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插
花
艺
术
的
风
格
特
点
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中国插画艺术的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东方插花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株奇葩。
中国传统插花的古典专著如唐·罗虬的《花九锡》,明·高濂的《瓶花三说》、张谦德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清·沈复的《浮生六记》、陈溟子的《花镜·养花插瓶法》等,对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理论、插作技艺等有精到的论述。
从我国这些插花的古典著作中可以寻求到中国传统插花风格特点的踪迹。
由于受东方地理位置、民族风格、文化背景、习俗、审美观念、宗教、哲学等的影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注重花枝的姿态与神韵,造型重视线条,优美自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是在书法、绘画、诗词歌赋、戏曲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中国古代涉足插花者多是文人墨客,能流传于世的插花作品主要以绘画的形式存在。
传统插花的理论著作也主要出自诗人、画家、剧作家、文学家之手。
如《瓶花三说》的作者高濂是明代诗人、戏曲家;《瓶花谱》的作者张谦德为明代画家,爱好书画;《瓶史》出自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之手;《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清代文学家、篆刻家和画家。
另外,象南齐的谢赫(画家),唐代的白居易(诗人),宋代的杨万里(诗人)、陆游(诗人),明代的计成(造园家)等都喜爱插花。
因
此,可以说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从一开始,就是按照书法、绘画、诗词的创作原则发展起来的,把诗词歌赋、乐曲的韵律感融入插花中,并刻意追求诗情画意般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插花的线条造型借鉴了书法、绘画中线条的艺术表现手法。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写道:“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
”对花枝的剪裁取舍这样描述“以疏瘦古怪为佳。
”《瓶花谱》“折枝”一节里也写道:“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重视花枝的“形”,追求其姿态意韵,非常注重线条的表现和应用。
花枝的线条有粗细、曲直、刚柔之分,有不同的表现力。
如松枝苍劲有力,表现出之美;迎春、柳枝等纤细秀雅,表现阴柔之美。
此所谓“一枝入画,全瓶生辉,一枝平庸,全瓶乏味。
”
2.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
我国古代的插花,除了宫廷插花比较繁复隆重外,文人插花多用花量较少,色彩清新淡雅,这正是我国传统插花的典型代表。
《瓶花谱》“插贮”一节说道:“瓶中插花,止可一种、二种,稍过多,便冗杂可厌。
”《浮生六记》有这样的叙述:“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
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
”这正符合中国传统上儒学所追求的文质彬彬,斯文有礼,谦虚含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主张。
然而,古人插花也并非绝对不用色彩
鲜艳的花材,只是不以色彩的艳丽为追求目的,更注重追求花枝的姿态与神韵,以及插花的意境,而且花朵数量较少,不会显得炫耀刺眼罢了。
3.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
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
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
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一节里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
多不过二种、三种。
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
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 (子瞻即苏东坡,青莲即李白)中国传统插花的不对称构图,亦是将书法、绘画布局构图的艺术原理融于插花中。
4.追求自然之美
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流露过多人为的痕迹。
这与中国儒学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相吻合。
《瓶花谱》在“插储”一节里有述:“若止插一枝,须择枝柯奇古,屈曲斜袅者;欲插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者。
或两枝彼此各向,先凑簇像生,用麻丝缚定插之。
”这里强调插花枝条要自然优美。
若插两枝,要高低错落,像天生的一枝产生的自然分枝一样。
若
两枝的势态不协调,要先用丝绳绑扎,使之如自然生长的一株植物一样,然后再插入瓶。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也写道:“使观者疑丛花生于碗底方妙。
”可见,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以自然生长的植物为表现内容,使插花作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艺术效果,正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5.追求意境之美
插花要表达一定的主题、富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或富有情趣或意念或哲理等,使插花形神兼备,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插花是借绘画、书法的布局构图,诗词的意境,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插花除了重视花枝的姿态与神韵之外,更注重“花德”,常以“花德”隐含一定的思想或情趣,寓意于花,寓教于花,以花传情,特别文人插花,往往借花明志,对花抒怀。
如晋末宋初的诗人陶渊明以菊花来映照自己隐逸高雅的品格;宋代周濂溪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他卜居庐山日寸,特意选择荷花峰下荷花茂盛的水溪边筑屋,并取名《爱莲书堂》,以荷花来比喻自己清廉纯洁的品格;宋代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的佳句;清代郑板桥、石涛也十分喜爱竹子,以竹来隐喻自己的刚正气节与虚怀若谷的品格等等。
因此,中国传统插花作品多有命名,点明主题,引人步入特定的境界。
简言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是以花的数量多取胜,也并非以花的色彩浓艳而取胜,而是以追求自然美和意味深长,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为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温文尔雅、高雅、淡雅、斯文有礼、谦虚含蓄的优秀传统品德。
姓名:段梦乔
系别: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2009211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