3、运营需通风和照明
三)、 隧道分类 1、按地质条件: 土质隧道、石质隧道 2、按埋置深度: 深埋隧道 埋深h≥3D 浅埋隧道 0.5D <埋深h<3D 3、按长度分: 特长隧道 L>3000m 长隧道 1000m<L≤3000m 中隧道 500m<L≤1000m 短隧道 L≤500m 4、按地理位置: 山岭隧道、 城市隧道 、 水下隧道
一、隧道工程概况 二、隧道工程试验检测内容与分类
三、隧道土建结构检查与养护
一)、《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 H12-2015变化重点 1、隧道养护原则 明确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要求加强预防性养护。 新《规范》主要是通过养护检查、清洁维护、结构技术状况评定、保养维修、运 营监测等方面规定达到预防性养护的目的。 1)从检查内容、检查频率出发,将日常巡查从日常检查中分离出来,将日常检
三)、土建结构的养护工作内容 4)结构检查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1、技术状况评定体系 采用分层综合评定 + 单项指标控制相结合方法。
四)、土建结构技术状况评定 2、技术状况评定类别 • 公路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应分为1类、2类、3类、4类和5类。
公路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类别
技术状态 评定等级 1类 2类 3类 隧道总体技术状态描述 完好状态。无异常情况,或异常情 况轻微,对交通安全无影响 轻微破损状态。存在轻微破损,现 阶段趋于稳定,对交通安全不会有 影响。 中等破损。存在破坏,发展缓慢, 可能会危及行人、行车安全。 养护对策 正常养护 应对结构破损部位进行监测或检查,必要时实施保 养维修;机电设施进行正常养护,应对关键设备及 时修复 应对结构破损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并对局部实施保 养维修;机电设施需进行专项工程
类、4类和5类
一)、《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2015变化重点 4、增加日常巡查,按照养护等级 调整清洁频率和结构检查。 1)日常巡查频率宜不少于1次/天 且可与路段日常巡查一起进行 2)定期检查宜安排在春或秋,宜
每年1次,最长不超过3年。
3)日常检查(旧)对应经常检查 (新)。
一)、《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2-2015变化重点 5、补充隧道土建结构的保养维修 和病害处治要求。 6、补充机电设施养护工作内容。 7、应急安全管理章节。 8、技术管理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