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x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x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期末考试试卷分

此次六年级数学考试题就总体而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综合
运用能力。

命题内容紧扣新课程理念,重点突出,难易度适中,内容覆盖全部六年级数
学上册的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与代表性强,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
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从考试
结果来看,优等生思维都比较活跃,思路清晰,能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但整体上计
算准确率不高。

中等生是由于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差生的主要原因是解题、分析思路不够清晰,不能很好联系实
际进行答卷。

纵观这次考试,看到成绩不够理想的同时,我们更要把目光关注到试卷反
应出的各种问题上来。

以下是对这次考试情况的具体分析一、试卷题型和得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填空题 (20 分)。

从整体上讲,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较好的,比如
关于“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求圆环面积的内容学生都做得较好。

不足的是 1、“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掌握不牢。

2、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不够灵活,对单位“ 1的”认识不够,体现在第 2、 5、 10
小题完成很差。

第二大题判断题(5 分)。

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的掌握、理解与应用。


成情况相对较好,大部分学生能拿3--4 分,只有极个别学生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或粗心大意的原因拿到一两分。

第三大题选择题 (5 分)。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册书中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学
生的得分情况不够理想,大部分学生只能拿2--3 分,错得较多的是第4、 5 小题。

第 4 小题主要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对“成活率是80%~90%,如果要保证栽活720棵,至少要栽种( * )。

”的题意理解不对,造成做错,第 5 小题,学生大都错在选了“ B,”原因是没有区分 A 和 B 的不同,造成混乱。

第四大题计算题 (32 分)。

计算题分成三个部分内容,分别是直接写得数、简便运算、
解方程。

从答题结果来看,“直接写得数”得分情况较好,学生的口算基础较好,但
有两道小题失分较多,分别是“”和“”,学生对整数和分数的减法掌握不好,还有
就是对运算的技能不够灵活。

“简便运算”得分情况也不够理想,第 1、4、6 小题做得还好,第 2、 3、 5 小题做得
较差,这三小题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第 2 小题应该是会简便错在计算粗心,“3.+25.6 ×0.5+1.2 ×50%”和“”是学生不会简便运算或者对乘法分配律运用
不够灵活。

比如,第二个试题没有分别乘两个数“9、17”。

“解方程”题学生做得较好,正确率在 40%左右,其中第 1 小题做得很好,第 2 小题做得差,原因是未知数是减数的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学生不容易理解,与未知数做被
减数相混淆,第 3 小题是分数与百分数的计算不熟练。

第五大题作图题 (8 分)主要检测学生学生动手作图能力的强弱以及对圆的特征理解,
还有检查学生对“半圆”与“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的不同。

本题做得较好,不足
的是对“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两个概念区分不清楚。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 (30 分 )。

本题共有 6 道小题,第 3、5、6 小题学生完成较好,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圆的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做得不够的是第 1、2、4 小题,第 1 小题是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长与宽的比求长方形的面积,此题学生大多错在没有真正理解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本质含义,没有理解“周长”与“长与宽”的比的意义;第 2、4 小题学生错误的原因都是对单位“1的”理解不到位,没有认真审题,分析题意,造成出错。

更不应该的是第 2 小题许多学生还不会答题,竟然有学生答成“田径队和体操队各有 22 人?”。

二、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如 :学生不能认真审题认真答题。

体现在列式计算
后不写单位名称。

还有的在解应用题后不写答案等 ;
2、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解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如学生解答
分数应用题时,对单位“1理”解不准确等。

3、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尤其是学困生的正确率太低,算理不明,不能灵活的运用简
便方法。

部分学生能列出应用题的相应的算式,但最后算错了,比如说应用题的第
6题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4、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或训练的不扎实。

5、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还没有到位,课堂教学缺乏知识拓展一类问题的思维训练。

6、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间的两极分化严重,学习程度参差不齐,优差悬殊,学困生
很难跟上学习的步伐,给教学和辅导带来诸多不利。

三、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概念教学,特别是概念的推导过程、归纳过程,要让学生自我感悟和自我
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

例如口算、速算、计算中的巧算,常用数值的强记等。


外就是要经常性的的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科学编制一些简易又能强化学习结果的材料,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
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平时
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和进行检验的良好习惯。

4、注重拓展提高,强化思维训练,不能死教教材。

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做到“一题多变”,平时多收集资料特别是要多整理易错题、灵活题、实践题在讲解
时要讲清讲透,努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类推、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培
优补差,让所有学生都有发展。

针对部分学困生,要经常和他们的个别交流,
平时要多给他们开小灶,查漏补缺及时进行辅导,经常进行家访不断与学困生的家长
进行电话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和家长达成教育的共识,齐抓共管,努力提
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的成绩得到提高。

同时也要让那部分学有余
力的学生尽快脱颖而出,使全班的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
6、同科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强化研讨,不单打独斗。

相关主题